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作家侃阅读| 叶华:每年读30本书改变命运

2020 / 12 / 17
广西作家侃阅读

第二十一期
作家 叶华
每年读30本书改变命运”
▽
“广西作家侃阅读”栏目,每周邀请一位作家分享他们的阅读寄语并推荐阅读书目。欢迎广大读者在评论区“一起侃阅读”,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喜欢的书或阅读故事。
作家简介

叶华
江西萍乡人,现居南宁,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1世纪文学之星”武警部队首位获得者。
已出版散文集《江南色》《二十四节气》《云纹椅子》等,获全军文艺奖、武警文艺奖等奖项。
阅读寄语

“每年读30本书改变命运。”
最近,我和战友在百色那坡为战士们做了一个小型图书馆,媒体称之为“中国边境第一座强军图书馆”,我感到很自豪,感觉为戍边战士们做了件事。我们的图书馆倡导:每年读30本书改变命运。的确,读书就像往腰间一个一个地攒硬币,日子一长,你就会发现自己腰缠万贯。读书,是改变命运最廉价最低成本的方法途径,真读书,读好书,总有一天,你读过的书,会在你的眉宇里,在你的谈吐中,在你的三观之间。
推荐书目

01
《有如候鸟》
周晓枫著,新星出版社,2017年9月
著名作家周晓枫的散文集《有如候鸟》,是它近10年散文写作的代表巨作,长达5万字,辑录的文章,大多发表在近几年的文学期刊上,内容涉及家暴、记忆、善恶、异化、食物链、迁徙、世相……这些小说家都格外慎重和难以把握的主题,她却试图用散文的方式来抵达。
《离歌》是散文集里最为耀眼的一篇,以剥洋葱般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一位名叫屠苏的男人的一生悲欢。周晓枫生动刻画出了屠苏一步步奋斗,又一步步经历失败的心路历程,从鲜衣怒马的得意少年到一败涂地的孤独魂魄,屠苏之路是一曲挽歌,但更发人深省。发表以后《离歌》的犀利尖锐不仅没有让读者抵触,反而引起了读者共鸣,领衔《收获》2017年上半年非虚构长篇散文排行榜首位。

02
《文学回忆录》
木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为一小群中国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作“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文学回忆录》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03
《我与地坛》
史铁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1月
《我与地坛》由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其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引人思索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愿那些错过的人


经历了颠沛流离之后还会再度相逢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