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我与太极拳 (02)

                           
▲2017年06月17日
父亲是一九七六年六月去世的。那时,我二十九岁。
我在一九七零年大学毕业时由组织上分配工作而离开了北京,也离开了父亲。一九七六年一月我又由外地调回北京。记得正式回到北京的那一天,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天晚上就和爱人漫步于长安街的华灯之下,一方面庆幸自己回到了故乡北京,更主要的是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就好像又回到了太极拳的世界,终于又可以每天听父亲说拳,又可以经常和父亲摸手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刚刚回到北京,刚刚回到父亲身边,父亲却又离我而去,也离开了他无法割舍的太极拳。
父亲生前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拳要听
起初我对父亲的听拳之论很是不解。心想拳是练出来的,只要一遍遍地去操练,就一定能练出真功夫,“拳打万遍其理自明”嘛。可是,随着我和父亲学拳的深入,我逐步明白了:拳一定要听。 因为太极拳有她独特的内涵和丰富的底蕴。太极拳不是肢体的运动,更不是招式的重复和熟练。
父亲曾明确地告诉我:“拳论中的‘着熟’非‘招熟’也”,这使我懂得了太极拳真正的修为在内不在外,在心不在体
当年父亲去白师爷家时,常常是师徒两人坐在桌旁,有时是师爷说父亲听,有时是父亲问师爷答,经常一坐就是半天;师徒二人一说一听、一问一答,时而神情凝重,时而哈哈大笑。我总是坐在一旁倾心聆听,逐渐从中也听出了一些门道。
记得有一次,白师爷在谈他向健侯师祖学拳时的一些感悟,曾感慨地说:“杨家自己练,与教别人练,在方法上是不同的。杨家自己练拳是要‘势’而不重‘式’!这才是内家的根本。”这段话是我终身难忘的。师爷与父亲的这番势式不同之说,真是一语道破了太极拳的天机奥秘。如果当年没有能够聆听到这样精辟的言论,也许我对太极拳道终生都不得其悟。
父亲在教徒弟时也遵从师爷的传承,每月都有两次听拳会,有时在家里,有时在公园。三九或三伏天时在家里,春暖花开的春天或天高云淡的秋时,父亲一定和徒弟们一起去田野或登山。
记得有一年的十月,父亲带我和众徒弟去登香山。那时的香山不象现在这样人满为患,而是分外清幽。由城里闹市来到这“世外桃园”,心情格外舒畅。登上鬼见愁,大家坐下休息,开始听父亲说拳。那次说拳的主题是何谓双重。父亲说:“虚实不分是双重;有分无合也是双重。有形无意是双重;形意无差更是双重。”父亲这段关于双重的论述,至今我仍铭记在心,她使我在学拳练拳的道路上,少走了多少弯路呀。

听拳理与听拳义是听拳的重要内容,而听劲是太极拳独特的修炼内功与内劲的重要方法之一。父亲在给我说手时,首先让我“听”。他说:“内劲有得,先要听得。”开始时我曾不愿意在听劲上下功夫,只想如何一搭手就发人于丈外。父亲就此严厉地告诫我:“听劲是体,蓄发是用。没有体,哪能用。”父亲让我一遍遍地在他身上去听,由斤到两,由粗到细,我越来越体会到听劲是懂劲的基础。“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没有精细的听劲功夫,何有这般神奇的太极内功?如今,我在给弟子说手时,也不厌其烦地让他们在我身上各个部位去听:听劲的来去,听劲的轻重,听劲的转换……。太极拳的内劲看不见,却听得到。当然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身心感受去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