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中江9,马鞍山到句容下
第五天,2020年9月30日,汉庭马鞍山店->采石矶景区->丹阳镇->湖熟镇->城上村遗址->汉庭句容华阳西路店,119公里
湖熟镇位于丹阳镇东北,相距约42公里,禄口镇正好在中间位置。我一直以为禄口机场位于南京市区的东北,今天才发现在南京的东南,而且离市区挺远。
出禄口镇,为秦禄大道,我想这秦字指的是哪个城镇?前面马上有了答案:秦淮河。其实这一段还不是秦淮河,而是溧水河,在我经过的这座“秦淮河大桥”下,高阳河(或者叫南河)汇入,继续往北略偏西流约7公里,在秦淮村(以前叫方山埭西北村)与句容河交汇后,才开始称秦淮河。溧水河与句容河是秦淮河的南北二源,在此处就冠以秦淮之名,有点着急了。
溧水河上游方向
溧水河下游方向
4公里后到句容河。
句容河上游方向,句容河就是著名的破岗渎,六朝时苏南水利工程的重中之重
句容河下游方向,前方就是方山,看山体可以明白为何是这个名字
一路过来时,注意到路边的土墩确实挺多,大部分应该是近现代的产物,但不能排除其中有远古的孑遗,特别是远离大路的角落里。
禄口镇附近的一个土墩
叶文宪在《考古学视野下的吴文化和越文化》中介绍:“湖熟文化是1951年在江宁县湖熟镇发现的,因而得名。湖熟文化商周时期分布在宁镇地区的一支考古文化。其前身是点将台文化,到西周春秋时期发展为吴文化所以湖熟文化即先吴文化。”
与湖熟文化几乎同时存在的是马桥文化,西周春秋时期发展为越文化,所以马桥文化被认为是先越文化。
“湖熟文化分布在东至孟河镇、西至九华山、北至六合仪征、南至天目山的区域内,有数千平方公里(湖熟文化的核心区,西、北基本不过长江,南不过中江,东不出茅山山脉)。湖熟文化遗址绝大多数是突出在平地之上的大型土台,一般高6~7米,面积6千平方米左右,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顶部平坦,被称为台形遗址。”
“湖熟文化的台形遗址多半分布在河流湖泊的沿岸,或者丘陵山岗的二、三级阶地上。当时气候比现在更温暖湿润,降水量远多于现代,人们都选择在可以防潮防洪的高地上居住。台形遗址上往往有几米厚的文化层,周围常常有池塘与小河,说明遗址现在的高度是在长期居住的过程中逐步堆土形成的,而池塘与小河很可能就是当年取土后留下的遗迹。”
“台形遗址有成群成片分布的现象,遗址间的距离往往不过几百米至几公里,其中有少数遗址面积巨大,表面其社会共同体内部可能已经出现了某种等级结构。”
湖熟镇是最早发现这种文化的地方,但在此地发现的遗址等级不是最高,显然不是先吴文化的核心。这和马桥遗址的情况几乎一样,马桥是最早发现马桥文化的地方,但马桥却位于马桥文化圈的边缘。可能也正是因为它们处于各自文化中心的边缘,历经二千年后反而得以保留下来。
湖熟镇区沿句容河二岸发现有城岗头、梁台、大宝塔山、小宝塔山、鞍头山、老鼠墩、前岗等遗址,每个遗址都出土了湖熟文化的典型器物,看起来数量不多,也没什么精品。如今建有宝塔山遗址公园,不清楚是在哪个宝塔山的原址?
湖熟文化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此雕像表现的是耜、耨、铜镞和铜刀
从宝塔山遗址顶上看句容河
流过湖熟镇区的句容河
钱立三,祖籍句容,出生于徐州。抗战前肄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好考古,曾在徐州附近搜集到一箱古石器和古陶片。抗战期间,钱立三逃难四川,这些古文物都遗失在途中。抗战胜利后,钱立三回到祖籍居住,在湖熟镇开设一家“源和”酒店。闲暇时在梁台等土丘的断层中捡些石器、陶片、箭镞等自我玩赏。
1949年冬,钱立三去南京参观《从猿到人》展览。次年,他把自己在湖熟的收藏品带到南京博物院请专家鉴别,当即引起重视。1951年春,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亲率考古小分队到湖熟镇实地考察调查,其老师胡小石先生作为顾问应邀参加。在尹焕章的主持下沿湖熟镇秦淮河两岸试掘、勘查,仅在此地就发现了梁台、老鼠墩、城岗头、小宝塔山等15处遗址。
1959年,钱立三病逝于句容葛村乡。同一年,曾昭燏、尹焕章二位先生共同发表了《试论湖熟文化》,将此类型遗址在考古学上命名为“湖熟文化”。
1964年底,曾昭燏从南京灵谷寺一跃而下......
比尔波特于1980年代末首次游历中国大陆,寻找佛教的隐修者,后来写了他的第一本游记,叫《空谷幽兰》。此时,当我站在宝塔山遗址公园的土墩上,看着句容河在眼前悠悠地流淌,隐隐去感觉60里之外,那个空谷里的幽兰,黯然神伤。
湖熟镇东还有几个遗址,出镇区3公里,S337南200米左右是船墩遗址,是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船形土墩,现在是一片荒草,几头水牛正躺着休息。我从草丛中努力趟出一条路,尽量不要踩到牛粪。其实再往南几十米,有另一条小路直接到船墩前。
这个角度看过去,有船形
船墩北有个池塘,长满了菱
再往东北5公里,S337北500米是神墩,土墩上压着湖熟海绵厂,因此保留得比较完整。现在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看样子没有大规模发掘过,只是在周边发现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属于湖熟文化类型。
遗址的路对面正在施工,我问工人在修建什么,回答是仓库,我本以为是遗址博物馆。那个海绵厂还在运行的,但看着不很景气的样子。
下午3点半,还有23公里到句容城东北的城上村遗址,感觉体力在慢慢恢复中。104国道在句容城南可能有新旧之分,在分叉口我选了新路,结果多绕了二公里路。过句容河后转向北,从句容城西、城北骑到城东北角,到S266省道后,要顺着这条主干道西边的辅道往北,有点逆行的意思,好在不远就到达城上村遗址处。
句容城西南的句容河
城上,实为句容北城。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之乱爆发,时任荆州刺史的陶侃从江陵发兵,进军江东,双方在江东混战。为防止叛军东进,陶侃派人在句容城北筑垒(土城)驻守,被称为北城。和袁山松比较起来,陶侃文武全才,手下能人也多,这个堡垒非常坚固,叛军无法攻破。而陶侃领导的军队最终战胜叛军,平定了苏峻之乱。
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考古人员来城上村遗址勘察和发掘。和崧泽遗址的情况类似,原本以为是一座六朝时期的城址,结果挖出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到西周的遗存,以及古代筑城的夯土层和环壕设施。后经考古专家论证,这是一处崧泽文化至良渚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并在商周时期得到延用,是一处重要的吴国城址。
2013年的国保单位
这个文物建控范围界是第一次注意到
要建一个恒大文化旅游城,这是办公处,我也看到了夕阳西下
今天的酒店在句容市区偏南,这次是穿越城区,在天黑前到达酒店。
穿城而过的句容河,将来会不会改回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