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哪些企业适合“互联网+”,哪些企业不适合?

对于互联网+而言,从人的角度上看互联网+要加什么?首先,互联网+人,可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惯,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其次,互联网+物,让人们通过互联网来控制万物,甚至是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互联网+不是想加就能加,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粘在一起,而“+”的概念,会慢慢地把一些行业的特色给“+”出来。“+”的地方应该是透明度增加、成本降低、流动性提高、模式变化。

究竟哪些企业适合“互联网+”,哪些企业不适合“互联网+”?首先要分析一下企业的行业需求特征。当前互联网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不同的企业多少都会涉及到互联网,根据不同企业对互联网需求度的高低,可以将企业分成四个类别:

1)无网企业。即没有接触互联网的企业,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无网化生产流通方式,这类企业可能有信息化基础,但是业务跟互联网基本无关,比如建筑业、采掘业;这类企业适合“互联网+”的程度较低。

2)边缘企业。即互联网边缘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是互联网公司,也可以是传统行业的公司,信息化基础较好,就传统行业的公司而言,主营业务依赖于线下资源,开始尝试互联网技术进行营销。这类企业有较高的“互联网+”意愿,比如餐饮、医疗等。实施成效较高,但风险也较大。

3ICT企业。提供传感技术、信息通信服务与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等的企业,其在生产和经营中互联网化程度较高,例如软硬件公司与IT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等;这类企业“互联网+”的意愿高,风险较低,主要围绕现有客户和市场转型,尚未大规模跨界。近年来,有少量新兴企业开始渗透其他传统行业,其业务以提供信息化系统及服务为主而非“互联网+”。

4)互联网企业。以互联网为基础开展经营的企业,例如BAT等企业,完全基于互联网生存,这些公司渗透传统行业,有助于自身市场覆盖范围快速扩大,主动实施“互联网+”意愿最高。然而,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实施难度很大,风险较高。

在上述四类企业中,边缘企业最为焦虑,这些传统企业有迫切的融入互联网的需求,但是常常不知如何采取行动,其次是互联网公司。这两大类企业属于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的指向,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目前,适合“互联网+”的传统企业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中的一个:

1)轻资产。轻资产企业的特点就是“虚”的东西多,比如核心技术、品牌标准、金融服务、网络服务、中介服务、内容服务等,这类行业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这些行业的企业的资产越“轻”就越更适合互联网的全盘改造。

2)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商品或服务,这些商品和服务有可能是虚拟的,比如新闻、音乐、学术论文、培训、金融服务、信息传输等,也有可能是经过对流程的优化和全链整合可以极大缩短时空限制的商品或服务,比如电子商务业通过对物流业的改造,使实物商品到达用户手中的速度大幅缩短,上午下单下午送到,甚至一个小时送达,这使商品和服务的时空限制越来越小。

3)业务流程中某些环节可以进行互联网改造,这些企业可以通过业务流程的改造,通过线上体验模式的创新,对传统的线下资源进行整合,实现O2O闭环,实现互联网化,这些企业集中在生活消费领域。也可以产品设计和生产依然传统模式的传统企业,但是市场手段、销售渠道进行互联网改造,通过互联网进行市场和销售运作,这种传统企业集中在制造业、物流运输业等。

也许还有其他适合互联网改造的传统企业,当然,并不是说其他企业不适合互联网改造,只是目前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也许随着理念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互联网主宰一切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已经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多模式、广渗透的新阶段,互联网已经从信息技术转为生产方式、已经从互动平台转为服务模式、已经从生产工具转为关键基础设施。传统企业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通过“互联网+”会慢慢地把行业的特色给显现出来。但“+”的地方应该是透明度增加、成本降低、流动性提高、模式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