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抢饭碗,未来就业岗位在哪里?
点击上方“蓝字”
带你“透过表象看真相”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导读:无人化对就业的冲击已波及服务业,就业结构面临着调整。
智能化的发展为无人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智能化在各行各业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
在零售业,可以通过智能化软硬一体算力来实现精准营销;金融业通过风控智能化的方式来帮助客户减少欺诈损失;智能安防也已被应用在社会治安、反暴反恐等政府及公共服务领域。
因为智能化的逐步成熟,无人化也因此登上历史舞台。
从疫情期间机器人消毒、病人运输,到无人快递车,无人化成为中国的抗疫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
此外,疫情催生了线上新经济等新业态的出现,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和生活习惯,为“无人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从而加速了人们对于这一无人化产品形态的价值认同。
近日,在“极飞年度大会(XAAC 2020)”上,智慧化农场也大放异彩。无人车、无人飞机等一系列智能农机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农村“空心化”现象。
或许在某些领域无人化还处在探索阶段,但各项技术和算法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使得“无人化”趋势无可逆转。
就像两百年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手工业者不愿接受被机器取代,发起了“砸机器”运动,依然无法阻止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潮流。
但问题是,智能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无人化,那么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怎么办?
热门新书
福 卡 智 库
01
产业与就业
从目前的产业划分来看,一、二、三产业都曾经作为承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
在农耕社会中,农业曾扮演着就业的肥田沃土,在田里从事农耕活动是就业的主要方式。
1956年发起的“上山下乡”运动,大批量的知识青年涌入农村,促进当时的农村建设的同时,缓解了城市就业紧张的问题。
但随着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释放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入到其他领域。
到了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开启的工业时代,大量劳动力进入工业制造业,出现了产业工人这一群体。
1920年,美国产业工人数量上升到1120万人,约占劳动人口的40%,之后就开始出现走低的趋势。尤其是到中国加入WTO以后,美国产业工人数量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虽然中国工业化起步较晚,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中国仅农民工总量就达到了29077万人,但随着劳动力的成本越来越高,机器换人的浪潮席卷,大量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工人,再次面临着被替代的局面。
典型企业富士康,作为曾经名噪一时的代工加工厂,开始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工厂,通过引进协作机器人,之前一条生产线上至少需要18个工人,现在只需要2个操作工,并且产品优良率提高到了90%以上。
目前,在全球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已经高达85台/万人。中国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的终端使用市场,2019年年新装量达到14.1万台,位于世界首位。
福 卡 智 库
02
服务业是否会成为就业的主战场?
进入到后工业社会后,产品生产转变为服务生产,服务业成为了新的劳动力蓄水池。到2019年末,第三产业的新增就业贡献率达到了112%。
然而,伴随大规模的无人化应用,服务业是否会成为就业的主战场?
承载巨大的就业机会的服务业中,也无可避免地进入到与人工智能竞争的时代。
在服务业中,很多无社交、重单一技能且缺乏创造和灵活性的工作岗位,将会率先被替代。
无人便利店、自助售货机、办公室自助零售等业态的爆发式发展,使得自助收银系统逐渐取代了收银员;海澜之家、马克华菲的智慧门店项目以及屈臣氏AR虚拟试妆服务等的兴起,也让导购这一行业走向了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