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一)

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正式开幕。

2020年适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推出此次大展,由三大主题、18个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概况。

此次展览使用了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参观由午门西马道进入,东马道离开,展线全长256米,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计450余件。

西雁翅楼展厅主题为“宫城一体”,空间色彩采用米白色,凸显明代石质构件立体效果,配合大量图版说明及书画展品,讲述明代宫城建设理念及建筑工程技巧。通过3个历史节点,讲述了北京皇宫营建的序幕、告竣和明代紫禁城内布局的改变。

午门正楼展厅主题为“有容乃大”,空间色彩采用红色,烘托出清代紫禁城宫殿建筑及内檐装饰的华丽与精美,同时讲述清代各个时期紫禁城建筑格局与风格的变化。通过8个历史节点,讲述了清代的十位皇帝为满足其理政、寝居等功能的需求,对紫禁城建筑进行重修或改建,形成今日紫禁城的基本格局。展出文物体现了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融合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东雁翅楼展厅主题为“生生不息”,空间色彩采用绿色,意在表示故宫博物院成立后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通过7个历史节点,讲述了昔日皇宫成为博物院后发生的故宫文物南迁、中轴线建筑测绘等事件。大量的老照片影像、史料档案以及实物展品,呈现了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各方面的工作成果以及发展过程。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天子“象天立宫”,紫禁城被誉为地上天宫。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实行对国家的统治。紫禁城继承唐宋规制,与城市功能、山水形势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

北京故宫,据记载,开始筹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但早在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之前,即曾考虑过:'北平建都可控制胡虏,比南京如何?”当时翰林修撰鲍频认为:'胡主起自沙漠,立国在燕已是百年,地气已尽。南京兴王之地。不必改图。”乃定都南京。但朱元璋迁都之念,一直未消。只因'年老,精力已倦;天下新定,不欲劳民。”又加派出选择新址的太子死亡,故迁都之事未能实行。其第四子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役取得皇位之后,于永乐元年(1403)正月由于政治、军事的需要,考虑北平为承运兴旺之地应'立为京都”,遂命北平改称北京,并下令:罪囚均发北京屯种;直隶、苏州、浙江等富民充实北京;同时令疏通运河、卫河河道。到永乐四年(1406)闰七月,以淇国公丘福等乞请,决定建北京宫殿,并修北京城垣。即派工部尚书宋礼等赴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等省深山采木;命太宁侯陈等督军民匠烧造砖瓦;命工部征天下各行匠作;在京诸卫及河南、山东、陕西、山西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隶各卫选军士;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布政司,直隶、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安庆、徐州、和州选民丁;于次年五月俱赴北京听役,半年更代,每人月给米5斗。这些人,平时负担的其他差役及闸办银课等项一律停止。

经10年筹办之后,鉴于兴建宫殿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到永乐十四年 (1416)十一月,又韶群臣共议营建北京,决定择日兴工。次年二月命太宁侯陈掌理营建工程,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副之。并命礼部铸印,文曰'缮工之印”—级别相当于军事都督府,正一品。下设办事机构为经历司,置经历1人,都事4人。

这一阶段工程,自永乐十五年(1417)六月兴工算起,经3年半的施工到永乐十八年(1420)底宫殿及北京城垣完成。凡太庙、社稷坛、天地坛(当时天地合祭),宫殿门阙,规制均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又于皇城东南建皇太孙宫,东安门外东南建十王邸。'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于是'升营缮清吏司郎中蔡信为工部右侍郎、营缮司所副吴福庆等七员为所正,所丞杨青等六员为所副,以木瓦匠金術等二十三人为所丞。赐督工文武官员及军民夫匠钞、胡椒、苏木各有差。”

在永乐十八年(1420)九月,因'北京宫殿将成”,决定次年正月初一日御新殿受朝。并命行在礼部,'自明年正月初一日始,正北京为京师,不称行在,各衙门印有行在字者,悉送印绶监,令预遣人取南京各衙门印,给(北)京各衙门用;南京衙门皆加南京二字,别铸印遣人赍给。”

大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1420年12月8日),永乐皇帝颁布诏书:“爰自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已告成。”正式宣告紫禁城的落成。

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初一日,北京宫殿启用。紫禁城内一片辉煌。朱棣自洪武十三年(1380)之国北平,多次率师北征,以及靖难之役,一直以北平为基地。至此,永乐帝为稳定北部边疆、巩固明朝江山创建了一个理想的都城。为此名重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杨荣等皆作赋称颂,金赋中称:'萃四海之良材,伐南山之铝石”,'以相以度,以构宫室。栋宇崇崇,檐楹秩秩。”'超凌氛埃,壮观宇宙。规模恢廓,次第毕就。奉天屹乎其前,谨身俨乎其后。惟华盖之在中,竦摩空之伟构。文华翼其在左,武英峙其在右。乾清并耀于坤宁,大善齐辉于仁寿左祖右社,蔚乎穹窿;有坛有,有寝有宫。”辛丑(1421)元旦这天,'圣皇临御,大朝群臣,内外文武,济济彬彬”。'大一统而无外,蔼至和于八垠。”

朱棣于是日早晨亲谒太庙奉安五庙太皇神主,命皇太子等谒各坛奉安神主。然后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并大赦天下,'同乐太平之世”。

不期于3个月又7天以后,即四月初八日,奉天、华盖、谨身三殿遭灾被焚。

此后由于10多年的新建工程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很大,北部边患频仍,永乐二十年(1422)和二十一年、二十二年朱棣连续亲征,最后死于途中,故永乐年间未遑修复。洪熙帝在位时间甚短,特别是洪熙帝即位7个多月即决定还都南京,并已下令诸中央机构,在北京的'悉加行在二字”,如永乐迁都前状况,当然无意整修北京宫殿。宣德年间的朝政,大体皆延洪熙帝的遗绪,并自元年始,曾两次罢采木之举,罢采买营造诸事。正统帝9岁即位,由张太后及四朝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政,朝政尚属清明,并无南还意向。正统元年(1436)十月,朝廷命初建北京宫殿的参与者、少保兼工部尚书吴中、都督同知沈清、太监阮安,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因为明初北京城墙因元城旧,仅略加修葺,月城楼铺之制多未备。到正统五年(1440)二月又下令'以营建宫殿,发各监局有轮班匠三万余人,操军三万六千人供役”。命已升为左都督的沈清、少保兼工部尚书吴中提督'官军匠作人等建宫殿,至次年九月,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二宫(乾清宫、坤宁宫)完成。

之后过不数年,三杨先后老死,少年天子无知,太监王振擅权,奸佞小人趋炎附势,正直大臣不得伸展,以致皇帝受王振蛊惑亲征而陷入虏营。随着明王朝日渐败落,宫廷内部矛盾深重,南倭北患和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到嘉靖年间小灾不断,甚至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宫女缢杀皇帝将死的案件也发生了。10多年后,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十三日申刻,雷雨大作,戌刻火光骤起,由奉天殿延烧华盖、谨身二殿,文武二楼,左顺、右顺、午门及午门外左右廊房尽毁。经重建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三殿等工完成,遂更名奉天殿曰皇极殿,华盖殿曰中极殿,谨身殿曰建极殿,文楼曰文昭阁,武楼曰武成阁。奉天门初改名曰大朝门,又改为皇极门,并改左顺门曰会极门,右顺门曰归极门,东角门曰弘政门,西角门曰宣治门。史称,嘉靖年间是'土木岁兴”之年,但所兴的土木工程,大多在陵寝、坛庙、道观方面,对紫禁城内的修建,主要是重建、改建工程,创建、新建甚少。据《明世宗实录》记载,世宗在位45年多,共动各种土木工程204项,其中紫禁城内的工程大小合计只有23项,占总数11 %多点。这些工程中,较大的新建工程,只有崇先殿、太皇太后宫、太后宫、慈宁宫和养心殿5项,其余181项均在紫禁城外皇城以内、京城四郊、留都南京及承天府等外地,武当山大道观尚未包括在内,对紫禁城内的建设则较少贡献。

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六月,上年三月延烧之乾清、坤宁二宫及交泰殿 修复工程尚未完工,又火起归极门,延烧至皇极、中极、建极等殿,文昭、武成二阁及周围庇房。又搁置了28年,至天启五年(1625)始动工修建,天启七年(162 7)八月重建完成。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明宫,由于在山海关抵抗不住清军的进攻退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日,仓皇称帝于武英殿后,焚毁宫殿撤出北京,然其焚毁的程度、范围,各文献均记载不详。所见10余种史籍中, 记述此事最详又较为可信的记载,'崇祯十七年四月三十日昧爽,李自成出齐化门(当为阜成门之误)西走,刘宗敏、李友等次之,以骑兵殿后。先运薪木积于内殿,纵火发炮,击毁诸宫殿,通夕火光烛天。须臾,九门雉楼皆火发,城外草场并燃,与宫中火光相映,太庙、武英殿门仅存。《明季北畅》所记略同,亦无具体范围。从所见有关史料中看,当时皇极殿、文昭阁已焚毁,因为《清实录》明记,顺治元年(1644)九月,顺治帝自关外入宫时,先在武英殿升座,十月初十日皇帝即位、受朝、颁诏等大典皆在皇极门举行。之后,加封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加封尼堪为贝勒,亦在皇极门宣示。十一月祭天礼成还宫受贺及阅视上福陵、昭陵的册、宝,则在武英殿。顺治二年(1645)元旦,帝诣堂子行礼后还宫受贺,则是在'皇极殿旧址(所)张御幄”内。三月公主下嫁赐宴、朝鲜国王次子归国陛辞又在武英殿。直到顺治二年五月,皇极、中极、建极三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位育宫后才开始对此三殿的修建。顺治三年元旦,太和殿先修完,帝御此殿受贺赐宴。是年十月三十日修建太和、中和等殿,体仁等阁(即文昭等阁),太和等门正式完工,十一月二十二日位育宫成,顺治帝正式迁入位育宫居住,并御太和殿受贺赐宴。以后至康熙初年大朝会、典礼及赐宴等均在太和殿举行。

康熙八年(1669)正月,康熙帝大婚3年有余,亲政亦1年半,一直住在清宁宫,也就是相当于盛京宫殿清宁宫地位的保和殿内,太皇太后认为'以殿为宫,于心不安。”命将乾清宫、交泰殿加以修理,移居此处。过10余日,太和殿亦因'建造年久,颇有损漏”,亦命兴工修理,康熙帝从位育宫移居于武英殿。当年十一月,再修理太和殿、乾清宫工程一并完成(可见这是一次小修),于是月二十四日即御太和殿接受王以下文武各官庆贺,同日康熙帝亦由武英殿移居乾清宫,并开始在乾清门每日举行御门听政。

十年后,太和殿因不戒于火,又遭焚毁。康熙三十四年(1695)二月开始重建,三十六年(1697)七月完成。雍正年间,紫禁城内未动大工。到乾隆年间,清朝政局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乾隆帝弘历在位60多年期间,是清朝盛世的高峰,也是紫禁城宫殿建设的高潮。仅紫禁城内就记载有55项,其中新建工程重要者计有:寿康宫、雨花阁、重华宫、建福宫、建福宫花园、宁寿宫、宁寿宫花园等,工程量都很大。乾隆初年所建建福宫花园,面积4000 多平方米,内有景点18处。乾隆后期,为给自己做太上皇使用而修建的宁宫一区包括有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等6座中路建筑,是一个缩小的前朝与内廷,后部拟内廷部分。中路外又有东路西路。东路有具备3层台面的大戏楼,楼后有书房和三进排房,最后为景福宫及佛日楼、梵华楼两座佛楼。西路是一个幽深的宁寿宫花园,前后是4个以山景为主相通连的景区,占地6500平方米,间以轩、亭、楼、阁等各式建筑,共有景点20余处。是一处宫殿环抱、别有洞天的'仙境”。据档案记载,这一项工程,修建殿宇、楼台、房座共计1183间,除官办松木等价银外,耗银127万余两。新建宫殿间数占明初所建宫殿数七分之一还多。其造园艺术,修建技术均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峰。此后随着整个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再没有达到如此高度。

明清北京宫殿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品种是木材。明代使用的楠、杉大木,多采自四川、湖广(相当于今之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后楠木资源渐趋匮乏,到嘉靖年间,已采取'以杉代楠”的做法,其材长足而围不足者,则用中心一根,外凑八瓣共成一柱;明梁或三凑、四凑为一根等措施。清康熙年间,遣官赴四川采木时,因砍伐、运输甚为艰难,康熙帝乃命改用塞外松木为梁、柱。明清宫殿所用大量好的澄浆砖、城砖,主要来自山东临清,重要殿堂铺地之金砖产自苏州,一般建筑用的灰砖瓦,烧造于北京附近。宫殿屋顶使用的黄、绿、蓝、白等玻璃砖瓦,明代烧制于北京宣武门外琉璃厂,黑琉璃瓦则烧造于陶然亭迤北一带,清代移厂于今门头沟区琉璃渠。石料,也是明清宫廷用料的大宗,其中俗称汉白玉的白大理石及青白石、艾叶青等多采于房山区的大石窝、门头沟区的青白口,青砂石采于顺义区的牛栏山和门头沟区的马鞍山,花岗石则采于山西省的曲阳县。石灰产于房山区的周口店、磁家务,顺义区的牛栏山和怀柔区的山中。

作为文化遗产的明清故宫,还有另一方面的遗产,就是大量的可移动性传世文物。历史上自宫廷有私有财产时起,就已经注意到收藏,先是陶器、甲骨文书,各种实用物品,后是各种青铜器、玉器,一些重器还刻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文字。从出土各种随葬品看,他们的收藏欲十分旺盛。从收藏各种礼器重器发展到对各种艺术品、工艺品的收藏。明清宫廷和以往一样,继承着收藏、制造、征集各种艺术品、工艺品的传统,尤其是清代宫廷,除接管了明宫遗留的劫余文物外,其地方官员从民间巧取豪夺,再通过行贿、馈赠等进入高级官员手中,高官们为改善自己地位讨好皇帝,借节庆机会以进贡方式将宝物献入宫廷,有些宝物则是宫廷以罚没方式收入皇家大库。同时宫廷更以其最高权势征集天下名师、哲匠、良材到宫中,设立专门机构,不惜工本制作各种艺术精品,制造各种精湛绝伦的工艺制品。由于宝物收藏之多,虽经两次国际强盗抢夺、肆意焚掠践踏,而劫后存留的还是有很多很多。

清宫在紫禁城内廷部分所遗留的文物,据1924年清室善后委员会编制的《点查报告》所载,共117万余件。抗日战争前夕,为南迁西避,共选出各类文物、图书、档案13491箱又64包,件数未详。另有外朝的古物陈列所文物 5414箱同时南避。抗日战争胜利后,返还至南京,国民政府指使从故宫博物院1万多箱中选出2972箱,从古物陈列所文物中选出852箱,运往台湾,又运美国,再运台湾。其他南迁文物除有2211箱皆暂存于南京朝天宫库房外,其余还于故宫博物院。

然而这还不是清宫遗留的全部,因为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于1924年,此前,按当时中华民国所定《优待条例》,'大清皇帝退位之后,暂居宫禁,”此 《点查报告》的范围只限宫禁——即故宫内廷溥仪当时暂居的部分所存文物的点查;其前朝部分已由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并于1914年建为古物陈列所。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当时有无点查报告,尚未见到。如查到后加在一起方为清朝覆亡后紫禁城内所遗留、除流失之外的全部文物。

这些可移动文物是无法用货币衡量其价值的,在中华民国时期,先后由皇家独有变为广大民众可以目睹的瑰宝,成立了两个博物馆,一是1914年以外朝为馆址的古物陈列所;另一是1925年,溥仪出宫后以内廷为馆址的故宫博院。最后于1930年10月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提议后由行政院决定:'将中华门以内至保和殿所有外廷范围,过去由内政部保管的,由故宫博物院接收,统一管理。”后因日军'九一八”侵华事件发生而搁浅,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7年1月方正式并入故宫博物院。

抗日战争胜利后,故宫博物院首先接收了日伪政权从故宫劫走的一批铜器;溥仪在天津遗留的宫中文物;陈汉第移交的原宫藏汉印,原清宗人府余存的档案,德国侨商在中国收购的铜器、兵器,接收了郭葆昌家属捐赠的瓷器。同时还收购了原清宫流散在外的古籍、书画、奏折等,共3393件。

新中国建立后,故宫博物院除完整地保存了其原来藏品以外,还通过积极收购、接受私人捐赠、政府拨交等渠道,扩大了文物收藏,截止到到2020年,藏品共计1863404件套。

2020年注定是糟糕的一年,对于我来说也是。

陪了我十二年的丢丢4月17号离开了这个世界。

可能有人发现我有很长时间没有发展览。

可能没几个人发现不少文章的作者是丢丢。

是的,丢丢以另外一种形式陪伴着我。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这个展览过了年再发就有些不太合适了。可能有朋友等着看这个展览等了好久,十分抱歉。拖到年底这几天发一方面是照片数量太多,整理和调整需要时间。还有就是寻找了不少资料补充了进来,把内容更充实一些。在看这个展览以前还是建议先看看故宫的老照片,看看一百多年前的紫禁城。

最后提醒一句,我公众号的文章很费流量,在有WiFi的时候再看。

1901年 小川一真 北京城写真(一)

1901年 小川一真 北京城写真(二)

1901年 小川一真 北京城写真(三)

1901年 小川一真 北京城写真(四)

1901年 小川一真 北京城写真(五)

故宫博物院 “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

青玉明成祖谥册。青玉册,长方形,计10页。首尾两页刻升降金龙,每页以黄色织金缎联结。此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上成祖文皇帝谥册。明成祖朱棣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改年号“永乐”。即位后便开始准备迁都。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肇建紫禁城,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此外,天坛太庙等规模宏大的建筑都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

京师生春诗意图轴。由本幅作者宫廷画家徐扬跋文而知,此图是他依据乾隆帝御制生春诗的诗意,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所绘。徐扬在创作上以从上至下的鸟瞰式构图,表现了正阳门大街、紫禁城、景山、西苑、琼岛及天坛祈年殿等实景。他以中国传统散点透视画法与欧洲焦点透视画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繁杂的建筑群描绘得清晰而明确,为后人研究以紫禁城为中心的北京城堿建布局,留下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明中都宫城出土的琉璃瓦件种类繁多、工艺凊细、纹饰生动、釉色丰富,既继承宋元时期琉璃工艺技术又为明清官式建筑琉璃瓦烧制奠定了范本。不少瓦件上有戳印和墨书、朱书的文字,内容丰富,有工序、名、地名、编号等信息记载,是研究明中都宝贵的实物历史资料。

明初修建中都城时,为了讲究质量,使各烧砖单位负起责任,便于检查和統计,将地名、军队卫所、烧砖官员、人匠、军匠、纪年等信息印在砖上。明中都所出土的铭文城砖为明代砖确定了新标准,其铭文用途也在南京、北京自殿的建设过程中被继承与沿用。

根据砖上文字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地方烧造砖,有南京(江苏、安徽)、江西省、湖广省的22个府、68个县及不知名的都、府砖和均工夫砖;

2军队负责烧造的砖,有驻本地的留守卫、凤阳卫、怀远卫、长淮卫的砖以及少量的墨书由应天府、扬州卫等运到的砖,有百户、总旗、小旗、军人砖共百余种,另外有军人名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砖近百种;

3字号砖,如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春夏秋冬、一到等百余种;

4标明系罪犯烧造的少量刑狱砖。

(0)

相关推荐

  • 故宫600年更替史:历经两朝24位皇帝,怎么保存下来的?

    故宫600年更替史:历经两朝24位皇帝,怎么保存下来的?

  • 八十中博通社赴故宫社会实践

    六百年故宫  丹宸永固 2020年11月8日上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历史博通社学生社团组织了以"六百年故宫,丹宸永固"为主题的故宫博物院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八十中历史博通社活动部 ...

  • 紫禁城明代四次大火:嘉靖年间最惨重,大火一直烧到午门外

    紫禁城宫殿从建成起,无时无刻不受到火灾的威胁.这些火灾主要是来自天灾,也有的是来自用火不慎,极个别的为有意纵火. 紫禁城的第一次大火发生在它刚建成的来年.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正巧赶上甲子日,大吉大利, ...

  • 永乐帝倾一国之力建筑帝王之都

    太和殿,1420年建成时名奉天殿. 大殿前的广场似乎没有安静过,游人但凡从此经过,大都会驻足停留.有人拍照,有人举着手机直播,扯着嗓子喊:"我身后就是传说中的金銮殿--"更多的人, ...

  • 故宫博物院 “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六)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 ...

  • 故宫博物院 “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五)

    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为宁寿宫后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原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宁 ...

  • 丹宸永固、薪火相传丨专访《我在故宫六百年》导演梁君健、张越佳

    2016年,故宫主题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遍全网,收获了观众的如潮好评,时隔五年后,为纪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宫六百年>隆重登场 ...

  • 丹宸永固,匠心长存:故宫纪录片又“上新”了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的"90大寿",这一年拍摄的故宫主题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而刚刚过去的2020年,则更加特别:北京故宫建成于明永乐一 ...

  • 喧嚣的故宫丹宸永固展之后,我们该去哪儿看展?

    熙熙攘攘的故宫丹宸永固展,在拥挤的排队人潮中落下帷幕.那些我们还未来得及凝视的文物,那些还未曾来得及聆听的故事,在喧嚣退去之后,重归于紫禁城的高墙之内,再见不知何年! 不过,因种种原因未能亲临现场的童 ...

  • 古建“添加剂”,丹宸永固的小秘密

    紫禁城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古建筑九千余间.这些古建筑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今,历时已超过600年.紫禁城古建筑之所以稳固长久,除了建筑本身良好的构造 ...

  • 丹宸永固与千古风流人物

    半月前陪家里两位老大,去了趟皇家故宫串门.本想十一长假期间去的,可皇家忙碌,假期全满了,无暇见我辈升斗小民.自1988年之后,馆主就再也没有进宫"麻烦"了,大概是馆主的虔诚感天动地 ...

  • “丹宸永固

    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正式开幕. 紫禁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其建筑与城市功能.山水形势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 ...

  • 国之重器,镇馆之宝--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纪念展

    北京之旅还是要从故宫开始 但今天除了介绍故宫的 珍宝馆和钟表馆之外 还要特别介绍午门600周年特展 只要你去的时候不是周末, 故宫里的人应该是不多的. 如果运气好的话, 碰上天安门门口的喷水时间,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