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四年级决定一生(分享五)

(五十)让科学为孩子的成长插上翅膀

认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科学让人类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对科学课程的重视却不仅仅是因为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还在于科学课可以让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孩子充满幻想和好奇,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

但是,我国很多地方的学校教育并不重视科学课程的教学。这使得孩子的学习缺少了很多乐趣,也会使孩子失去很多学习机会,失去很多幻想和好奇。科学毕竟是孩子需要接触和了解的重要领域,是孩子在初、高中要深化学习的内容,是很多孩子成年后要毕生致力于的领域。

看看一些科学家的成长历程,小时候对科学或者自然界的好奇和兴趣是他们后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向导。

爱因斯坦小时候,父亲给他一个玩具,那是一只小小的罗盘。爱因斯坦非常喜欢这个玩具,摆弄来摆弄去,对之爱不释手。忽然他发现,不管罗盘怎样变动,里面轻轻抖动的红色小针总是指着同样的方向。他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为什么这根小红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呢?”爸爸并没有马上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让他自己好好去思考。这种对科学的好奇是爱因斯坦科学思考的开始。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认为,人们经常会被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所吸引,对自然的热爱会使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对自然产生一种“感性的自然认识”,这种对自然的感性认识是科学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他认为决定自己从事化学研究的就是与大自然的接触,是自然界给了他科学的直觉和思考。

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J·卡尔在小时候曾经按照母亲的希望练习钢琴,并经常参加演出。但是他自己却喜欢科学,少年时代的卡尔因为成绩优异成为学校重点培养的学生,他选择了学习物理和化学。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环境等几乎所有的基础科学领域,是孩子了解自然界奥秘、对自然产生遐想和好奇的重要途径。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对科学的认识,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科学的途径

引导孩子认识科学并不是让孩子了解很多的科学知识,最为关键的任务是激发孩子认识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今后分科学习各门学科做好准备。怎样达到这一目的呢?

重视科学课程

重视孩子的科学课程。四年级孩子在科学课上已经学过了很多关于科学的知识,比如物理学方面的物体的性质、物体的运动和物理变化、电磁知识等,化学方面的一些化学变化、一些物品的化学性质等,地学方面的自然环境认知、天体认知、岩石认知等,生物学方面的动植物生长、一些动植物或者器官的构造、一些动植物种类的介绍等,以及一些生理学知识等。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安排采取一种不分学科的递进式,比如关于植物学的一些知识从一年级认识环境开始,每年都会有相关的内容,只是学习的内容越来越深刻而已。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正在学习的内容,为孩子找些相关的资料阅读,带领孩子探究一些相关的内容,与孩子一起讨论一些有趣的论题,或者为孩子布置一个研究性的问题等。只要家长有心,总会有很多办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理解一些相关的科学问题。

五十一)感受大自然

感受自然。大自然是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源泉。自然是科学的殿堂,自然界蕴藏着所有科学的直观奥秘。很多科学家对自己小时候获得自然感受珍爱备至。了解身边的科学知识,到大自然去漫游,到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去旅游等,都是感受自然的好途径。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法国化学家让-马里耶·莱恩曾在致中国青少年的一封信中写道:“科学家,就像艺术家把石头、声音和文字变成艺术品一样,它们利用大自然提供的素材,创造出新的分子、新的物质,并赋予它们从未有过的新的特性。”R·F·弗奇格特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在自传中他认为自己13岁以前接近大自然的经历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小时候一直在美国南卡罗来那州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生活,当时参加了一个自然博物馆赞助的自然研究课和一些野外旅行,这使得弗奇格特第一次倾心于“大自然的历史”,对自然产生了浓浓的兴趣,想当一名科学家的愿望一直萦绕着他,直到自己真的选择了药理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前文提到,出身贫寒的福井谦一正是从自然界获得了科学的直观感受,让他最终踏入了科学的殿堂,获得了诺贝尔奖。

感受自然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多问问题。自然界的奥秘不是一眼就能够看到的表面现象,需要认真观察和周密思考。对自然界的兴趣不是来自于掌握,而是来自于对自然奥秘的敬畏和向往,来自于好奇。四年级孩子没有掌握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可能对自然形成系统的认知,父母不要关注对孩子自然界知识的灌输,应该将重点放在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向往之情和好奇心方面。

阅读科学读物,科学读物要么告诉孩子科学家的成长历程,让孩子在书中与伟人们开始对话;要么告诉孩子自然界的无穷奥秘,让孩子遨游在山巅海洋,徜徉在远古或未来,感受地球生命的神奇,畅想遥远的宇宙,陶醉于美丽绝伦的地物景观;要么展望科学发展的无限前景,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渴望……相信只要孩子能够静下心来阅读,肯定能够被科学所打动。

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L·M·莱德曼就是通过阅读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在写给我国青少年的一封信中,莱德曼坦陈自己对科学的兴趣始于小时候读了一本爱因斯坦写给年轻读者的书。在书中爱因斯坦将科学比作侦探小说,二者都是通过大量神秘的、表面没有关联的线索逐渐找到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正是对事物之间各种联系的关注使得莱德曼对科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S·奥尔特曼是在大约12岁的时候读了S·海茨写的一本书《原子的说明》,这是一本介绍各种元素和原子结构的书,它深深吸引了奥尔特曼。奥尔特曼说正是因为这本书唤起了他对原子核物理学的兴趣。

(五十二)看科普节目和视听学习材料

现代高科技的视听制作似乎比书中文字描述更能够打动孩子的心。不过,看电视或者科普学习材料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需要对节目或材料进行精心挑选。如果孩子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建议家长最好不要去找更多的视听材料让孩子学习,而是建议孩子去阅读相关的书籍。例如去查阅一些科学类的工具书。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

对很多孩子来说,家长不亚于一位身边的“万能”科学家,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是非常关键的。与孩子交谈的时候,向孩子提出或者与孩子共同讨论一个孩子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向孩子讲解一种科学思想或者一些科学知识,等等。很多有成就的学者或科学家自小就深受父母爱好和专长的影响。

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美国化学家托马斯·R·切赫对科学的热爱与他父亲的影响密切相关。他的父亲虽然是个医生,但是他却对科学充满热爱,喜欢在家里与孩子讨论一些科学问题。受父亲的影响,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切赫酷爱搜集岩石标本,对岩石的形成充满好奇。高中的时候曾经因此独自去大学请教地质学教授,并与他们展开了讨论。对岩石的热爱和好奇使得切赫最终踏上了化学研究之路。

美国化学家R·E·斯莫利获得了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认为自己对科学的爱好首先来自于母亲的启发,小时候母亲通过与斯莫利谈心、为他讲故事等方式,向他介绍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母亲还与他一起从附近的池塘里采集单细胞水生生物标本,在显微镜中进行观察。在母亲那里,斯莫利学会了奇妙的思考方法,懂得了大自然的美。同年另一位医学奖的获得者R·M·金克纳戈尔,父亲是个生物学专家,后来在生物制药方面颇有建树,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员,在父母的影响下,金克纳戈尔很自然地就喜欢上了与之相关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最终成为瑞士著名的生理和病理学专家。

鼓励孩子多动手

动手探索是孩子了解自然,探究科学的重要方式。例如根据课本的说明做些小试验,或者进行实地观察和研究等,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很多科学小知识,还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种下未来从事相关研究的种子。

R·J·罗伯茨是英国生物化学家,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小时候想当一名侦探,但是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套礼品,可以用来做各种简单的化学实验。罗伯茨马上喜欢上了做实验,并很快将所有可做的实验做完了。对实验的热情让他开始寻找一些关于化学实验的通俗读物,并认真地阅读。他的父亲很支持他,为他买来了很多有趣的实验仪器,还特意为他做了一个实验桌,并尽量满足他做各种实验需要的药品和物品。对实验的爱好促使他大量地阅读化学方面的书籍。小时候的经历使得罗伯茨最终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化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

(五十三)让孩子了解社会。

四年级孩子还要学习社会课程,学习社会课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了解和认识周围的社会,并积极融入其中是孩子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社会课程也是孩子的必修课。

四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认识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对各种行为活动进行简单的评价,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自立能力,开始树立一种社会责任感,这时候要开始为以后的各种社会行为做好积极准备。在我国,10岁以后的儿童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能力,四年级正是为孩子进行系统的行为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键时期和良好开端。所以,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是从四年级开始学习社会课程的,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明四年级孩子的教育是其进入社会前的重要准备。

小学社会课程是孩子认识社会的重要方式,但却不是惟一方式。孩子对社会的认识是从出生就开始的。最初是认识自己的妈妈和家人,然后是认识周围的社区,随着孩子活动范围的扩大和认识能力的增强,开始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了解更广阔的社会。社会课程的安排就是遵循这条孩子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和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主线,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周围的社会,认识我们的国家,最后认识整个世界,并且培养孩子观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社会课程是多门社会和人文科学的综合知识教育。包括地理和环境知识,如自然地理知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简单的环境知识;历史知识,如我国古代历史、近代历史、现代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政治和法制知识等。这是孩子在初高中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四年级孩子刚刚接触社会课程,主要是认识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社会环境例如家庭、学校和周围的社区,了解与一些社会产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商业、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通信和金融业等,了解一些重要的社会文化生活等。这些学习是孩子今后学习其他与社会相关的历史、地理等知识的准备。

但是很多学校对社会课程并不重视,甚至根本没有相关的课程安排。这就更需要家长担负起对孩子进行社会教育的重任。

养成劳动习惯

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学着分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很多国家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凡是从小养成劳动习惯的人在成年以后往往不怕吃苦,在工作中更容易取得成就,家庭生活也很美满。

对四年级孩子来说,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主要是为家长承担一些家务,在必要的时候为父母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孩子的责任心是由家长来培养的,家长应该注重教孩子做些事情,让孩子做家庭的小主人。例如教孩子学会自己洗袜子,帮父母洗碗筷或者准备餐具,学着打扫卫生,自己收拾书桌和文具等。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让孩子了解劳动的艰辛,同时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带来的快乐。

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就等于给予孩子一定的参与权利,一般来说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承担家庭责任是孩子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在家里表现不好的孩子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时候是不真诚的,这种表现不一致的孩子的人格发展是不稳定的。所以首先要培养孩子适当地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学校或社会劳动。

(五十四)学会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

   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必须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教孩子尊重别人,对人有礼貌。例如教导孩子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学会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在寻求社会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排队等候,不要加塞插队;对长辈要尊敬,对小朋友要友好,乐于帮助别人等。教育孩子要讲卫生,自己讲卫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爱干净的人也更容易交朋友。在交往中要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人不会有成功的交往,也不会有积极向上的朋友。在交往中要善于与小朋友沟通和交流,要自己解决与小朋友之间的各种矛盾。

在交往中要诚实,做个有教养的人,要有责任心,对弱者有爱心。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具有好的社会声誉,才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教孩子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是家长的一个长期任务。四年级孩子开始具有一定的品德评价能力,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是教育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技能的重要时期。

在旅行中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四年级孩子都喜欢旅游,要让旅游成为孩子了解和观察社会,以及增长社会和科学知识的途径,还需要家长做好充分的准备。

需要做的准备包括:提前告诉孩子旅游的方案和地方,让孩子通过查阅资料等各种方式对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等有所了解,做好了解和访问地方风情的各种准备。

家长还要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例如在旅游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对人要有礼貌,要注意观察,写旅游日记,向家长报告自己的收获和体会等。没有这些要求,旅游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在旅游的过程中,家长要认真观察和研究周围的社会文化,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收获,善于与当地人交流,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为孩子了解社会做好示范。
   回来之后,要把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总结出来,通过查阅各种资料解决这些疑惑,让孩子也这样做。

阅读

阅读也是了解世界的好途径。书可以告诉孩子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将世界各地的风情展示给孩子,将各地古往今来的历史娓娓道来,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名人轶事生动地告诉孩子……所以读书是孩子间接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观看精彩的电视节目也是了解社会的途径。电视可以将全国和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很多记录片可以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直观、生动和感人的方式展示出来。可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增长孩子的社会知识。
(五十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学习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是少年成才的代表,他15岁时成为英国驻法国大使馆的年轻外交官,23岁当选国会议员,一生中有很多成就。培根的成功固然得益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决定他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教育专家王极盛曾经连续几年访谈高考状元和他们的父母。通过访谈,他发现,这些状元们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秘诀,如果说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不让他们学习,他们就会觉得难受。学业成功的孩子会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需要,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就像吃饭一样必不可少。所以热爱学习不仅仅是兴趣使然,更重要的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热爱学习的习惯是从小培养的,父母和家庭的作用非常关键,孩子热爱学习需要父母的引导。

培养学习兴趣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热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的。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尽量为孩子提供享受兴趣和爱好的条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让孩子热爱学习的关键是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可以转化成无穷的动力和无限的热情,让孩子自觉地和不知疲倦地学习。而失去学习兴趣的孩子就会厌恶学习,甚至一提起学习就头疼,精神萎靡。学习兴趣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信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来说,孩子喜欢某门课程,这门课程的成绩就比较突出。

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强加给孩子。家长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中仔细观察孩子,如果发现孩子对某些事情感兴趣,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有个孩子对小汽车非常感兴趣,喜欢观察和研究各种名牌汽车,期望自己长大后成为一个汽车设计师。可是孩子对学习却没有表现出兴趣,学习成绩一般。他的爸爸想通过孩子的这一爱好鼓励孩子好好学习,于是他经常通过各种方法为孩子找到最新的小汽车资料,与孩子一起研究,畅想概念车的未来,畅想他们一家如何设计一款环保、舒适、安全和智能的汽车,孩子经常沉浸在美好的梦想之中。在爸爸的引导下,孩子发现研究汽车需要非常多的知识,小汽车的生产和设计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很多方面涉及到高新科学技术,不好好学习就不能更好地研究和设计汽车。爸爸还为孩子准备了一些关于汽车发展历史和汽车业界著名企业家的成长相关的书籍,为了扩展孩子的知识面,爸爸还为孩子准备了关于飞机、轮船和军用交通工具和武器方面的书,孩子一有空就兴奋地读书,经常高兴得手舞足蹈。爸爸还鼓励孩子将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孩子为此写了不少日记,还做了一小本读书笔记,他写的作文“我的汽车梦”还成为老师讲解的范文。后来,不仅孩子的语文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其他各科的学习成绩进步也很快。

恰当地利用“奖赏激励”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果孩子在家里想看电视、玩游戏或吃零食,而不想做作业或者读书,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他完成作业或者学习计划,可以奖励他看电视、玩游戏或者吃零食。家长要找准孩子最喜欢的奖励,因为越喜欢的奖励对孩子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孩子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以得到这一奖励。物质性奖励对四年级孩子来说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不过家长要注意,随着孩子习惯的养成,奖励的次数和数量要逐渐减少,一旦孩子将学习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需要,家长的一句夸奖和一个赞扬的眼神就足以让孩子愉快地学习,这时候物质性的奖励就成为了多余。

(五十六)激发好胜心。

家长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好胜心。为孩子寻找一个竞争的对象,利用孩子的好胜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最好是学习状况相近的亲友和同学,孩子比较熟悉,在内心并不服输。也可以将学习很好的同学选为竞争对手,不过家长最好要帮助孩子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让孩子在竞争中能够在某些方面(例如语文、英语或者数学)取得胜利,没有胜利的竞争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处理不好有可能产生自卑感,结果事与愿违。在做作业和读书的时候,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竞争的情景,让孩子与同学一起比赛,当然,比赛的结果最好是皆大欢喜。家长在引导孩子展开竞争的时候不可过于夸大结果的意义,引导孩子重视比赛的过程和比赛本身为自己带来的收获,形成健康的竞争心态,好胜心的畸形发展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反而对孩子的发展不利。

保护好奇心

家长要注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可以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帮助孩子积累好奇心、维护好奇心,这样就能够帮助孩子积蓄学习的动力。一般来说,对孩子的问题,父母不要直接将答案告诉孩子,更不要将自认为正确的错误答案不假思索地告诉孩子,而应该鼓励孩子自己通过思考或者查找资料来回答。不过这要根据孩子提问的问题而定,如果孩子在提问中将问题的前提给错了,或者前提不确定,家长要更正孩子的问题,并为孩子寻找答案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启发孩子自己思考。如果家长帮助孩子给出了答案,那么帮助就会变成代替,时间久了,孩子探索的好奇心就渐渐泯灭了。

消除厌学情绪

消除孩子不喜欢学习的罪魁祸首。孩子不喜欢学习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例如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同学的讥讽,由于语文或者数学某方面差受到任课老师的批评,由于上课贪玩和做小动作没有认真听课,由于受到父母过多的管制而产生了逆反心理等。有些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是明确的,有的孩子可能不能明确地找出原因,父母应该通过与孩子的真诚沟通和交流搞清楚原因,然后根据情况消除这些原因,抚平孩子心中的忧伤,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家长还要与老师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与老师一起消除孩子厌学的原因。

认识学习的乐趣

引导孩子认识学习的乐趣。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并不是万事俱备了,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学习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工程,并不是靠一时的兴趣和热情就能完成的,需要孩子摈弃很多其他的诱惑来维持自己的学习兴趣,这需要家长巧妙地引导孩子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寻找乐趣或者快乐。例如,孩子花费几天的时间搜集关于各种天体的资料,如果孩子写出了一篇好作文,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回顾这几天的辛苦是多么有意义。假如孩子费了半天劲做出了一个比较难的数学题,家长要在赞赏孩子的同时说一句“孩子,看来这半天的努力得到了报偿”,孩子肯定会从自己的辛劳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所以,只要家长善于引导,就可以帮助孩子发现学习过程潜在的魅力和乐趣。当孩子自己发现,原来学习是如此快乐,学习的过程就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家长也许要做的事情不是敦促孩子学习,而是想办法让孩子去玩了。

(五十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培养和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和家庭的重要任务。这些习惯包括:

持之以恒 守时惜时劳逸结合

姿态端正 提前预习专心听讲

爱提问题 及时改错查寻资料

仔细审题 爱好阅读勤于动笔

认真书写 善于交流勤于思考

动手做笔记

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是让孩子在没有监督和无需付出主观努力的情况下进入学习过程,这是一种对孩子成长最为有益的习惯,但凡学业成功的孩子不一定有超人的智力,但是一定具有热爱学习和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家长必须要了解习惯养成的心理过程,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正确行为往往来自于正确的认识,这些认识经过严格训练,可以强化成正确的行为,一次偶然的行为不足以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需要重复足够多的次数。很多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是小学阶段,而且越早养成的习惯越稳定,对孩子的影响也越深刻。基于习惯养成的心理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于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促进习惯的养成;

·科学的训练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或者纠正不良的习惯,习惯培养和训练重在坚持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

·越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越稳定,同时小时候养成的不良习惯也是很难改变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少成若天性,自然成习惯”。

的来说,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养成的关键在于坚持,每天前进一点,在积极的心态中养成。家长要根据自己家庭的条件和孩子的特点制定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通过坚持形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改变不良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行为训练,但是仅仅进行行为技能的机械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孩子进行人格关怀和行为指导,也就是让孩子形成积极的心态,在关爱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习惯需要一定的程序和过程,但是具体的培养程序和过程针对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习惯不可能是相同的,所以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家庭背景尝试不同的方法。

让孩子认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习惯培养的首要一步是让孩子认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心理学研究,孩子对习惯的认识对于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培养学习习惯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一是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要培养的某种习惯对学业成功的重要性。良好的习惯是学习进步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良好的学业成绩。二是要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坚持,是培养耐心和恒心的重要方面,只有不间断地坚持才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三是让孩子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例如按时作息,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经常写日记,学习有计划,经常反思学习方法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拖沓而没有计划,上课爱做小动作,做作业不认真,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一心二用,不预习和及时复习,不遵守作息时间表等。

(五十八)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行为训练

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是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行为训练。

教育家洛克认为,给孩子规则,不如给孩子训练。他在《教育漫话》中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由此可见行为训练在孩子习惯养成中的关键作用,那么如何训练孩子的学习习惯呢?中外心理学家的研究均表明,习惯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最好是一个月)持续不断的强化和努力才能够形成。家长应该做到: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我国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习惯培养的最低起点是成人与儿童商量,并认真对待儿童的意见。最理想的状态是儿童自己提出一些意见,并与成人一起做决定。充分尊重儿童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习惯教育的第一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任何学习习惯都有一定的行为特点或者要求,但是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学习具有计划性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要求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安排和设想,但是要求孩子将学习活动的安排具体到何种程度却没有一定的标准,不同的孩子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喜欢比较灵活的安排,有的孩子喜欢将各种活动安排得非常细致。此外,有些习惯是相关联的,可以一并培养。例如让孩子养成有计划学习的习惯,这需要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对每天的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进行计划,这与其他一些习惯例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密切相关,可以一并培养。对于孩子的作息时间安排、预习和复习的内容和程度、学习计划的制定时间和形式等需要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讨论得到孩子的认可。

·制定训练计划,持之以恒地练习。家长要对孩子的习惯培养做到心中有数,最好自己制定一个“孩子学习习惯训练计划”,针对孩子的进步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惩戒。家长在习惯培养的最初几天里一定要严密跟踪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坚持给予及时的鼓励,对孩子的松懈行为给予提示、警告甚至惩戒,敦促孩子按照既定的训练计划坚持下去。随着训练计划的实施,逐渐减少物质性奖励的次数,增加精神鼓励,直到形成一定的习惯。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给予及时而科学的评价。家长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培养一个好习惯或改正一个不良习惯虽然是艰难的,有时候难免还会重复,但却是必须的,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五十九)家长在制定习惯培养计划和敦促孩子坚持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习惯的训练要与孩子的一些爱好相联系。养成学习习惯就是要让学习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如果家长和孩子将学习视为一个吃苦的过程,那么学习习惯的训练将是十分艰苦的。但是如果从学习孩子喜欢的课程或内容开始,让习惯养成与孩子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将会变得轻松和快乐。也就是说,习惯的培养要善于寻找突破口,根据孩子的特长或个性,先从孩子喜欢或者可能感兴趣的事情做起。例如有的孩子喜欢阅读神话故事,可以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养成阅读的习惯,并逐步扩展阅读的范围和内容。有的孩子喜欢运动,可以将学习与运动结合起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之后可以奖励孩子参加其喜爱的运动,随着学习习惯的稳定化,逐步弱化各种奖励。

·学习习惯的训练要严格。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经过孩子认同的学习计划和习惯标准。一旦制定学习计划和习惯标准之后,父母要想办法敦促孩子坚持,鼓励孩子通过自我克制完成各种学习计划。严格并不意味着总是板起面孔强制孩子遵守训练要求,也不能一味地唠叨或者说教,而是要想点儿聪明的办法,根据教育时机采取不同的办法,不管什么方法,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是温和的,能够真正引导孩子的精神和心灵的,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训练要求。所以父母的严格要求不可以让孩子整日感到父母在教训他,从而产生莫大的压力,关键在于父母和孩子在心灵上的平等。因此父母不妨先放下架子,默默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陪伴孩子完成训练过程。

·学习习惯的训练贵在坚持。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贵在坚持,行为习惯必须连续重复一定的次数才可养成。培养习惯是个长期的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不坚持,就难以形成自动学习的习惯。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也不要放松对孩子的敦促和管理。对于孩子出现的反复现象,父母不要气馁,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可以重新形成习惯。

·习惯的培养既要注重技能化的训练又要体现人格化的关怀。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技能的,而技能必然包含一系列指标与规范,但是行为训练不是也不可能仅仅是技能化的训练。严格的行为训练应该以培养健康的人格为目标,因此需要对孩子进行人格关怀,注意孩子的观念和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并进而践之。技能化的习惯会使人机械,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人格化的习惯则可能是自然和谐的,因为已化为理念,内心会认同也会有热情。简言之,技能化习惯培育的是机器,而人格化习惯培育的是真正的人。

学习行为训练很重要,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言教,例如通过身边成功人士或者历史上名人成长的例子启发孩子,通过讲道理告诫孩子等,言教的关键是以理服人,而不是训斥,切记不要挖苦孩子,不要过多地重复某个事例或某句话,以免让孩子觉得父母在喋喋不休地唠叨,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此外,父母榜样的作用不可忽视。

·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形成一致的观念,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行为习惯方面家长要为孩子做出表率和榜样。父母要明白培养哪些好习惯,每种习惯如何培养,避免盲目性。建议家长为自己列出一个孩子习惯培养的清单,敦促自己坚持努力,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十)帮助孩子制定和实施“学习计划”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不知道明天要干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有计划地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业成功的孩子都是有计划地进行学习的典范。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的责任感,形成一定的学习动力。学习计划的形式和内容各种各样,不管怎样的计划只要对孩子有用就是好计划。制定学习计划还是培养其他很多良好习惯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家长一定要在四年级的时候帮助孩子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计划的制定需要注意:

·让孩子认识到计划对今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正如建造楼房需要图纸一样,孩子的学习也需要一张详细的图纸,这就是具体的学习行动计划。越是到了高年级,学习就越需要计划。如果学习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学习将很难深入、全面和稳固,就如同建设楼房没有图纸一样,只能建成简单低矮的小房屋。

·四年级孩子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制定学习计划,但是要让孩子自己学着制定简单的短期计划,比如周日学习计划或者周学习计划等。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其最高目标是自我教育,所以家长应该通过示范和帮助让孩子逐步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计划内容的安排不可过多,难度要适中。

·计划时间的安排应该细致,但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根据计划的实施状况,随时根据需要修改和补充计划,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建议,帮助孩子修改学习计划。

改变孩子的关键不是计划本身,而是基于计划的具体行动,因此计划的实施比计划的制定更为关键。计划的实施比计划的制定要困难得多,不仅需要孩子有比较坚强的自控能力和毅力,还要求孩子能够排除干扰和拒绝各种借口。所以学习计划的实施需要父母的帮助和鼓励。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最初需要家长根据计划的完成情况适时地给孩子以激励。例如圆满完成一天的学习计划,可以给孩子小小的奖励,完满完成一周的学习计划给予更大的奖励,而完成一个月的学习计划给予更大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的。通过激励机制让计划的成功实施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家长要经常与孩子分享成功的乐趣,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进步会给父母带来幸福。

·计划的实施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的任务不是包办孩子的一切,而是如何想办法调动孩子制定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监督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自我坚持的习惯,不要让孩子永远在家长的唠叨和监视之下学习。

·对于孩子的坚持和微小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例如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小动作减少了,孩子的作业得了更多的优秀,老师给予孩子肯定的评价,孩子学会了预习,或者自己主动将学过的课程进行了复习,孩子主动帮助别人学习或者与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学习的知识等,家长要根据情况给孩子一定的鼓励和奖励。

·如果完不成计划,需要与孩子一起思考其中的原因。计划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不进行认真的总结孩子会认为计划可有可无。所以,找到计划失败的原因非常重要。计划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计划目标定得过高,行动计划的时间安排欠合理,学习内容的时序安排不科学,或者是缺乏足够的激励,孩子对计划不积极或者没有抓紧时间学习等等。

(六十一)反思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一步

思考是人类的一个重要标志,主体对自身的一种认识和反省就是反思。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能够很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知道自己的学习成功在哪里,失败又在哪里,并能够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

孩子反思的能力需要逐步的培养,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认识的意识,能够对自己进行简单的评价,家长要鼓励孩子对自己做出肯定性的评价,鼓励孩子反思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步改变这些习惯。

反思的方式是很多的,家长要根据情况选择使用:

·利用亲子交流的机会引导孩子进行反思。孩子天生不愿意反思自己,但是反思是进步的重要阶梯,反思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对自己做出评价,肯定孩子的优点,给孩子以信心,帮助孩子改正不足。

·让孩子以日记的形式写写自己,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反思。写日记就是现实中的“我”跟理想中的“我”进行对话,能够不断地激励孩子前行,激励孩子不断地克服惰性。通过写日记培养自我反省的能力和习惯,不仅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而且对写作也会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自我介绍让孩子对自己做出评价。一般来说,在自我介绍中孩子会非常中肯地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做简要的说明,家长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做自我介绍,例如在亲友和同事面前让孩子比较详细地介绍自己。一旦孩子在自我介绍中意识到某些方面有不足,他会在瞬间形成一种自我认识,如果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会比较容易认同改正不足的重要性,从而努力去改正。

·在学习失败之后,帮助孩子寻找失败的原因,当然家长要鼓励孩子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一般来说孩子主观上的懒散和缺乏耐心往往是学习失败的主要原因。鼓励孩子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树立进步的信心。

·当孩子学习取得成功之后,鼓励孩子不要沾沾自喜,告诫孩子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仅可以为孩子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孩子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学习和个性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让家庭充满温馨和诗情画意。伟大的诗人歌德说过,“为了不失去神给予我们对美的感觉,必须每天听点音乐,天天朗读一点诗,天天看点画儿”。只要家长有这种意识,不难让家里的物质环境看起来具有诗情画意,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融洽和精神上的和谐。实践证明,和谐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健康积极的孩子,而不健康的家庭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问题,进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所以,让家庭充满平和文雅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缓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给孩子积极的生活暗示。

不要让现代生活泯灭孩子的率直和童趣。现代生活往往将孩子笼罩在成人的世界里,很多家长感叹孩子早熟或者像个小大人,尤其是城市中的孩子更是早早长大成人。长期沉湎于电视和电脑的世界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家长应该有计划地看电视,限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和网上浏览的内容。

用爱心缓解孩子的躁动和不安。四年级孩子很快就要进入快速发育的青少年期,孩子经常会在交往中受到各种烦恼的困扰。孩子有了困扰说明孩子在长大,面对孩子的困惑,家长首先要说明困惑是正常的,并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里忘掉不快。例如,有个孩子非常害怕死亡,曾经因此不敢自己睡觉。有了烦恼意味着孩子思考的问题多了,他的爸爸很轻松地告诉孩子“树叶到了秋天会落下来,很轻很轻,一点儿也不痛苦,因为叶子要为土壤提供营养,为明年新的树叶成长准备条件。动物老了或者病了会悄悄地死去,很多小动物还会出生。人老了或者得了无法医治的病也会离开人世,同样每天会有很多小孩儿出生,社会才会进步。所以人要珍惜时间,享受幸福的生活”。

了解电视的危害

很多家长自己没有什么爱好和追求,一下班回到家就打开电视,一直看到晚上休息。这对孩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电视对孩子来讲有很多危害。

·电视会使孩子不愿思考,思维肤浅。电视是一种视频媒体,生动的图像往往比解说语言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电视了解的事情往往比较肤浅,美丽的画面稍纵即逝,孩子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播放的画面就变化了。这样时间久了会让孩子养成不愿意动脑子的坏习惯。

·电视会分散孩子做事情的注意力。电视的声音会不经意地进入孩子的耳朵,干扰孩子学习或做事情的注意力,时间久了,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所做的某件事情上,注意力不集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看电视会消磨孩子的意志,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很多孩子与家长一起看电视,甚至不按时睡觉,导致睡眠不足,不愿意看书、思考问题或做功课,从而造成学习不好。

·长时间看电视还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造成运动缺乏,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受损等,有的孩子还形成了对电视的一种精神性依赖,对学习或其他事情变得漠不关心。是好的电视节目是孩子学习和娱乐的一种不可多得的途径,家长要想办法合理利用电视,避免电视带来的危害:

·孩子想看电视需要说服父母,家长与孩子一起选择好的电视节目,严格规定收看的时间和节目内容。

·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家长不要认为自己看电视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当孩子需要安静的时候一定要关上电视,要知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等于放松对孩子的要求。

·鼓励孩子看完电视要谈谈收获。

·电视动画片可以作为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奖励。很多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家长可以利用动画片作为奖励,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丰富家庭生活和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有更加丰富的生活形式,不要只是依赖电视打发空闲时间或者躲避现实生活中的难题,让看电视成为一种为孩子提供知识、信息和娱乐的好方式。例如安排孩子看书、从事户外活动、与家长一起谈心或与小朋友一起学习等。

合理利用电脑

随着城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网络的普及,电脑正在成为家庭的必备工具。很多家长认为电脑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帮手,为了孩子才将电脑买回家。至于孩子如何利用电脑学习,很多家长却没有给孩子提供指导,不少孩子不是利用电脑学习,而是利用电脑看动画片或者玩游戏,以至于引来家长很多抱怨。

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电脑的学习功能。一般地,对四年级孩子来说电脑具有学习和娱乐两种基本的功能。学习功能包括:

·可以帮助孩子练习打字和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从小学低年级开始用计算机练习打字,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简单的文字处理。

·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学科知识。利用一些教育软件来同步学习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知识。目前,很多教育机构推出了小学各科学习软件,孩子可以利用这些软件学习不同的内容。

·可以帮助孩子阅读。现在有很多电子版本的儿童读物,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也可以购买相关的光盘。

·绘图。利用绘图软件,孩子可以画出各种美丽的图画,既可以自己动手设计,也可以在既有的画面上加上自己的想象。

·听音乐。电脑可以播放各种音乐媒体,可以很方便从网上下载或者购买相关的光盘.娱乐功能包括:

·玩游戏。很多孩子认为玩游戏是电脑的主要功能,对孩子的吸引力也最大。与电视、电影等娱乐形式不同,电脑游戏具有直接参与性,即儿童可以参与到游戏之中,并操纵故事的变化、发展和结局,对孩子有特别的吸引力。

·看动画片。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各种动画片光碟,对10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在电脑上看动画片比在电视上更过瘾,因为只要家长不干涉,想看几集都可以,不用担心看完上集没有下集。

电脑的上述两种功能并非是截然分开的。例如,如果孩子在电脑上画画或者听音乐是为了娱乐,那么绘画和听音乐就具有了娱乐功能。同样有些游戏和动画片具有学习性质,那么玩游戏和看动画片就具有了学习性质。电脑的上述功能在教育中都可以加以合理的利用,但是无论哪种功能如果利用不当都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正确的计算机教育观念。让孩子利用计算机不是为了让孩子增长一些关于计算机等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为孩子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一条便捷的途径。对四年级孩子来说,培养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比学习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要时刻想着打开电脑就是为孩子打开一扇探索科学或者了解社会的大门,而不是让孩子接着“上课”(学习各门课程)。也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学习观念,认识电脑的学习功能,弱化其娱乐功能。

·电脑的合理利用需要与孩子进行协商。最好在学习计划中将利用电脑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写清楚,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孩子打开电脑之后不知道干什么,或者一味地看动画片或者玩游戏的现象,或者因为学习内容而与孩子发生争执。

·无论利用电脑的何种功能都需要家长加以引导。一味地让孩子学习学科知识会让孩子忽略电脑的其他学习功能,从而失去了电脑这种新型学习工具的潜在意义。而过于强调电脑的娱乐功能,同样会让孩子失去很多可贵的学习机会。家长引导和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利用电脑学习和娱乐,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管理各种数据资料,告诉孩子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学习资源。

·引导孩子更好地利用电脑学习的方法是家长经常利用电脑做自己的工作,让孩子认识到电脑是一种更加便捷和有效的工作和学习工具。

·利用计算机满足孩子的特别需要。例如孩子可能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家长可以教给孩子如何利用网络检索和获取更多更有趣的天文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满足孩子特别的求知愿望。随后孩子会将这种查阅能力迁移到别的方面,帮助孩子获取其他方面的信息。

·让孩子远离电脑游戏。玩游戏很容易上瘾,绝大多数孩子对电脑游戏有天生的爱好。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玩游戏玩得好是一种聪明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看法。北京一位心理咨询师孙欲晓认为,孩子长期沉湎于网络游戏,智力发育受到极大影响,测试发现,那些上网成瘾的孩子,智商比原来低很多,甚至比正常孩子的智商都要低。专家在测试中发现,一般的孩子玩网络游戏超过1个小时就会上瘾,很少有孩子能够自己排除各种电脑游戏的诱惑。一旦孩子玩游戏成为一种“成瘾症”,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消除,对孩子的身心都会产生很多伤害。

此外,玩游戏会让孩子沉湎于虚拟世界里,失去很多休息和玩乐的时间,减少甚至剥夺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让孩子失去很多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快乐。为了不让孩子受到游戏的伤害,家长最好让孩子知道游戏本身不会给予任何知识,不玩游戏没有任何损失。

为了让孩子远离游戏,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鼓励孩子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多与孩子交流和谈心,多给孩子关怀,敦促孩子寻找更加健康的娱乐方式。成为孩子的咨询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家长都应该成为孩子的咨询师,而不是督察者和控制者。如何成为孩子信得过的咨询师呢?

·通过沟通建立信任。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孩子的信任,家长的任何指导都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被孩子敌视。不断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建立起孩子的信任,所以家长无论多忙都应该保证留出一些时间与孩子谈心,让孩子信任自己,做孩子的真诚的朋友。

·给孩子民主和真诚的指导。孩子需要管理,需要家长给予不断的指导。给孩子的指导应该让孩子觉得是为自己着想,是对自己的关怀,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在不停地说教或者唠叨。因此该管理的时候不要迁就孩子,而该放手的时候不要过于牵制孩子。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在学习方面的指导,家长应该将重点放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和交往不要过多地干涉;在日常生活方面,应该将指导的重点放在做人上,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和安全问题,家长不要过多地干预孩子的行为。给孩子提供指导和管理的时候要注重方式和口气。

·敢于反省自己的错误。家长的指导有时候是欠妥的,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要主动向孩子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请求孩子的谅解。例如家长可能因为自己情绪不好对孩子的态度比较粗暴,在不该管理的方面强制孩子去做什么,或者给孩子的要求前后矛盾,让孩子不知所措,这时候如果孩子指出家长的缺点,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意见,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家长也要求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且不要为自己的失误和不足寻找各种借口,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面对自己的错误。

·悉心听取孩子对自己的建议。有时候孩子会对家长提出很多正确的建议,例如,孩子建议爸爸少抽烟,建议妈妈少管自己的饮食和穿衣等,家长应该酌情听取,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以示对孩子建议的重视。(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