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六大原因?
小儿疾病发生原因其实跟大人差不多,只是加了一个先天因素。比如大家现在都知道胎教,养胎,各种方式胎教育,无非就是想生一个健康宝宝!
调查表明,约1.3%的婴儿有明显的出生缺陷,即有先天畸形、生理缺陷或代谢异常,其中70%-80%为遗传因素所致。
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的有害基因是遗传性疾病的主要病因,现代社会又增加了工农业及环境污染·,导致新的致畸、致癌与致突变的机会。
已被认识的遗传性疾病达3500种以上,其中相当部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或需要终生进行饮食及药物治疗。
对于有碍优生的遗传性疾病基因携带者应劝其不结婚或不生育,这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婚前检查最好做一下。
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外感
外感主要指风火暑湿燥寒都可以引发疾病。比如感冒咳嗽常见风寒风热,腹泻常见暑湿,秋天凉燥感冒,冬天冬温发热等。
还有流行性传染病,中医属于疫疠是一类有着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易于流行等特点。小儿形气未充,抗病力弱,加之气候反常、环境恶劣、食物污染,或没有做好预防隔离工作等原因,均可造成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最早提出有别于六气的是明代末年吴又可,并著书《瘟疫论》。瘟疫论出现早于西方二百余年。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面熟?没错,我们都知道,流行病的传播是由于病原体感染了人或者动物,并且随着空气、水源等物质流动而在人群中流行。而病原体也会受到气候、温度等多方面自然条件的影响。这种现代的流行病学观点直到十九世纪才逐渐由巴斯德等人提出,而吴又可早在十七世纪就提出了与其非常接近的观点,在此类研究上领先了欧洲二百余年。
三、食伤因素
现在理解小儿脾胃发育不健全,因此也常常容易腹泻,稍微饮食不慎就能腹泻呕吐等。
还有我发现孩子母亲饮食也会影响乳汁间接导致孩子生病。因为以前治疗一例婴儿湿疹,采用的就是孩子母亲服药(孩子母亲也有湿疹),喂乳不停,最后母子湿疹都治愈了。
饮食不洁也是儿科常见病因。脏手取食,或误进污染食物,常引起肠胃疾病,如吐泻、腹痛、肠道虫症,甚至细菌性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
四、情志因素
小儿思想相对单纯,接触社会较成人少,受七情六欲之伤也就不及成人多见。但是,儿科情志失调致病也不容忽视。
例如,婴幼儿乍见异物、骤闻异声,易致惊伤心神,或使已有的肝风惊厥发作加剧;所欲不遂,思念伤脾,会造成食欲下降,产生厌食或食积;学习负担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儿童忧虑、恐惧,产生头痛、疲乏、失眠、厌食,或精神行为异常;家庭溺爱过度,社会适应能力差,造成心理障碍;父母离异、再婚,亲人丧亡,教师责罚,小朋友欺侮等,都可能使儿童精神受到打击而患病。近年来,儿童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值得引起重视。
五、外伤因素
小儿缺少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对外界的危险事物和潜在的危险因素缺乏识别与防范,加之生性好奇,常轻举妄动,因而容易遭受意外伤害。婴儿蒙被受捂,或哺乳时乳房堵住口鼻,可造成窒息;小儿碰翻热汤热水,或误触火炉水瓶,会被水火烫伤;家用电器安装不当,可能被小儿误摸触电;小儿在水边玩耍,或儿童无人保护下水游泳,容易溺水;幼儿学步摔倒,或遇交通事故,或小孩互相打斗,可造成创伤骨折;蛇咬、虫螫、猪狗咬伤,造成意外伤害;误食有毒的植物、药物,发生中毒;误将豆粒、小球放人口鼻,因气道异物而呼吸道梗阻。凡此种种,在儿童均比成人更为常见。
六、医源因素
进入现代社会,儿童的医源性损害日益受到重视。
儿科感染性疾病较多,对住院患儿要尽可能按病种类别安排病室,对传染病患儿更要做到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对小儿的检查、护理动作都要轻柔,注意无菌操作,与患儿讲话要亲切,减少其抗拒,防止对儿童带来身体、心理的伤害。
儿科用药应当谨慎,因小儿气血未充,脏腑柔嫩,易为药物所伤。凡大苦、大寒、大辛、大热之品,以及攻伐、峻烈、毒性药物,皆应慎重使用,中病即止。治疗热病要顾护阴津,治疗虚证要顾护脾胃,急当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若失治误治,药过病所或损伤正气,则使旧病未去又添新病,加重病情。
某些西药的毒副作用较多,如糖皮质激素的柯兴氏征,阴伤火旺证候;一些抗生素的胃肠道反应、抑制造血功能、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毒副作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造成二重感染;免疫抑制剂导致脏器损害、骨髓抑制、生殖毒性等等,都为临床所常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