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厂记忆,四
工人电影院
三厂镇有二座电影院,除了大戏院,通棉三厂有自己的剧场,可能叫工人电影院,位于西洋桥东堍、路北,据说建于五十年代,但在上小学之前,我对其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据说当时是八分钱一张电影票,一斤大米的价钱?到工人电影院看电影,可能是当时三厂人最高档的娱乐活动了。
小学三四年级时,工人电影院放映《烈火中永生》,传说里面有拷打共产党员的镜头,比较恐怖,家里人问我要不要去看,我正好借到一本手抄本《一只绣花鞋》,第二天要还的,于是借口害怕,拒绝去看电影,独自在家里看书。
《一只绣花鞋》是梅花党系列小说中的一本,说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其实是中央情报局的特务,跟随李宗仁回国后,计划和潜伏的高级战略特务接头,接头标记是金质的梅花胸针,这个高级战略特务是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情报就藏在“一只绣花鞋”里。那时候刘少奇还没有平反,我其实不清楚他是什么人,也不知道王光美、郭德洁、李宗仁是何等人,书看得很快,却懵懵懂懂。
那天晚上,大概半个中心街的居民都去看恐怖电影《烈火中永生》。我坐在堂屋里看书,前后门都敞开的,看书到一半,我突然感觉到四周“万籁寂静”、夜色笼罩,看书中的内容越来越紧张,我几乎一动不动地坐在板凳上,不敢转头往后看。我努力把看书的速度放慢,因为真不知道把书看完以后我该如何处理,或许我一转身就会被身后的黑夜吞没。
感觉像是过了一个世纪,终于听到“半个中心街居民”回家的声音,包括自己家的人,一到家就对我说:“其实一点也不恐怖,你可以去看的”。我心里想,你们是不知道啊,我经历了一段最恐怖的时光,然后飞快地把余下的章节看完,一点意思也没有。而这是我小学期间对工人电影院最深刻的印象。
这个电影院是全海门(南通?)最早实行无人检票的,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议,而结果却是出奇的好,逃票率远远低于人工检票,当时的《南通日报》有过专门报道,后被国内很多报纸转载。看起来,一个人得到尊重的时候,道德水准会惊人地提高。
通棉三厂应该属于南通市里某个部门的,工人电影院的排片和南通电影公司同步,因此新电影的上映时间,三厂要比海门县城早。我初中在海中读书,上初二时《少林寺》上映,我们周末特意赶回三厂,当时可能全海门的人都想来看这部电影,回去后发现根本买不到票,幸好刘晖搞到一张票,带我一起进场,这部电影太火爆了,又恢复人工检票,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和刘晖混了进去。
我们二个人挤在一张座位上,刚开始放映时,感觉挺挤,然后就没有感觉了,很可能一直到放映结束,都没有动过尻的位置
。电影《芳华》里,男主第一次听到港台的“靡靡之音”时,也是完全沉醉其中。孔夫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一定是切身体会:“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被这部电影深深感染的大有其人,过了几天,我们班主任郁祖槃老师竟然在班上教唱《少林寺》的主题曲,而郁老师是教语文的,当然教歌是在自修课上。那个年代的老师,一般都能深得学生的敬重,很多就体现在这些不经意的小事情上。
上大学后,我和陈晓东在王卫东的教唆下,迷上了围棋
。寒暑假时,几乎天天聚到一起下棋,王卫东家就住在电影院的后面,每天都要路过电影院几次,后来季晓梅也加入其中,成了“四人帮”,不过她不下棋,所以增加了一个节目是看电影,那时候是否把所有上映的影片都看过了?记不清楚,肯定看过很多电影,但没有一部电影留下什么印象,更不要说达到《少林寺》曾经带给我们的震撼级别。
现在电影院的位置是一家超市,可能相当于图中左边入口的位置,王卫东家的老房子好像还在,季晓梅家的老房子还在最里面,不知道还在不在
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