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很枯燥?那是你打开的方式不对!

原创作品 |经典阅读| 家长课堂 |品味生活|每周一练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218篇文章

初中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基本成熟,思维能力明显发展,青少年处在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新事物,从事脑力活动的“黄金时期”。但是,青少年缺乏鉴别事物的能力,学习从兴趣出发,难以恒定持久,经常转变学习目标和人生看法,思维尚未定型。由此,我想根据自己十七的一线工作经验,谈谈我个人一点点不成熟的看法和教学方法,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胜利中学  张艳军

(一)第一重要的必须是老生常谈的兴趣调动。

1.名人故事,激励斗志。在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我首先出示了1+2+3+4+……+99+100=?这个问题,有的孩子迅速反应出5050,还有的孩子说出了计算方法1和100凑成101,2和99凑成101,依此类推,一共凑成50个101,所以结果为5050,这就为等差数列公式的出示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然后我顺利地出示并讲解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最后我问,你们知道这个高明的办法是谁想到的吗?学生无语。我简介了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少年时,老师让同学们求"1+2++3…+99+100"的和,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急于把数字依次逐个相加,而是观察了题目一会后,就直接得出了答案:5050. 德国格廷根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造型独特的纪念碑。碑的底部是一个正17边形的台座,上部就是数学家高斯(1777-1855)的雕像。高斯生于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最后我以“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要肯于思考仍然可以有大成就”结束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工作。这样的结尾目的是鼓励所有这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努力学习。

2.贴近生活,发现数学。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张老师最近工作很忙,5天没有回家,回家后一次撕下这五天的日历,发现这5天的日期相加的和是45,问张老师回家的这天是几号?起初部分学生是困惑的,过了几分钟,有部分学生有了答案以后,为了鼓励学生的自信心,我让学生带学生,会的讲给不会的听,很快答案遍及全班。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易于理解,从而抽象成方程模型,解决问题。

3.探索规律,寻求方法。初中数学中必考的题型之一,也是很多学生为之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找规律问题。近些年成为中考热点。如:1,1,2,3,5, __, __.这是比较简单的.又如:1/2,3/4,5/8,____,____,第81个数是_____.前两个数字很多学生都能猜到,可是面对第81个数,全体学生面露难色.尤其是分子,因为前两个数他们都是这样想的:①连续奇数,②1+2得到3,2+3得到5,从而下一个分子是3+4得到7。我是这样启发的,你试试,把每一个数字都标上序号再找找每个分子与各自的序号之间共同的关系。又经过几分钟的思考,答案出现了。所以方法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大关键。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数学。

(二)关注学生,教学才谈得上有效果.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学会,教学才谈得上有效果.我个人总结了一些小方法,供各位新教师参考.

1.让学生尽情说,再纠错.在教授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17÷4×1/4时,班上有两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先算4×1/4=1,再算17÷1=17,我就按他们所说写在了黑板上,这时不同说法出现了,(即正确算法),我也写在了黑板上,所有说法说完后,我什么也没讲,只是请同学们举手表决一下,这时前者自己就明白了,我又给他们机会说说为什么错,这样我不必多说,问题就全解决了,而且这样的错误他们印象非常深刻,再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2.给学生时间,充分争论.如:ab﹥0,a+b﹥0,a___0,b___0.这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简单得很,但对于刚入七年级十几天的孩子来说,那就有争论的价值.我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或小组6人随便说.经过大约3分钟的争论后,答案统一了.这时再请一名同学说说怎么想的.问题解决了.

3.表扬的作用力是强大的.作为孩子的妈妈,这方面的体会比谁都要深.当我想要孩子去做一件事时,与其说“你去做……”,倒不如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前者,孩子是被动的受命者,他的心里是不舒服的,后者,孩子是主动的积极的执行者,他的内心是愉悦的,而且很有可能完成效果是超越我的期望值的。曾经有一个学生,从来就不学习,课堂上啥也不学,就是玩。一个学期刚开学,我无意中夸了他一句,他害羞地笑了,接下来没再玩,我便又表扬了他一句,就从这一天起,他拿出练习本,开始学习了。

4.积极使用电教手段。我们的教室里刚刚安装了一体机。我很乐于使用。清楚的记得,第一次使用时是一次复习课,学生们的注意力明显集中,没有溜号的,而且个个积极发言,状态很好,并且这一节课的容量也比平时大很多,复习课很实用。作为年轻人,我们更是要锻炼自己,熟练使用,吸引学生眼球,提高教学效率。

(三)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七年级学生还处于幼稚的阶段,他们对家长还有几分依恋。如果我们能像家长一样关心爱护他们,他们就会像依恋家长一样依恋信任。下课时,一个小男孩子就搂着我的胳膊撒娇(入学仅一个星期左右):老师呀,你说我进步没,今天上课都没乱说话,学习了?我也不躲,就像妈妈一样让他搂着表扬他:对呀,你这就是进步了呀,明天让我看到更大的进步,好吗?孩子高兴地答应着,跑了。

教育是高尚的,也是高难的,只有真正走入孩子们的内心,才能感染到孩子们的心灵,才能真正成为灵魂的工程师。

主       编:孙晓明

副 主 编 :王 勇

原创作者:胜利中学  张艳军

制作编辑:张艳军

编      委:一起悦读吧XF全体编委

版权说明:再次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