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晶明:让材料说话

做学问必须依靠材料支持论点,佐证结论。有时,论者甚至无需长篇大论,材料自己会说话,结论在引用中自然呈现。但材料的使用需要审慎。最求的是要准确,没有准确,材料等于伪证。这种准确包括材料的所有信息。作者,出处,原文的完整意思,原文写作的背景、起因,获取材料的来源,与本文论点之间的关联度,等等。论者未必在引用时要把这些信息完全讲清楚,但引用前应当有清晰掌握。一条看上去的一手材料,是自己辛苦觅得,还是从别人引用处截取而来,专业的读者或同道很容易作出相关判断。总有信息让人能感觉得到。

  一篇论文完成了,自己觉得做得不错,材料准确,论据充分,可以安心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是,只要你真心深入到某个论题,某个研究主题,就会发现,有许多原本看上去没有直接、明显关联的材料,其实都与你正在或已经完成的论述有关。材料的使用简直可以无限延伸下去。世间的很多事物其实都有关联。材料无法穷尽,我们所做到的,常常多半是一知半解,一鳞半爪。

  我发此感慨,是因为拙著《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虽说自我欣赏中颇多欣喜,但也发现有很多本可以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地方。我这里仅举两个与材料引用有关的例子吧。

  《野草》的《题辞》开头就是一句震人心魄的话:“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句话既符合某种生活中的体验,感觉十分真切,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可谓金句。它还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近读鲁迅书信,发现鲁迅其实早在写作《题辞》的17年前就有过类似的表达,这不但可以佐证《题辞》开头来自鲁迅长期感受到的某种人生体验,也可见出鲁迅对“本事”的创造性转化和升华。

  那是1910年11月15日,鲁迅在致好友许寿裳信中道:“欲言者似多,欲写则又无有,故止于此,容后再谭。”“欲言者似多,欲写则又无有”,看似也是平淡无奇,但到《野草》里,却得到现代性的升华:“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当时要是引用了这条材料,论述的效果应该更佳。

  我注意到的另一条材料,来自鲁迅学生的回忆文章。鲁迅在美术方面的学生司徒乔在《鲁迅先生买去的画》一文中写道:

  “鲁迅先生住在北京的时候,人民生活万分穷困,乞丐充斥街道。记得1925年的某一天,我在街头遇见一个乞丐,我觉得他面颊上的皱纹和眼睛里的怨愤,很能道出黑暗的社会的残酷性。我打算画他,跟随他走了一段路;忽然近两百乞丐都赶上来了,为了想得到那极微薄的报酬,每一个都要求我画他,他们把我挤到一小块空地上,以至我无法动手。”

  这让我即刻心有所感。因为《野草》里有一篇《求乞》,正是写于同时期的北京,鲁迅描写了“我”独自一人在街上行走,不断地遇到乞丐尾随乞讨的情景。鲁迅的表达当然另有深意,但我在追求本事的考究时,只注意到了鲁迅描写的北京尘土四起的景象,提到其中数次出现的“尘土”,是对北京环境的描写,以衬托场景的艰难,却并没有对核心概念“乞丐”进行本事考察。当时没有想到,事后也不觉得有缺憾,今见这条材料,方觉很能说明问题。于是,我打算从样书里找出一本来,专门补记事后不断发现的有用材料,争取在有机会重新修订时补入,让更多材料在书中说话。

(0)

相关推荐

  • 民间故事:稚童救下一乞丐,多年后成为将军,道士:他有奉先印

    汉朝元狩年间,汝南郡有一个叫祝大常的小乞丐,他三岁那年父母双亡,靠着吃百家饭,穿千家衣长大,而他也不含糊,谁家有事就会前去帮忙. 祝大常十岁那年,去给当地的一个教书匠金先生帮忙,无意中被书架上的书吸引 ...

  • 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情商

    人海中,你会发现,有的人相处舒服,有的人相处很累,还有一些人,压根就不想看到. 有人说:"打开一扇门靠智商,跨过一扇门靠情商." 诚然,读书多的人,可以进入很高的平台,情商很高的人 ...

  • 漫步在鲁迅的世界里:阎晶明《箭正离弦》全景解读《野草》

    漫步在鲁迅的世界里:阎晶明<箭正离弦>全景解读<野草> 新浪读书 走进鲁迅的世界--<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新书首发式 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推出了中国作家协 ...

  • 【中州作家】李相林:回忆鲁迅故居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32] 回忆鲁迅故居 河南商丘          李相林 近日,战友远方在微信上发了一组参观北京鲁迅故居的照片.那座熟悉的小四合院,小院里的两棵丁香,还有墙外的两棵 ...

  • 鲁迅 : 一个北漂中年的希望与绝望

    导读: 1912年5月,31岁的鲁迅北上进京,开启了长达14年的北漂生活. 1927年1月,46岁的鲁迅南下广州,待了8个月就匆匆结束了广漂. 1927年10月,鲁迅再三考虑选择定居上海,上漂10年, ...

  • 鲁迅才是把“呵呵”用得最好的人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见仁见智的文字,只能是那些经久流传的文字.近代,鲁迅的文字无疑是经典的,因此常读常新.--关于标题 1/ 路过 ...

  • 鲁迅:越是没有本事的人,越爱“面子”!

    鲁迅先生在<说"面子">中写道: 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 的确如此,中国人特别好面子.其实,爱面子就是虚 ...

  • 阎晶明 | 传统母题的现代书写——写在鲁迅《故乡》发表一百周年之际

    <南方文坛> 2021年第3期 阎晶明 传统母题的现代书写 --写在鲁迅<故乡>发表一百周年之际 文 | 阎晶明 那是整整一百年前,新年刚过,新春将至,时在1921年1月.鲁迅 ...

  • 阎晶明:《应物兄》是一栋塔楼式小说建筑

    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塔楼小说 --关于李洱<应物兄>的读解 文 | 阎晶明 首发 | <扬子江评论>2019-5 <应物兄>是一部奇异之书.按说李洱早已在长 ...

  • 阎晶明:何处可以安然居住?——鲁迅和他生活的城市

    ​"倘若说中国是幅画出的不同人间的图,则各省政府图样实无不同,差异只在所用的颜色.黄河以北的几省,是黄色和灰色画的,江浙是淡墨和淡绿,厦门是淡红和灰色,广州是深绿和深红." --鲁 ...

  • 阎晶明:琴棋书画的翻转

    琴棋书画这些事儿如何演变成为竞争.功名.利益之载体.手段,且趋之若鹜,尤难考证.棋已成竞技项目,归体育部门管,常人"手谈"皆称业余.书画已高度市场化.拍卖化,琴所代表的音乐,一样流 ...

  • 阎晶明 | 琴棋书画的翻转

    长按二维码订阅<中华读书报> 琴棋书画这些事儿如何演变成为竞争.功名.利益之载体.手段,且趋之若鹜,尤难考证.棋已成竞技项目,归体育部门管,常人"手谈"皆称业余.书画已 ...

  • 鲁迅:“起然烟卷觉新凉”(阎晶明)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桑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鲁迅先生这篇写于1934年9月的<秋夜偶成>,描述了 ...

  • 阎晶明谈枕边书

    <中华读书报>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阎晶明,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著名评论家  访 谈  您的枕边书有哪些?您喜欢什么样的枕边书? 阎晶明:读 ...

  • 阎晶明:《野草》是从现实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详见7版)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2月02日   01 版) 鲁迅曾说,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在他的作品中,<野草>是最特别的存在.既是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