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三十六真谛:“致虚极,守静笃”

1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入?”是《黄帝内经》里的话。

当我们没有那些过于稠密的七情六欲折磨心灵的时候,当我们既很积极,同时又以一种超脱状态生活的时候,当我们既不回避一个普通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又显得恬淡虚无这样一个祥和状态的时候,真气就跟着你。

许多朋友都有体会,这段时间你烦恼,多事,你就没有好感觉。但是你哪怕就在此时此刻,在某一个夜晚练功的时候,心态放安静了,想开了,浑身一下子就有了气感,这叫“真气从之”。当我们像个没头苍蝇一样满世界乱撞的时候,精神是涣散的;一个精神涣散的人没有好的生命状态,涣散的极致就是生命的结束。反过来,只要你体会一下自己的精神,在练功状态中用观想的方法内视身体,这个简单的技术会使你的心收回来,处于精神内守的状态,这时候叫“病安从入”,疾病不会侵入你的身体。身体的一个重要防卫是精神本身,精神涣散,邪念从四面八方侵入。因此,对于气功修炼者来讲,要永远保持精神内守的状态。

谁要是“魂不附体”,“魂飞魄散”,“魂不守舍”,早晚是要生病的。

“精神内守”,就没有疾病侵入的可能。  

2

“淡泊明志”,讲的是人不被七情六欲所折磨的时候,在社会生活中不那么贪心的时候,他的智慧是明白的,他能处于开慧的状态,处于心明眼亮的状态。

“宁静致远”,讲的是人在宁静状态中,可以思谋到远处,可以对世界有大范围的感知,可以对世界有某种准确的预测,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和其他事物的秘密有清醒的洞察。

中国语言的读音和语义是相联系的,听一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在心中默念这两句话,就有可能使你进入这种状态。如果你将这八个字挂在墙上,当你看到这个条幅的时候,不由得心中一片宁静。语言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你走在街头,看见一个“红焖羊肉”,什么感觉?那是一个噪杂的、热闹的感觉。你看见墙上写着“疯狂迪斯科”,什么感觉?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看这八个字,一读这八个音,就进入安静祥和的状态。  

3

“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引自《道德经》。

就是在练功中,要进入一种空而虚的状态,不是死守住一个地方,是飘飘渺渺。请朋友们尝试进入一种飘飘渺眇、恍恍惚惚的状态。它不是睡眠,却是一种比睡眠还舒服的状态。

“守静笃”,就是安静到极端的程度,安静到非常稳定的程度。什么叫高境界?安静,比任何人更安静。谁安静到特别稳定的程度,特别深的程度,就容易发生微妙的变化。

“致虚极”,就是把身上、心中所有的东西都放空了,干干净净的状态,什么都没有的状态。请想一想,平常人心头背了多少累,万念焦心,各种各样的执著、牵挂爬满你的心头,哪有安静?哪有清静?哪有功力?请进入特别安静的状态,将心中的一切放掉,放得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结合上干干净净、空空灵灵的心态,这是气功修炼的奥秘。

能够使自己经常进入这个状态,就是高级的境界。  

4

人有的时候想安静,安静不下来,想放得干净,放不下去,怎么归?

很简单,万念归于一念。比如,顶天立地一站,用一个“松”字震动全身。只有这一念。这一念就把你的心拴住了,平静下来,万念都失去了。

这样,万念归一念,由有进入无。  

5

“聚精会神”一般用来形容人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

但就其奥妙来讲,这句成语是真正的气功术语。

“精”、“神”是气功修炼中两个特别重要的范畴。我们一直讲练精化气,精怎么能化成气呢?为什么练气可以还神呢?为什么练神可以还虚呢?道理在什么地方?要体会。

对“精”字的理解,可以理解成我们生命力,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能力,包括我们繁衍后代的能力,生长的能力。“神”是什么?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智慧。当我们在气功修炼中体会其中的奥妙,它是一个具体的操练方式,也涉及到一个真正的奥妙。

入静。聚精。感觉在肚脐下的丹田位置,小腹部位连同会阴部位、生殖器官部位。在这个部位里,主要体现精的含义。你安安静静地把它聚集好,不要让它走散。体会自己的小腹、丹田、会阴那种圆融、放松的感觉。放松,再放松。那里红彤彤,暖融融。有些人一练,发现自己各方面的生命能力年轻化,返老还童。要领是放松,圆融。

确实要用“聚精”二字来体会它,聚拢生命的能力。

神在哪里?神基本上在天目穴两眉之间这个位置。我们的观想往往在这个部位发生。你一想这里,这里出现一片发白、发亮、发红、透明的光亮。

聚精会神,用丹田部位去体验那个生命的能力,那个微微让你感到麻、胀、热,甚至还带一点生理上活动、冲动的感觉,和你天目穴那个地方的神光相会。彼此照耀,彼此渗透。

聚精会神有很多内涵,以上讲的是在气功修炼中的一种体会。这种体会延伸扩展到生活中,就经常表现为做一件事情时,那种聚精会神的身心合一的感觉。比如你在做操,动作由生命的肢体发生,和你的生命力相联系。但是,你的精神要和这生命力的所有运动相会,互相照耀,神体合一。你在做事的时候,也可以聚精会神去做,你的生命力和你的精神互相照耀,神体合一。自信的状态。一种做起来最谦和、最柔和,而实际上是最有进取心的状态。努劲,我这个地方有一点不舒服,我努个劲。那不行,劲用不上。用那个劲不如去医院开刀。它是要在一种微妙状态中,等天机、地机、人机三机合发,天翻地覆。

01
▶(十九)出神入化◀

一个人画画,写字,舞剑,打太极拳,各种各样的创造性活动,都可能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这时候,它就表现为一种高级的气功境界,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一种元神出游、运筹帏幄、决胜千里的状态。那时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在有意无意之间实现,很多功夫(所谓成功之功)在有意无意之间出现。

“出神入化”是在高度入静和放松时出现的状态,一种高度自然的状态。

当我们在生活中、创造中有很多执著、牵挂、劳累,很多焦灼、烦躁的时候,没有这种好状态。一旦进入了松弛自然的状态时,“出神入化”就开始了。

在练功中,不要追求出神入化,出神入化是自然而然到来的,是在你“致虚极、守静笃”,在你“万念归一”,在你“聚精会神”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

那时出现的种种奇迹,你慢慢体会它,跟踪它,把握它,存于心中。

02
▶(二十)知其雄,守其雌◀

《道德经》讲“知其雄,守其雌”。

这句话可以从气功的多种含义来注释它,理解它。你可以把自己的意念和体感当做一个阴阳对立的事物。你可以守住本心,同时去体会气感的运转。你可以用意念来体会和跟随自己气感的活动。你也可以在修炼中对周围的草木、山川、日月星光进行体会。这里有很多奥妙。

“知其雄,守其雌”还可以表现为在生活中一种安安静静的状态,一种表面看来柔弱温和,实际上最最有生命力的自信的状态。一种做起来最谦和、最柔和,而实际上是最有进取心的状态。

03
▶(二十一)抱一守中◀

“中”字在气功修炼中是一个奥妙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说我身中,我身外,或者说,左右之间为“中”,前后之间为“中”,上下之间为“中”,这是一个空间意义上的“中”。你还会说,过去和将来之间有一个“中”,那乃为此刻。这些都还不是“中”的真正含义。

它是任何片面性、偏颇性都放弃之后进入的一个状态。

放弃前后、内外、左右、上下分别之后进入那个状态乃为“中”。

喜怒哀乐未发之际,乃为“中”。对事物判断不偏不颇,乃为“中”。对这个世界的判断不片面,乃为“中”。对事物的走向判断不片面,乃为“中”。对自己生命的感觉判断不片面,乃为“中”。那么合适,那么不偏颇,那么不执著,那么自然而然。

“中”是状态,而不是位置。要体会“中”的状态。那是圆融的感觉,圆融的体会。人在生活中有可能会滞留于一个偏向。当他执著于一个偏向的时候,就失去了“中”的状态。

04
▶(二十二)复归于婴儿◀

“复归于婴儿”出自《道德经》。

我们在练功状态中复归于婴儿态。

请想一想你二十年前是什么样子?体会一下。再往前体会,到你十岁的时候,七岁的时候,三岁的时候,两岁的时候,一岁的时候,零岁开始的时候。

讲这个体会不是妄言,人可以做到这个体会,要不就不存在体感思维的技术。你完全可以体会自己出生的那个时候和随后婴儿状态的感觉,进入那个状态。

婴儿状态就是无执著的状态,是汲取宇宙能量最敏感的状态。进入那个状态,要使你的身体柔弱至极。练功要使自己身体柔软,到最柔软的程度,像婴儿一样。

僵化是生命的结束。人从小到大,生命的演变就是由柔软变得越来越僵化。要向柔软方向返朴归真。从某种意义上讲,练功就是和一般的生命消费、生命消耗、生命由生到死的发展逆向前进。顺则凡,逆则仙。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进入那个状态的。

复归于婴儿,还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那种年轻的、活泼的、快乐的状态,还表现为在自发功状态中那种活泼自然的状态,还表现为在摆动自己五脏六腑的时候,那种年轻活泼的状态,还表现为用微笑的眼睛看待世界时,那种无邪快乐的状态。

在街道上行走的时候,我们发现微笑的人少,苦恼的人多。在大街上走一走,很少看到微笑的脸。有些人也笑,有得意洋洋的笑,有很矫情、很做作的笑,有端着架子的笑,很别扭。

什么表情最好?就是像孩子一样纯真的微笑。不要装样子。

请你从心底里漾出这个微笑。那么开心地像小孩一样的笑容。

那时候人才是没病。

05
▶(二十三)天机、地机、人机三机合发,天翻地覆◀

练功,要对天有感觉,对地有感觉,对人、对自己有感觉。

天是变化的。午时十二点的转化。子时十二点的转化。春、夏、秋、冬,夏至、冬至的转化。春分、秋分的转化。天,有很多微妙的时刻。地,有很多微妙的时刻。

人,也有很多微妙的时刻。微妙的时刻才能产生巨大的变化。

就像两支队伍在拔河,如果势均力敌,就是微妙时刻。这时候,一边跑去一个小孩,加一只手的力量,平衡就失去了,就发生了倾斜。本来势均力敌,好像挺稳定,一下子天翻地覆。这十个人被那十个人拉过去,溃不成军。为什么?微妙的时刻,稍微加点力量,就发生变化。

练功中要寻找对天时、地利、人和这种关系的微妙感觉。

气功修炼就是把人调整到非常微妙的状态之中。人只有非常松静、安静、恍兮惚兮的时候,才能进入这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一个意念,一个良性愿望或者一句话,使得你发生本质变化。气功不是努劲,我这个地方有一点不舒服,我努个劲。那不行,劲用不上。用那个劲不如去医院开刀。它是要在一种微妙状态中,等天机、地机、人机三机合发,天翻地覆。

(0)

相关推荐

  • 常无欲,可观其妙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老子画 ...

  • 在生命的流中体验(释放)

    以前的释放是基于对自己的不接纳,我不想要所以释放. 当发现了对自己的抗拒.否定.攻击,就进入一种新的状态,就是对自己更多生命状态的接纳允许.在这个状态里以前不敢看到.不敢接触的面向开始浮现.开始被看见 ...

  •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与解析 &qu ...

  • 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继续讲道,只是在讲道之前,引述其他内容,表达道的价值. 先贴下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 ...

  • 道德经讲义-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致虚极 , 守静笃 . 万物并作 , 吾以观其复

    16年的文字,粘来,如题. "这两日怎不见你写东西了?" "写东西是需要灵感的,不知道吗?咱这几日没有愁肠块垒,没有非要一说的语言.清闲."说完,白他爸两眼. ...

  • 一日一印|杨剑《致虚极 守静笃》

    往 期 回 顾 一日一印|杨剑<鸿朗高畅> 一日一印|杨剑<激浊扬清> 一日一印|杨剑<兴酣落笔摇五岳> 一日一印|杨剑<共君一醉一陶然> 一日一印|杨 ...

  • 佳明讲中医-中医扶阳养生(第十三讲)致虚极,守静笃

    大家晚上好,我们今天继续和大家讲中医扶阳的一些话题,上次课我们讲了站桩还有一些内容,我不知道我们群里400多个人,有多少人能够坚持? 去做了没有?我天天讲站桩,这是需要每个人去坚持练,我说再多都没有用 ...

  • 道经之十六、致虚,恒也;守冲,笃也

    帛书校订本: 致虚,恒也:守冲,笃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胃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

  • 第一百三十六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三十六封信

    清明: 两三年的东西就这样轻易的删除了,仿佛剔除了一长段记忆,心头一片空白,惋惜之余,再无其他感概.大概写作确真是遗忘的一种方式吧.经常觉得自己写作,并没有什么长进,偶尔也会才思枯竭,为此不得不多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