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豪,我是驻村第一书记
人物小传:明小伟,淅川县史志办驻沙渠河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忠诚,憨厚,深得乡亲们的喜爱。
我是2017年到荆紫关镇沙渠河村驻村的。沙渠河村共有293户,12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305人。该村是有名的信访村,村班子不稳定,村情复杂,居住环境条件差、增收渠道少。沙渠河村有句民谣:沙渠河,顿顿吃里红薯娃,过了吴村河,一里一里往下薄。面对资源贫乏,靠天吃饭的贫困局面,我暗下决心,要用实际行动使沙渠河村走上富裕之路。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驻村工作者,就要学会用脚去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眼去观察村里的发展状况,用耳去聆听村民的每一句心声,用心去体验村民的酸甜苦辣,用脑去谋划村民发展致富的对策良方”。我与村干部一起,起早贪黑、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全村每一家农户,了解掌握贫困户贫困原 因。听取群众对全村脱贫致富的意见和建议,有选择地重点访问老党员,种植养殖能手,困难户等村民代表,了解村民真正想什么、 盼什么,需要为他们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地了解村民生活现状和实情。
驻村工作以来,我始终把村民放心上,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开展亲民、便民、爱民工作。在扶贫帮扶过程中发现村民尚彦华,家中三口人,本人患重病,其母亲已80多岁还承担着家里主要劳动力,家境十分贫寒。我们工作队主动上门,带去生活慰问品,送尚彦华到县、镇医院治病,帮助老母亲收种庄稼,辅导家中学生学习,尚彦华含泪说明队长为我治病付出很多减轻家庭负担,我的病也减轻了,能干活,感谢驻村工作队。村民李明信家中4口人,本人患有重病,儿子厌学,李明信亲自找我:“帮帮我儿子李双,小小年纪不上学,像我们这个地方连对象都不好找,一定要让他上学。”我三番五次去劝解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多次不厌其烦的开导使他回心转意,之后又联系初中校长和班主任,李双继续进班读书,成绩显著提高。村民李国昌二级残疾,又患有高血压,媳妇出走,儿子在外务工,人送外号“李大木头”。经我多次做工作,才使他积极做起畜牧,养了十几只羊。2018年秋,羊走失几只,李国昌心急如焚跑到村部带着哭腔对我说:“羊丢了,明队长快帮帮我……”,我正在做午饭,听到哭腔声关掉电器立即发动群众帮李国昌找羊,经过数小时寻找,最终将羊全部找回。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秩序。大年初二,我第一时间赶到村里,同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参加防疫工作。我们走村入户,认真排查走访外地返乡人员的信息,记录健康情况。通过上门走访、主要路口设卡等方式,严格管控人员进出。疫情中主动联系通行车辆采购米面油水果蔬菜送给村民,保障了居民生活安心在家防控。
在疫情防控时回家一趟拿换洗衣服,到家叫妻子开门,妻子和孩子隔着窗户瞪着我说,你回来干啥,你赶紧走,湖北疫情严重,别把新冠肺炎疫情传染到咱县咱家。妻子把衣服从窗户甩出来,我心酸含泪、妻子和孩子也哭了。我拎起衣兜赶到村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湖北白浪镇有二位兄弟深夜要闯关,我们劝他返回,可是僵持一两个小时,我耐心讲劝,兄弟二人终于明白疫情严峻形势,便从原路返回。截至目前我村无确诊和疑似病例发生。
经过几年的努力,沙渠河村成了全县无信访村,“两委”健全了,班子团结了,村民干事创业劲头也足了。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也得到极大改善。新建了党员活动中心、村卫生室、文化广场、公厕等,通讯、宽带实现全覆盖。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经过不懈努力,多措并举,因地施策,全村建档立卡立卡贫困户92户305人, “长中短”产业相结合,全村种植杏李1650余亩87000余棵,黄姜1400亩,油料作物1000余亩,发展养羊、猪、牛310头、养蜂70箱。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全村外出务工达310人,家家有多项增收项目,实现贫困户稳固增收。2020年沙渠河村实现全部脱贫。
四年过去了,如今,脱贫攻坚工作即将结束,乡村振兴的新使命新任务已经打响。回想起这些年来的驻村生涯,能够成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今后,我将继续保持饱满的工作热忱,带着乡亲们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