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不执念于世俗悲喜,便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你面对人生时的态度,就是对于生命所赋予的意义。
一、
人从虚幻中来,又到虚幻中去,人生本无“实相”,我们存在于世间的状态,也不过是体验生命的过程,而非完全属于自己的实相。
有人说:“自己拥有的东西就是实际存在的”,但是我们拥有的事物,也会随着生命的消逝而变化和消失,哪怕是抓在自己手中的东西,都只是拥有了临时支配权,并不是完全占有;也有人说:“自己的感受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是我们的感受却是由主观意识和情绪主导的,当情绪发生变化的时候,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印象也会发生改观,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人生这个过程,哪来的实相存在的东西呢?
人在出生之前是何样貌,离开之后又是何状态,许多科学家、哲学家都费尽心血苦苦探索这个道理,但是并没有任何终极答案,而唯一总结出来的道理,就是:出生时是赤手空拳,离去的时候也不带走一丝一毫。
所以说,人生这个过程,论到根本就是一场体验的过程。
就像那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人生没有意义,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活着,你给活着的过程赋予了什么样的状态,它就产生了什么样的意义。
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本就没有实相的生命过程,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拥有了什么,而是你能用什么样的状态去面对你所拥有的,是足够洒脱的坦然胸怀,还是格外计较的狭隘心理。
只有调整好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才有资格说自己足够尊重生命本身。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像貌,又思既死之后做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方可超物外游象先。
这句话意思是说:试想在没有出生之前自己是什么样的形象面貌呢?再想想离开之后又是什么状况呢?当你这样去试想的时候,一切念头都会逐渐冷却和消失,内心归于寂静,自然可以超然物外,游于各种形象之前。
为什么同样是人生,有的人可以洒脱坦然,而有的人格外计较,就是因为他太过于在意人生的一得一失,执念来源于在意,而执念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
生命本身只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叫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体验着属于自己的生命过程,而你对待这个角色的态度,则是看你自己本心的力量和态度,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不能以更加豁达和释然的心态去面对,太过于执念于这个“角色”之中,也会因为执念而带来无尽的痛苦,如果用这样的态度去度过这一生,那么你给自己的生命所赋予的意义是极其浅薄和错误的,这也是人生的悲剧。
二、
所以换一种态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的人生,不要执念于生活中的琐碎,更不要因为事物片刻的得失变化而苦恼和伤悲。
人生是非恩怨转头空,一念觉醒,世间自有天堂,看明白了,想透彻了,人生自然就舒服了。
这是对于生命最好的理解和态度,只有用这样的方式去度过生命,才对得起这一个体验的过程。
一个老人叫肩吾,他问孙叔敖:“你三次出任宰相,却没有显出荣耀之色,三次被罢官也没有忧愁之色,我刚开始不相信,但看了你容颜舒缓悠长才相信,你是怎么做到的?”
孙叔敖说:“我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我认为官职来的时候不必推却,离去了也不必阻止,因为得失都不是出于自身,所以没有忧愁之色,我并没有过人之处,况且我也知道,如果这荣华落在别人身上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与别人无关,那么我何不悠然自得踌躇满志的高视四方,哪有闲情逸致去顾及什么尊卑贵贱呢?”
这个道理正如庄子所说的那句话:现在世人说的得志,专指高官厚禄,高官厚禄并非是性命所固有的东西,它是偶然而来的外物,不能寄存在人身而已,像这些东西来的时候不能阻挡,去的时候不能挽留,因为两者的快乐是一样多的,不应该有任何忧虑。
这个世上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寄存在人身上的呢?不仅仅如庄子所说的功名利禄,包括人的本身都不是以实相永恒存在的,所以面对这样的生命过程,不管你遇到了什么,或者失去了什么,都不必过于忧虑。
因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只有以看戏的姿态看待自己的人生,才能更好地对待自己的生命。
只要做好当下的事情,一切顺其自然,这种状态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