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外行聊英语

原创作品 | 经典阅读| 家长课堂| 艺术生活每周一练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

这是一起悦读吧XF陪你阅读的第57篇文章

两个外行聊英语

张校长的育儿秘籍
随笔

星期二的下午,我们学校的张荔校长在楼梯上叫住了我。

“你们家孩子马上就上初中了吧?”张校长说。

“是啊,还有几个月了。”

“你到我这儿来一趟,我想起个事儿,必须得跟你说说……”张校长热心地招呼道。

张校长是我的老领导,是我敬仰的老前辈,也是教育界公认的专家型领导,在教育教学研究上颇多建树,自己的孩子更是成功的典型范例。他有时间找我聊聊,我自然求之不得。

办公室里,张校长未及坐定就兴冲冲地对我说:“我最近学英语呢,我悟出一个道理,我跟你说说……”

“好。”我会心地笑了。

我和张校长认识二十几年了,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加起来也有十几年了。在我的印象里,他是那种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学术研究上,并且沉醉其中,乐在其中的人。每有新思路,新想法,新发现,他总是兴奋得像个孩子。为了验证自己的研究成果,他经常身体力行,亲自实践检验。想来,这次学英语又是他继续挑战自我的一种方式吧。

“我觉得学英语也好,做其他别的事也好,都要有一个从势能到动能的过程。先造势然后推动自学,然后达到学有所成……孩子在学习中,给他创设‘势能’这个过程特别重要。”张校长认真地说道。

随笔

“我觉得我能明白您说的‘势能’的意思,”我也思考过同样的问题,所以不禁脱口而出,“我把这个‘势能’叫做进入那个学科的思维状态……”

我在做班主任的时候,在辅导自己孩子的时候,都曾经严肃地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孩子的思维状态是不可能跟着上课铃响就完成即时切换的。大脑从上节课的数学思维,切换到这节课的语文思维需要时间和“势能”的转换。所以我们在完成教学环节设计的时候,往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孩子们渐入佳境。我自己在这一点上也深有体会,我是一个爱好极其广泛的人,经常遇到在两种毫不相干的工作状态下随时切换,由一种思维状态跳转到另一种思维状态的情况。有的时候,身体已经切换过来了,可是思维状态的“入境”却需要花上很长时间。所以,我对张校长关于“势能”的说法,有强烈的共鸣。

说起来可笑,我们两个人,一个是学数学的,一个是学语文的,可是我们却一本正经地聊着英语,并由此扩展到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碰撞出不少火花。我自认为受益匪浅,不敢专美,罗列几条与大家共享。

什么是“势能”

“势能”不是习惯,而是一种“思维状态”。

我做班主任的时候,有家长问我,为什么他们家孩子从小就补习英语,每天家长雷打不动地陪着学一到两个小时的英语,帮孩子养成习惯,可是到初三了,孩子还是考得一塌糊涂?我深入了解了一下,发现这个孩子单词背得还可以,毕竟这么长时间熬出来的,可是一遇到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作文就彻底崩溃了。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根本没有进入英语的思维状态。形式上的习惯养成了,可是实质上的英语思维根本没有形成,一到较真的时候就不行了。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次,在我们班名列前茅的一个小男生将一本厚厚的装订材料神神秘秘地拿给我看,并且不无得意地炫耀道:这是课外班的老师编的英语教材,太有意思了,老有才了!我接过来仔细一看,原来那位老师在每一个单词后面都标注了完整的汉语读音,甚至还根据汉字的谐音配上了漫画。孩子读着汉字,看着漫画就可以记住这个单词,这主意看起来很不错吧。据说这还是来自台湾的所谓最新最优教学法。

我皱了皱眉头,对那个孩子说,这个东西不适合你。如果是初学英语的小孩子,为了激发兴趣,用这种东西还勉强说得过去。可是你一个初中生,音标都学了好多遍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法背单词呢?你不知道英语是拼音文字么,为什么不按照字母组合自己的拼读规律记,却要用表意的汉字和绘图生搬硬套呢,这到底是把复杂问题搞简单了,还是把简单问题搞复杂了呢?

科学不是想当然,不是拍拍脑袋冒出一个新花样就叫创新。这种所谓的科学记忆法完全不同于《最强大脑》里,大家常见的形象记忆法,或图像记忆法,逻辑抽象记忆法等等这些立足于简洁高效,突出重点的记忆法。这种为了记住一个单词,附加记了一大堆毫不相干的垃圾信息的方法,不仅给大脑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且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这些垃圾信息还有可能成为不可预知的干扰因素。

当时,这个小男生甩了我一眼,满脸通红地走了。但是,他的眼神里显然是不服气的。他那个时候一定在想:你一个语文老师懂英语么!

然而我不想见到的结果接踵而至。这个课外班,他没坚持多久。因为他很快就发现其实更多的单词根本不适用这种方法。随着对词汇量的要求越来越大,他越来越背得焦头烂额。后来这个孩子的中考和高考的英语成绩都不太理想,我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一直想走捷径,固执地想用汉语思维解决英语问题。

这两个例子中,孩子都学习了,努力了,甚至都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可以说在形式上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是本质上,他们却始终没有进入学科的思维状态,最终导致事倍功半的结局。

如何创设“势能”

仍以英语为例,张校长在指导女儿学习的时候是这样做的:

一、在系统学习英语之前,张校长让孩子练习用汉语拼音写作文,并坚持很长一段时间。用张校长自己的话说就是,会写汉字也不让写,必须写拼音。这样坚持下来,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了解了拼音文字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规律。这叫“起势”,让孩子的思维做好和学科对接的准备。

二、然后就是系统学习音标,学习拼写规律,听读,跟读,有选择地阅读英文读本,观看英文影视作品。了解语言特点,创设语言氛围,体会这种语言本身所固有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这叫“造势”,家长要做好引导和辅助工作。

三、让孩子学会运用英语思维来思考和表达,学会用英语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逻辑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要先用汉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逻辑想好一句话,再把它译成英语。而应该首先想想在英语语境里怎么思考,怎么表达。这叫“顺势”,是孩子真正实现学习突破的关键所在。

通过这样系统有效的方法,孩子一步一步地进入英语的思维状态。由客观“势能”的引导和铺垫到主观“动能”的激发和提升,最后真正实现学有所成的效果。

正确决策的重要性

在我和张校长的交谈中,我们都聊到了教材的选择和读音标准的问题。张校长的自学过程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在他女儿的指导下才最终确定了两个读音标准,制作精良的学习软件。而我的困惑在于,为什么我女儿教材配套的听力练习会把英语读成那个样子?明明有字正腔圆,音韵优美的英美国家级范本,却不知道从哪里选了一套囫囵吞枣,尾音乱飘的方言版本。这到底是想让孩子们听明白,还是不想让孩子们听明白呢!

张校长的建议是:一定要选择最好的教材,一定要听最标准的读音。否则,一旦方向选错了,就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谓“正本清源,科学决策”,如果真想让孩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家长和老师的选择和决策至关重要。

启示和反思

身为老师,我见过太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身为家长,我见过太多天资聪颖的孩子因为方向性错误,学而不当,早早退出了竞争。身边只教套路不教思维逻辑的奥数班,一节课毁一生的作文班,各种半吊子乡村英语班比比皆是。我们又如何保证我们事事都懂,我们又如何保证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呢?所以,在拿到张校长的育儿秘籍之后,我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

不要形式主义,不要急功近利,循序渐进,造势而行,唯有追求事物的本真,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有机会触摸到梦想的高度。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朋友群

·↑长按此二维码可关注 ↑·

主       编:孙晓明

责任编辑:王 勇

制作编辑:王 勇

LOGO设计:田振民

编      委:“互联网+阅读”课题组全体成员

版权说明:再次感谢原作者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