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国学堂--梁冬对话红叶2.乙丑.【寻找味道之“道”和“德”】
02
—
寻找味道之“道”和“德”
在考虑寻找味道以前,一定要很明确两个概念,就是“道”和“德”。现在所谓的《道德经》,实际上据考证《道德经》应该叫《德道经》。因为老子一贯推崇的是以德统道,从德来达到道的状态,不可能先“道”再“德”,而是以“德”达到“道”的境界。古代的很多汉字都是同音通假,那么看这德道或道德的“德”字,实际上和收获得到的“得”发音一样,都是获取的意思,都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把其放到心里而获得。
如果获取的知识足够多时,就可以脱离开来,考虑这问题。比如说每一个学医的学生都会遇到过这么一个境遇,在刚开始学医的时候,老师讲一个具体病,都会以为自己也得了这病。很显然实际上是因为自己所习得的知识不足,当学到知识足够后,就不会去关注在具体一点,会跳出这点来,站在其上面或者外面来看所有点组成的整个面,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任何的变化,都可以很迅速地找到其对应的一点。可以举个例子,就像一个圆,把这圆中间的某个实线的点,把它看作“德”,这圆心看作“道”,人只有在这“道”的状态下才对于每一个点的反应最迅速,这实在是太深奥了。
但实际上每个人都要从这“道”和“德”的上面去考虑,各行各业都是相通的。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道”指的是一种空的状态。当获取到一定量以后,其内心就放空了,即是所谓的“道”,但并不是平常所谓的那些规律。一般人认为《老子》道就是规律,实际上不是,“道”是指的内心一种状态。这种“道”在四大名著《西游记》里解释得更清楚。唐僧把徒弟的法号就是一步一步改变的状态,实际上也解释了由“德”到“道”的过程。沙僧叫“悟净”,这是一种完全是干净的状态,什么色彩也没有,是一种最初步的要求。猪八戒叫“悟能”,能实际上就是获得,若有收获就要耗能量。再“德”到一定程度后,就是大师兄叫“悟空”了,三个师兄弟对应的就是有心灵修炼的层面。
“道"在不同宗教里,实际上表达都是一致的,”道“就是空。在佛家里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讲的也是”道“和”德“的关系,其中德就是”色“,各种颜色,各种世间繁华,就是”德“。如果没有德的状态,根本达不到空即道的状态。从数字上来表达”德“代表一,一在传统文化代表阳气;道,代表的是零,零代表的不是阴。说到这儿,要解释下阴和阳的概念。阴和阳指状态,不指事物。阳气的“阳”实际上和张扬和“扬”是同一个字。比如说某一个状态是张扬的,高兴的,代表的一,就是阳。”阴“跟隐藏的“隐”是同一个字。当气息是内敛的,晦暗的时候就是阴,实际上阴阳指状态而言,指能量的不同状态,不是指具体事物。
“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要只看到其事物,还要看到能量的转换,中医叫气,西方科学叫能量,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刚才讲到道德的问题,德道的问题。特别强调:先有德,后有道。其实刚才说到德和道是一阴一阳,实际上其代表的不是阴阳,而是道和器是相对立的。器物的“器”,就是君子不器的“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说明道和器是对立的,其之间是有一个通路的,那就是德。实际上”德“代表的是能量流动,”道“代表的是获取能量后,自己又变空了。
中国人向来是对于水实际上是有一种想掌控的思想,对于火是很恐惧;但人的生命却恰恰相反,是要火来维护的。比如说现代中医流派里,最近兴起一个火神派,就是对火的崇尚,就是要以火来化水。化水就是中国人对水的控制,是非常的强烈,但对火却又非常的恐惧。炎症的“炎”字,上面一个“火”,下面一个“火”,现在一听火就很害怕,上火了。实际上很多上火,往往是水造成的。
比如说胃肠道受凉了,严重发展下去以后得了胃炎。按照西方的观点都认为自己的胃粘膜损伤,就要用养胃的药,保护胃粘膜的药;但实际上比如口腔溃疡,老百姓就说要泻火,泻火就是些伤胃的药,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整个胃肠道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中胚层过来的。可以说口腔粘膜是胃肠道粘膜的一个延续。也可以说,口腔溃疡就是胃溃疡在口腔中的一种表现。西医处理得很好,用养胃的药,用维生素B2,而老百姓却要用泻火的,往往泻了火以后,火暂时灭掉了,变成复发性口腔溃疡了。这就是观念上的问题。
待续:丙寅.国学堂--梁冬对话红叶2.丙寅.[寻找味道之阴阳]
关注方法“国学文化太美”公众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关注
文章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