彭静山:针刺奇门五法
针刺奇门五法
辽宁中医学院眼针研究室彭静山
由于长期的针灸临床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几种常见病多发病摸索出一些奇异的刺法,效果比较显著,有的可以像《百症赋》所说的能够随手见功,应针取效,方知玄里之玄,始达妙中之妙”。这篇材料,对五种针灸方法的治疗范围和使用方法,详细介绍,做为互相交流经验,抛砖引玉。
一、甩针挂钩疗法
主治口眼歪邪,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仲景中风分类属于风中络。多以受风寒为诱因,大多数无前趋症状,部分患者在发病前一、二天觉耳后疼痛,常于一夜之间发病。很容易诊断:病者面部不对称,病侧额部皱纹消失,不能拾眉,闭眼不全,流泪增多,鼻唇沟变浅,露齿或笑时口角歪向健侧,食物留滞于病侧齿颊的间隙。除最后一项由病者主诉,其他均可望而知之。此病有阴证阳证之分,阳证治疗十余日可愈,阴证则往往迁延数月或半年至一年,有的终生残留一、二种症状不能摆脱。检查阴证阳证之法很简单。在患侧下关穴针刺,可达到应刺的深度者为阳证,刺入少许即被阻不能深入者为阴证。找准穴位,屡试不爽。
甩针挂钩疗法,用六寸28号针,由患侧颊车穴深入支下组织中沿组织向口角横刺,越刺越浅,出颊腮外可见针刺部位微微隆起,针尖必须达到口角,没有对准时可提出针体一部分重新再刺,针尖到达口角时则浅在皮下,用手在距针尖5分处按压,右手将针柄向一个方向旋捻几下,捏住向外牵掣,这时面部皮肉皱缩堆累,一松一掣,停留不动,病者面部已呈对称,有的眼可闭合,令病者自己用手捏住针柄,保持原样不动。经过20分钟,让病者松手,医者手捏针柄一松一扯,连续六、七次猛力向外甩出,谓之“甩针挂钩疗法”。
有的病者松手以后,针已松动,可以随手拔出。细看距针尖5分左右有似丝线的肌肉纤维二、三圈者,其效果更佳。隔日一次,阳证约十次左右可愈,阴证则较慢。以早期治疗为佳,病程超过半月以后者,效果较差。
二、截根疗法
主治病、痤疮、疖肿迭复发生,乳腺增生,发际疮,皮肤瘙痒,小部位囊肿等症。
截根方法:用卷尺由左乳头量至右乳头,松开右边,将卷尺由颈后绕过来再垂至左乳头,然后将卷尺两端比齐,由项下移至后背,双垂点到达何处即画一记号,由此记号的椎脊督脉向两旁各二横指,即膀胱经第一行,有的在肝俞,有的在胆、或稍上稍下,因人而异。如妇人因哺乳使乳房下垂者,则以乳线第5肋间计算。量穴时宜脱去上衣,方能准确。
穴位找好,指压留痕,皮肤消后,用粗圆利针(过去所谓马三针所用之针),捏起肉由上向下,针尖稍向脊,快速刺入皮下组织中,刺入1.5寸,手法敏捷,病人亦无何痛苦。针刺入以后病者脊背酸麻感觉,是谓得气,效果更佳。留针20分钟,每周一次,以病愈为度。
试举一例:迟x,女,25岁,乳腺增生有红枣大两块。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饮食日减,工作疲劳。舌苔微黄,六脉细数,左关尤为明显,久治不愈,遂来求诊。用截根疗法,每次针后,增生之处即渐小渐软,共针7次,硬节全无,乳房恢复常态,面色红润,精神活泼,身体渐胖,饮食增进,睡眠良好,二便通畅,从此痊愈。疖肿屡生,反复不愈,此愈彼生,连绵不绝者,针数次可愈。痤疮甚多者,针一次即不再发展,愈针愈少,数次可愈,但面上残痕,尚须逐渐消失。擦房初期,效果最好。
三、膈俞降压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过高。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项者称为高血压。
1、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2、收缩压在40岁以后超过其年龄加100的值数。
一般高血压以舒张压来衡量,舒张压在于90~110毫米汞柱为轻、中高血压,舒张压在110毫米汞柱以上时为重度高血压。舒张压高时,收缩压也随之而升高。有些疾病(如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粥样硬化等)由于心输出量增加或主动脉壁弹性降低,其收缩压可升高,但舒张压正常或反而降低。
根据发病机理,可将高血压首先区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两大类。临床上以原发性高血压较为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很多,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不胜枚举。
祖国医学无高血压病名,从症状方面和眩晕症颇为相近。凡患高血压者多为形体肥胖,阳症实证为多,面色赤红,舌质赤,脉多弦数。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方法颜多,此法不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用之都能使血压下降。
方法找准第七胸椎棘突旁1.5寸,与肩胛骨下缘相平,穴名膈俞。穴位功能有八会穴“血会膈俞”。在膈俞穴按常规操作埋藏皮内针一支,两侧穴均埋,埋藏以后,血压立即下降,所谓十秒钟降压法。但如找穴不准,则血压不降。针灸找穴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性问题。
四、痛点缪刺
《素问·缪刺论》:“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内经》以缪刺刺络,巨刺刺经,均刺其健侧。后来不分刺经刺络,凡针其健侧者均称缪刺。缪字是多音字,有六种读法,与此种针术相近者有其二。一为“通缪”,错误,违反。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似乎是伐其无辜而刺错了,但是因病不同而有意刺健侧,不属于错误,不应读缪。一“通缪”,缭绕,纠结。从经络的相交相贯,由络穴而互通表里两经的意义来看应读缭刺。学术是发展的,这种刺法,由左病刺右、右病刺左而逐渐发展成为前病刺后,后病刺前,以及四肢、躯干、头面、手足,周身各处均可使用缪刺。
痛点缪刺根据《内经》“以痛为输”的法则,结合缭刺,其效极快。其痛处愈小效果愈大,一般在一厘米方圆之内,或痛的面积较大,而用手普遍按压,找出压痛最明显之痛点亦可。其效极速、其法最简。刺法:例如前胸膻中处有剧痛,刺其背后对应点神道穴;反之痛点当神道穴则刺脑中穴。腹部中脘穴是痛点,其对应点为中枢穴,刺其中枢,则中脘痛止;反之痛当中枢,则刺其中脘。头部,上肢下肢,均为在同侧内痛刺外,外痛刺内;前痛刺后,后痛刺前;其当刺之处如非穴位,则“以痛为输”采用阿是穴。大面积疼痛,找不到痛点时,不宜此法。
针刺方法找准相对痛点的穴,以五分长不锈钢针,直刺。其痛点先画记号,针刺后手压痛点,如其痛未止,是找穴未准,于附近再刺一、二针,或将针提出一半向四面探刺。痛点极小,如恰对痛点,则其立止痛,这种针刺法以找对应点为关键。
五、腰痛速效法
在疼痛的范围内,找出压痛最明显之处画一记号,然后再找准命门穴,其穴与腹部的脐前后遥对(练气功的人则腹部少垂,命门相对处在脐上)。然后用卷尺由命门穴向痛点量,有直有斜,例如命门直下5厘米或命门向右三厘米再下4厘米。
刺法,让病者翻身仰卧,如为命门直下5厘米,则针刺脐下5厘米;如系命门向右三厘米再下4厘米,则刺脐向右三厘米再下4厘米处。针后惟恐不准确时,可将针提出1/2再向前后左右探刺。拔出针来,让病者翻身俯卧,手压痛点消失,腰痛即愈。针亦不必过深,2寸毫针刺入1.5寸即可。试举病例:夏xx,男,45岁,沈阳中捷友谊厂司机,患腰痛九个月,虽能走路,但俯仰和侧弯即痛,不能工作,服汤药200余剂,针灸三个月不效而来求治。诊见形体壮健而胖,面色微黑,舌润无苔,言语流利,精神清楚,脉来沉迟,两尺有迟。尿频无浮肿,化验尿常规,蛋白(+),其病在于肾寒。用腰痛速效法,针后痛止。第二天开车来复诊,主诉:腰痛巳止,惟弯腰略有不灵活,已上班工作。又找一痛点,依法针一次,由此痊愈。
理论根据:人体的经络循行,十四经任脉和督脉前后相对;肾脉和华佗夹脊(今简称脊穴)前后相对;胃脉对膀胱经第一行;膀胱经第二行,相对脾和肝经各一部分。经脉不是一细条,而占有一定的宽度。各经前后相对,对腹部属于“阴胜则阳病”用“阳病冶阴”的方法屡奏奇效。
本文摘自《针灸学报》
本文摘自《针灸学报》 1985年年第1期,作者:彭静山,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