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杯“有奖征文|重返昔日老山战地,忆芳曾经的华岁月
”老山杯“有奖征文
重返昔日老山战地,忆芳曾经的华岁月
吴寿华
繁华千种,抵不过岁月流年;红颜易老,伤不起光阴似箭;暮然回首,离开老山已经三十三个年头了。血染的疆场有我们矫健的身影。我和许多曾经在老山参战的战友们的心情一样,多么地向往重返曾经炮火连天的老山战场,看一看我们当年的阵地;多么地想到战后休整时的第二故乡房东家,看一看老乡们生活过得怎么样;多么地想到烈士陵园,看一看那长眠在祖国南疆边垂而永远回不到老家团聚的战友们!
毕竟,从1984年7月到12月将近半年时间在那里浴血奋战,人生能有几会战呢?对那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还是终身难忘,能不值得向往吗?
2017年十一国庆长假,这是一年的金秋时节,经过调整工作,下定决心,精心安排,终于结伴成行了! 我与既是同乡和同年入伍、又分在同班、同战壕的战友杨昌文一家,携妻带儿,圆了这个日思夜想、期盼已久的梦想。
(1984年全班在老山主峰合影:前排右一杨昌文,前排右二吴寿华)
于是,两家自行驾车,十月一日凌晨五点从贵州凯里出发,一路狂奔,途经曲靖、 文山 、 西畴、麻栗坡等地,马不停蹄,终于在第二天早晨九点左右到了沉睡初醒的老山主峰——-到处是雾蒙蒙。车子在管理员的安排下停好,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车了。
(2017年10月,俩家集体在老山主峰合影)
我们急切地环顾老山主峰四周,我的英雄老山啊!你曾经烽火连天,遍体鳞伤,血雨腥风,面目全非;而今稳稳地在祖国怀抱里静静地躺着,已经康复如初了一一置被已经郁郁葱葱,在乳白色的云雾笼罩下,英雄山的花草树木与阵地工事、雕塑、建筑等浑然一体,更显气势宏伟和魏然从容。
(2017年10月,吴寿华<左>和杨昌文在老山瞭望塔)
为了争取难得的机会,为了不留下更多的遗憾,我们首先瞻仰了张大权烈士的塑像,在“老山主峰”四个金黄大字之下的台阶上合影留念。手机、照像机和摄像机早已交替使用,嚓嚓不停。
我和战友杨昌文既兴奋、又紧张的穿越寻找着当年每一块战斗足迹。首先看看当年驻守的四十九号高地咋模样了,还能居高临下地看见越军的968高地和1058高地吗?还能看见那里当年几个越南女兵,以及十几个越南男兵经常出没被我枪击和炮轰而躲避的几个大石头吗?还能看见对面大青山上经常胆敢挑畔我们的那片敌阵地吗?遗憾啊!都不能看见了,因为云雾缭绕,可见度才十几米,当年也因为这样,越军趁此经常向我阵地狂轰乱炸,致使我军人员偶有伤亡。
我俩在寻找着当年的隐蔽部、猫耳洞、战壕,以及冲下敌人阵地的小路,但因部分交通堑壕和各种工事经过修善后,加之周围到处杂草丛生,即使登上瞭望台上向四周搜寻,但也看不清具体位置了,只知道大概位置而已。此时此刻油然想起,就在这里,我们刚接管阵地,还来不及喘一口气,被越军连续二十几分钟的射击和轰炸;就在这里,几发炮弹飞过来,一枪连的几个战友不幸倒下牺牲了,而我幸好早进了隐蔽部里,才躲过一劫;就在这里,我们与民工一起救下了拔点作战中四连的一个个伤员。我还在寻找着我一生中令我刻骨铭心的水沟一带:当年一天中午12时分左右,我背着饭走回我阵地,敌人向我发起十几枚炮弹进行轰炸,我连人带饭跳进去那个战友的猫耳洞里,差点光荣牺牲了,此时此处就在我眼前,但已经被茂密的草树连成一片了。
我俩在等待天公能作美,太阳能从鸟云中钻出来,能晴一下天,试图看一下对面的阵地,但一大早还是云雾满山飘,只好从前沿阵地返回。途中的堑壕、隐蔽部、猫耳洞里阴森森的,长了很多青苔;里面放置着当年的而今用作纪念的电话机、钢盔、弹药箱、弹夾、弹头、水壶、防毒面具、煤油灯、自制煤油炉等等,虽然已锈迹斑斑,但感到很亲切,像是昨天才放下的战斗用品,不由得在每一处摸摸一下,穿戴一下,拍下一张张照片作纪念。
(2017年10月吴寿华<左>,杨昌文在老山作战工事合影)
还不过隐,又一次带着妻儿再往整个老山阵地的每个景点转了一圈,担心留下遗憾。每到一处都向妻儿解说一下、回忆一下当年战场之残酷,让她(他)们得到一次战地真情实境的心灵洗礼。
约中午十二点了,我们返回到老山半山腰上,上来瞻仰红色老山的车队伍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了,幸好有管理员的耐心疏通,我们才得以顺利下到了老山脚下。
老山、者阴山一带早已感觉不到当年萧条恐怖的气氛,处处是祥和与勃勃生机的美好景象。大山小山连绵不断都是一望无边的香蕉园林,当年半山腰下的小坪寨已成了旅游景点,公路两边一个个 瑶 家小店挤满了游人,生意十分红火,店主大概都知道来者都是旧地重游的当年老兵们,显得十分热情,不时微笑着点点头。路边上,饭店外到处摆放着一盆盆老山兰吸引着顾客,令在此曾经参战的老兵们联想着、思念着,有一种说不清道不完的一种情愫。
(2017年10月杨昌文和其家属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
到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已近天黑了,我们曾经肩并肩,同守一条战壕,同吃一锅饭的年轻战友们就长眠在这里。他们在战场上为了祖国的一寸土地不丢失,坚强勇敢,视死如归,一个个刚刚是生龙活虎,一会儿说没就没了,永远离别了自已的爹娘、自己的儿女、自己的爱人,多少家人在这里只看见碑上一个亲骨肉的名字,看见一座黄色的泥土,撕心裂肺地向天嚎啕大哭,有多少人能理解他(她)此时的心情呢?他们还在那里永远守卫着祖国的南国边垂啊 !我们两家人到那里后看见一排排的墓碑,心情十分沉重。我们分别来到了杨秀洪、易遵俊、夏云贵、禹玉军、杨昌荣等十几位烈士墓碑前,首先向他们敬上一个久违的军礼,逐个地倒上一杯杯白酒,点上一只只香烟,烧上一柱柱香纸以表哀思和缅怀之情。每到一处,还向自己的妻儿追忆他们生前的故事,讲到动情处,大家眼睛都湿润了。
(2017年10月,杨昌文和吴寿华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天已完全黑了下来,我们发自内心的道别:“再见吧战友”,“安息吧战友”!就依依惜别驱车直奔西畴县莲花塘乡德者村,那里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呀。那里是我们撤出老山休整的地方,那里有像家一样温馨热情的房东。在导航不当顺利的引路下,我们艰难的找到了变化一新的德者村,当车子进到寨子的球场时,老乡们都已经吃好了晚饭,男女老幼在那里闲聊着。我们一说到孙大妈家,有的老乡争先恐后的先跑到孙大妈家报信,有的就不约而同的直接为我们带路了。当走到半路时,孙大妈和孙大伯匆匆的走过来迎接我们,他俩紧紧的握着我们的手,边寒暄边拉着我们走到了他们的家。
(1984年12月,杨昌文<左一>和房东孙大伯<左二>孙小宽<右二>同班战友谭邦清<右一>在莲花塘乡德者村合影)
当年40多岁的他俩现在已经满脸皱纹,虽然70多岁,但精神矍铄,容光焕发;不一会儿,当年活泼乖巧的七岁儿童孙小宽,现在已成四十多岁的父亲,带着俩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和漂亮贤惠的爱人回来了。全家人与我们围在一起,回忆当年、谈笑风生;为了感谢他们当年像慈父慈母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掏出一些钱物送给他家以表心意。
他们家原来土木结构的房子已经改装成一楼一底的大砖房,家里的大电视、大冰箱、大沙发等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儿女、儿媳个个都有工作,谈到现在的生活变化,全家人笑逐颜开。谈笑间,孙小宽带着我们上到二楼看看当年我们一个班八九个人睡觉的地方,房子虽然改建了,但那个地方还保存完好,只是改成粮仓罢了。
(2017年10月孙大伯、孙大妈<中>,孙小宽<后>和杨昌文、吴寿华在德者村房东孙大伯家合影)
夜渐渐深了,毕竟久别重逢,话语总是滔滔不绝,为了赶回西畴县城,我们合影留念,依依惜别。
巍巍老山,是你磨练了我们坚强如钢的意志,等到来年,待到晴空万里时,我们还来瞻仰你灿烂的芳容!
长眠在祖国南疆的烈士们,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我们战友永远惦记你们!
第二故乡房东的老乡们,我们永远感谢你们,愿你们的生活蒸蒸日上,早日奔向小康!
(2017年10月吴寿华和杨昌文在当年的老山阵地合影)
(94团一营二连连长胡永常<中>于2017年9月到贵州凯里市看望杨昌文和吴寿华等战友)
(老山上的交通壕,我们抗过的钢棚已锈迹斑斑)
(同班的战友谭邦清、龚宜华等在战场上和我们一起抢救过伤员)
(杨昌文、谭邦清等战友在第二故乡莲花塘经常开展拥政爱民活动)
(我的战友们在老山战场上,难得的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