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村里人

主人公素描:全学伟,淅川县委组织部驻滔河乡陈家洼村第一书记。中等个。短发。爱笑。谈起农村、农家、农事,如数家珍,仿佛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全学伟在贫困户家中商讨产业发展情况

我是2016年5月到滔河乡陈家洼村驻村,2017年年初担任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屈指算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春秋。两年来,我的皮肤变黑了,身体变壮了,农村知识变多了,与村民们的感情变深了,乡亲们都说我就是陈家洼村里人。

陈家洼村地处豫鄂交界的高原深山区,海拔高,地理位置偏僻,生活生产条件恶劣。全村1027人,耕地面积1020亩,人均只有一亩地,且地块分散,绝大部分为山坡地。不仅如此,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308人。我担任驻陈家洼第一书记后,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决定从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入手,逐步改善陈家洼村贫穷面貌,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全学伟(中)与陈家洼村“两弘扬一争做”活动先进人物合影

要想富,先修路。陈家洼村出行难问题由来已久,村里通往滔河新集镇的4.2公里公路年久失修,有大部分路段还是土路。遇到雨天,车辆很难通行。为了方便群众出入,我们决定首先硬化这一段公路,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由于公路里程较长,需用的资金较多。对此,我积极向县委组织部领导汇报,协调对口协作、滔河乡、交通局、公路局等相关单位,最后,争取到京豫对口协作项目资金130余万元,并把该项目命名为陈家洼扶贫道路。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稚(中)出席陈家洼扶贫道路开工仪式

2017年11月20日,陈家洼扶贫道路正式开工。县委组织部部长王稚亲自参加了开工仪式。可是,开工不久,施工队就遇与当地群众发生了矛盾。这天晚上,我正在做饭,一队队长陈荣夫慌慌张张地跑进村部,对我说:“全书记,王双喜和杨章焕跟施工队吵起来了。”我急忙关掉液化气,拿着手电跟陈荣夫一起往出事地点赶去。

原来,王双喜和杨章焕两家房屋地势低,修建的路面高。如果不在修路前把排水暗渠建好,一下雨雨水就排不出去,就会倒流到房屋内。但是,这两家的孩子都不在家,两位老人从下午挖到天黑,排水暗渠还没挖好。眼看着明天就要铺路了,两位老人就着了急。施工队工作人员说:“我们只管铺水泥路面,路基下的工程不管,明天一定要施工,要不,耽误了工期谁负责”。王双喜说:“排水暗渠做不好,你们要是敢施工,我就跟你们拼命。”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全学伟深夜处理王双喜修路纠纷现场

这时,我突然想到刚才来时看到路边有一截废弃了的断电线杆。我对他们说:“你们都别吵了,我有办法”。双方都充满期待地看着我,我说:“我刚看到路上有一截电线杆,我们可以把电线杆垫到这里当排水管”。两位老人说:“那可行,不过,电线杆那么重,我们没办法把它拉过来。”我对施工队说:“明天早晨,你们帮忙把电线杆子拉过来,往这里一埋,也不耽误你们施工。”施工队的小王说:“既然全书记这么说了,那好吧,咱们先去看看电线杆子”。我说好。于是,我跟陈荣夫、小王又走了一公里多路程,终于找到那段废弃的电线杆,事情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处理好这件事,回到村部已经十一点多了,我倒掉锅里半生不熟的白菜,重新生火做饭。

陈家洼扶贫道路竣工后,陈家洼人出行再也不怕雨季了。我又为陈家洼村申请了村部安全防护、村卫生室等项目,资金总额达39.7万元。村里的路面硬化了,办公场所变亮了,乡亲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干群关系密切了,但是,要想真正摘掉贫困帽子,还需要发展产业,让老百姓富起来。

全学伟与村民一起卸载刚刚调运来的核桃树苗

陈家洼村长期以来种植的是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庄稼靠天吃饭。天好了,收成就好;天旱了,收成害,甚至颗粒无收,这样的生产模式对村民来说风险大,收益少。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发展中药材来解决这些问题。我带着疑问,请教了县土地、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大家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我村的山坡地适合种植柴胡。经过和村“两委”班子、群众代表多次的讨论研究,最终,提出了“因地制宜,长中短期相结合”的陈家洼村产业发展思路。

陈家洼村柴胡种植基地

2017年8月3日,我带领工作队、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等一行9人,先后奔赴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山西运城、河南汝州等柴胡种植基地实地考察,了解柴胡市场。通过考察,我们认识到要想把产业发展起来,一定要规模化地种植,才会有更好的效益,因此,经过和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召开村民大会,动员全村的老百姓发展柴胡产业。

在村民大会上,当我提出在陈家洼村核桃树下套种柴胡的时候,村民七嘴八舌地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柴胡不发芽怎么办?”有的说:“我们把柴胡种了,你们一拍屁股走了,没有人收购,我们怎么办?”……对于乡亲们的担忧,我在大会上坚定地说:“父老乡亲们,你们尽管放心,我驻村至少三年,就算我走了,我们单位还包在这里,还会派别人来帮扶大家”。然后,我又耐心地向他们讲解柴胡的市场前景,告诉他们销路不用担心,我们已经和药厂协商好了,会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全部回收。这时,村里的种植大户陈胜德说:“我以前种过柴胡,只要你们提供优质种子,保证发芽率,保证回收,我家的十五亩核桃树下会全部套种柴胡。”在陈胜德的带动下,群众慢慢接受了这种产业。

全学伟与种植大户陈立群一起查看核桃与柴胡套种情况

2018年春天,陈家洼村的600亩柴胡发了芽,成功实现了柴胡与核桃套种、花生与核桃套种、黄姜与核桃套种,形成了以花生、黄姜为主的短期致富产业,以柴胡为主的中期致富产业,以核桃为主的长期致富产业,初步预计每年将会给农户增加约4000元纯收入。

路途再远,远不过燃烧的梦;现实再难,难不倒圆梦的心。驻村以来,我始终秉持实干精神,怀着谦虚谨慎、拜群众为师的态度,跟着群众学,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两年来,我实现了从一位机关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到农村基层干部的转变,与陈家洼村的村民们同吃一池水,同干致富业,村民们有啥事儿都来到村部向我倾诉,他们亲切地称我为“陈家洼村里人”。

全学伟在养牛大户陈建清家中查看肉牛养殖情况

我是村里人。这是陈家洼村父老乡亲对我驻村工作的最高肯定,我也由衷地感到欣慰。在驻村的日子里,有苦亦有乐,有悲亦有喜,有感慨亦有感动。我一定不辜负“村里人”这份信任,扎根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子,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