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战之32:海权之路
17世纪是荷兰人的世纪,海运业极其发达,于1609年在日本长崎的平户设立了贸易站。相应地,“兰学”逐渐在日本兴起,为的是学习荷兰的先进技术:毕竟是荷兰人跑了半个地球到日本来做生意,而不是日本人去荷兰,所以荷兰的技术当然是先进的。
但“海上马车夫”不仅仅是个车夫,同一时期,荷兰将印尼群岛收为。荷兰没有殖民日本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日本强大,相较而言,印尼的蒂汶岛当时尚处于食人族的石器时代。
当时,荷兰/日本的文明程度差距不是太大
进入19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将欧洲/日本的文明程度迅速扩大。
1853年黑船事件之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有了生存危机,但也睁眼看到了世界,然后就看到了南京、天津、北京条约。相应地,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中心思想为“脱亚入欧”。日本人认为,千年以来所学习的华族文明,仅仅是亚洲第一,欧洲文明比较厉害。
“见贤思齐”是华族古训,日本人倒是没忘记。
维新之后仅仅26年,日本便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亚洲的千年老大,《马关条约》获得战争赔款,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朝鲜半岛,以及清朝割让的台湾与辽东半岛。
台湾倒也罢了,辽东半岛位置比较微妙:南面,德国对青岛觊觎已久;北面,俄国要扩张自己在东三省的势力;法国么,跟俄国是同盟。如今辽东半岛割给日本,自己的势力怎么扩张?
于是有了三国干涉,日本还辽。
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日本人当然极其不爽,被迫还辽只有一个原因:海权。西方列强跑东亚来,靠的都是船,或者说,巨舰大炮。如果自己的战舰更庞大火炮更犀利,能够以一敌三的话还怕什么德法俄?
其实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就已经有了制海的想法。1891年,首相松方正义提交了两艘战列舰的预算,被国会否决了,再提,再次被否决,他只好解散内阁,走人。
伊藤博文上台之后,再提,仍然被否决。1893年初,明治看着这样不行,于是亲自出手:别再找国会了,用俺的钱。于是日本跟英国订了两艘战列舰:1.2万吨,18节,四门双联装305mm主炮,10门152副炮。
明治自掏腰包的这两艘,就是日本最早的战列舰,富士级的富士跟八岛号,1897年入役。
这两艘战列舰,是之后日俄战争中的六大主力舰之二。
想想颐和园,就算不是用海军军费建的,慈禧至少是没掏腰包造船吧。
马关条约后的被迫还辽,让日本人痛下决心着手一个计划叫“臥薪嘗胆Gashinshoutan”,将1.5万人的海军扩张到4万人,吨位达到20万,其核心内容,就是建造战列舰六艘巡洋舰六艘。
甲午战争赔款2.3亿两白银(其中0.3亿是辽东半岛的赎金),日本拿这赔款又跟英国订了两艘战列舰:1.5万吨,18节,四门双联装305mm主炮,14门152副炮。这就是敖岛级的敖岛跟初濑号,1901年入役。
另有两艘朝日及三笠也是1898年下单1900年交货,参数跟敖岛完全一样,只是航程达到了9000海里/17000公里。同样,这战列舰的预算也是来自战争赔款。
至此,卧薪尝胆计划的六大战列舰全部完成。
操演数年之后,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以5艘战列舰对抗8战列舰为首的波罗的海舰队,俄舰全军覆没,日本从此掌握东亚海权。
就在日俄战争进行中的1904年,日本再向英国订了两艘战列舰,规格跟之前的敖岛级差不多,取名为香取级,两舰分别为香取跟鹿岛。1906年入役之后,这两舰没有参与任何战事,最重要的活动大概是1921年作为裕仁王储的座舰访问欧洲。
香取是日本外购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到目前为止,日本是掌握了东亚的海权,但问题在于,这些战舰都是买来的,或者是逮来的(日俄战争中逮住/打捞了几条俄国战列舰)。那么,将来某天跟英国等欧洲国家干起来,人家不卖给你咋办?
日本当然有考虑倒这问题。
早在德川幕府时期的1866年,在法国等西方人的帮助下,日本建立横须贺海军工厂(Yokosuka Naval Arsenal),目的当然就是自己造船。1871年,明治政府将这厂接手过来。1875年,第一艘日本造的西式战舰下水,名为清辉(Seiki),排水量900吨,动力为330千瓦的蒸汽机,装备120跟150mm克虏伯炮各一门。
如今时隔三十年,横须贺厂当然有进步。
萨摩(Satsuma)号1905年在横须贺厂动工,1906年下水。下水的时候,明治天皇出席了典礼,毕竟这是第一艘国产大舰,而且排水量是当时的世界第一:2万吨。但估计也是第一艘国产的缘故,各种问题不少,所以入役时间是1910年。
不可避免,萨摩号的一些关键设备来自欧洲,比如装甲是克虏伯的,305mm主炮是英国授权生产的,锅炉是国产但蒸汽机是英国的。无论如何,日本战列舰的国产化从此开始。
萨摩级的二号舰安芸(Aki)跟萨摩号各方面类似,但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动力来自授权生产的柯蒂斯蒸汽轮机,不是普通的蒸汽机。而且,她不是在横须贺厂生产,而是在广岛附近的吴海军工厂(Kure Naval Arsenal)生产的。
吴海军工厂建于1889年,是日本四大海军工厂之一,1897年下水的宫古号(Miyako)巡洋舰是这厂的第一部作品,排水量1700吨,主炮当然是来自英国,4.7寸。
海军其他两大工厂是佐世保及舞鹤海军工厂,基本上,二战中日本海军的战舰均出自这四大工厂。当然也有例外,1942年5月被击沉的朝日号就是1900年下水的英国造,但已经不是战列舰,改成了维修舰。
至二战前,日本的主力战舰及主炮完成了授权制造到自主设计的过程,甚至在1921年下水了世界第一艘原生航母凤翔号。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日本在维新之后仅仅53年就有如此成就,确实不一般;维新后73年,能跟第一海军强国在太平洋上扳手腕。不管承认与否,日本在这一点上,没有其他国家能比。
二战前的日本帝国海军排到了世界前三甚至第二,亚洲海权尽在掌握之中,但是,日本却有两个潜在的问题。
军舰一艘一艘地下水,军力是大幅增强了,但丰田本田在哪里?小松加藤在哪里?尼康佳能在哪里?住友藤仓在哪里?大隈跟森精机又在哪里?这些公司,当时或者尚未诞生,或者未成气候。唯一成气候的,算是尼康,1930年代推出的尼可尔镜头不错。
可尼康是怎么来的?是1917年三菱的老大岩崎小弥出资做起来的,而这个三菱,二战时的一大产品就是著名的零战,另一大作,是大和号的姊妹舰,六万五千吨的武藏号。
也就是说,二战前的日本,除了军事工业之外,其余乏善可陈,就连尼康也跟三菱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而且,生产军工的设备,即工作母机,大多需要进口。
这是彻头彻尾的穷兵黩武。
日本获得了海权,但是在严重偏科的情况下获得的,跟英美获得海权的方式完全不同。英美的军事强大,是一种原生的、由内而外的强,军事只是其表象。比如1907年大白舰队环球,美国海军实力令世人侧目,但其实早在19世纪末,美国已经是GDP第一的工业强国。
比如二战前的美国,军事实力放欧洲估计是排不上号,但汽车、飞机、农业甚至好莱坞电影,在世界上都是叫的响的。最终,是美国拯救了欧洲。
穷兵黩武是日本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其实跟第一个一样,也是整体的文明程度的问题。
美西战争之后,1898年美国拿到了菲律宾,但仅仅3年之后,1901年美国通过《菲律宾机构法案》(The Philippine Organic Act)。法案1902年生效,其主要内容,是寻求菲律宾的独立。
也就是说,美国不想殖民。
追求的独立,之后成为一种潮流。
但日本仍然在追求殖民,直到二战。对于西方国家的指责,日本最有力的一个反驳是“你们西方列强可以殖民,为什么我就不可以?”。时至今日,这仍然是日本右翼为二战日军开脱的一个重要论据。
但日本没想到的是,自己作为农村人吃上肉的时候,城里人已经开始吃素减肥了。
麦克阿瑟给二战之后的日本强补了一堂课。现在的日本,那些丰田之类的公司不必说,就连漫画、游戏乃至音乐在世界上都排的上号。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玉置浩二跟中岛美雪养活了香港大半歌坛,俺最喜欢的陈慧娴版飘雪也是日本的作曲,好像。
这才是由内而外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