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妊娠早期脉解

本文所云妊娠早期,乃受孕后从末次经净起算两月之间.此时胎气初结,诸征未显,为痫勾孕尚难分辨,以脉象为主,结合症状体征加以推断,有较重要之临床意义。然结胎伊始,气血方凝,形质未成,虽“脉为血派,气血之先。”可随时显示机体五脏六腑、阴阳气血运行之内在规律及发展变化之情况,迅速、传递机体内部之各种生理病理信息,然在停经后一月内,胎气甚弱,脉上尚难测知,往往须足一月后脉象始显,故早期孕脉之诊察时期,实为经停后第二个月内,仅一个月时间。因妊娠三月以后,孕脉渐渐明显,恶阻、腹征等亦渐出现,诊断已不为难。故本篇仅就早期孕脉稍加辨析。

先哲对于早期孕脉之论述虽多,大要不越二条,均为《黄帝内经》之经文。

其一,《素问·阴阳别论》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何谓“阴搏阳别”?王冰注曰:“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与寸脉殊别,阳气挺然,则为有妊之兆。”王注中明谓“尺脉搏击”,而与寸脉作何殊别,尚未有说。

而王宏翰之注则更为详尽:“细释《内经》,并诸家之论,谓阴搏阳别,则尺脉搏击于手者,乃滑数有力。而寸脉来微,有别异于尺。则是寸脉来微,殊别于尺脉之滑数,是有子之象也。”又曰:“但孕子之脉,原有寸关尺俱数之脉,而此节之经文,乃寸微尺数之旨也。”王氏之注为多数医家所采纳,如戴同父《脉诀刊误》亦主寸微尺数之说。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亦曰:“寸微关滑尺带数,流利往来并雀啄,小儿之脉已见形,数月怀耽犹未觉。”

虽王氏之论为较多医家所赞同,然“寸脉来微”一语,尚欠理论及实践依据。盖脉以尺寸分阴阳,阳寸阴尺之说见于《难经》而《内经》则无也。故张介宾曰:“阴,如前手少阴也,或足少阴而言亦可。盖心主血,肾主子宫,皆胎孕之所主也。搏,搏击于手也。阳别者,言阴脉搏手,似乎阳邪,然其鼓动滑利,本非邪脉,盖以阴中见阳而别有和调之象,是谓阴搏阳别也。”初观文义,张注自较王注为优,将“阳别”之“阳”释为“阴脉搏手”,“别有和调之象”,确有见地。

通观“阴阳别论”原文,篇中“阴阳”两字之含义非一,皆具相对性,此处阴阳两字,当指阴经阳经而言。人身十二经脉,手足各三阴三阳,六阴经中,惟心肝肾三经为阴血之经,而三经中仅足少阴肾与胎孕最为相关,故约而言之。“阴搏”之“阴”,当指肾经,其相应之脉位在于两手尺部。此则景岳之注甚是。妇人怀妊之后,六脉皆现缓滑流利,不惟尺脉为然。而阴脉(当以尺部足少阴肾经脉为主体)之搏动,与三阳经脉象之搏动同中有别,尚须区分,足为“阳别”。

关于此点,余早岁侍诊于业师吴竺天先生,曾请师示妊娠脉法。师诲余曰:“三部脉缓滑冲和,转展流利,寸关浮沉正等,尺部稍俯,即是妊娠早期之脉。若尺脉不俯,即有疑问,当须仔细辨察,以免鱼目混珠。尺脉何以稍俯?盖受孕之初,男精女血凝于胞宫,肾气引全身之气血精华,集注至阴之地沉潜于里,以发育胎儿,是以尺脉当稍稍见沉。俯者略低之谓,亦即稍沉之意焉。”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指出妊娠之诊断:“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渴,不能食,无寒热”为妊妇之症状,姑置不论。而其脉象“得平脉,阴脉小弱”,余之理解为:此处所说之“平脉”,并非常人脉法中之“平脉”,而是妊娠妇女之“平脉”。亦即缓滑冲和,转展流利之脉象。于此脉象基础之上,复见少阴肾脉较寸关略见“小弱”,弱脉之体状为沉而细,故“阴脉小弱”并非尺部见小脉与弱脉,当是滑利之孕脉至尺部略小而略俯,正与吴师数十年之经验相同。

其二,《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此句经文,为诊断妊娠之另一脉法。惟“手少阴脉”究属何处,诸家见解不尽相同,可概括为二三种意见:一指神门穴处之动脉。如王冰注曰:“手少阴脉,谓掌后陷中者,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二指左寸脉。如马莳注曰:“左寸部属手少阴心经,而手太阳小肠经之脉,为之表里。”《脉赋》云:“太阳大是男妊.故知手少阴之脉动甚者,为妊男子也。”三指两手寸口脉之尺部。如高世轼注曰:“少阴,尺脉也。”“两手少阴脉动甚者,则知肾气有余,感天一所生之气,故妊子也。”对于上述三种不同见解,余赞成启玄之注。经文明谓“手少阴脉”词义清晰,历历分明,故当依文解义,直指手少阴心经之脉,毋庸迂回曲折,舍近就远。

至于少阴脉之部位,在于左寸心部抑或神门穴处?两者均为手少阴之动脉,而左寸心部为寸口脉三部之一,妊娠脉滑数流利,三部统一,两手皆然,决无仅见于左寸,而余处不见之理。亦无论经文或千百年来之前人经验,均无独以左寸脉“动甚”以决妊娠之理.是故左寸之说不足为据。

手少阴脉当指小指内侧手少阴心经神门穴处之动脉,十二经皆有动脉。《内经》原有明文。神门穴处之动脉即是手少阴心经之动脉。此处之动脉,平素很难测知,即或指下有应,亦极微弱,每在似有似无之间。有两种情况,神门穴处可见明显之脉搏跳动:一是患有严重神经衰弱者,心血虚耗,心阳亢盛,可见神门脉动,然终不见妊娠脉缓滑冲和,转展流利之象,所显者无非病脉。二是妇人怀妊后经停匝月,神门穴处即现妊娠独有之滑利脉象,指下分明,清晰可辨,直至分娩后,始渐消失。此一脉象用以解释“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一句经文.最为恰当。余昔年曾与妇科医师合作,以神门脉诊断未婚先孕者,然后作放射免疫测定加以证实。几乎箭无虚发,历验不爽,正可为此作一反证。

至于王叔和《脉经》曰:妇人“三部阴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何谓“沉浮正等”?王宏翰释曰:“按之浮沉正等者,即仲景所谓寸关尺三部之脉,大小浮沉迟数同等也。”又曰:“叔和谓妇人之脉,三部浮沉正等,又按之无绝者,谓阴阳和洽,有妊之兆也。”

叔和《脉经》之说乃妊娠妇人早期过后之常见脉象,因胎气渐盛,阴血渐充,尺脉盈满,故见三部浮沉正等而滑利不绝。

综上所述,如何能早期从脉诊测知妊娠?育龄妇女正常之月经规律突然改变,经汛过时不来,而又身无他病,寸口脉见缓滑流利,两尺较寸关稍沉而按之滑甚者,是为胎孕早期正常之脉。或按神门穴处,有明显脉动而又滑利不绝者,亦为早期妊娠之脉象依据。

(0)

相关推荐

  • 初学脉象——数脉类

    数脉类 数脉类,数脉类的脉象,有数.疾.促.动四脉.脉动较快,一息超过五至: 数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索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见关 ...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关脉如豆”说癌症

    中医临证,贵在四诊合参.而历代名家,于四诊之中,无不倚重脉诊.<内经>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对于辨证求因,脉之作用至关重要.四言脉决云:"脉乃血派,气血 ...

  •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痛泻要方治痛泻 例一 职员薛某,年近四旬.1972年3月间患泄泻.一日三.四次,便下稀溏,腹鸣之声隔衣可闻.且不可进食荤腥,稍涉油腻,则便泄次数立增.某医院断为慢性肠炎,服药未效.余见其面色苍白带青, ...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瘀血头痛兼阴虚遗泄 青年徐某,英年十七.十三岁起颅额左侧一点疼痛,固定不移,痛剧时如刀割锥刺.每日或间日一发,持续数小时方能渐解.发作时间最长者达四小时之久,读书及生活深为所累,其母爱子心切,百计筹措 ...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在线阅读

    孟城(着) 内容提要 序一 序二 自序 述作类 临证须辨疑似 无形主宰意念力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浅析 粥油益阴有殊功 虚劳初探 痨瘵试析 大小肠脉诊部位辨 脉学三题 黄褐厚腻苔 ...

  • 热门阅读:《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心房纤颤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内科类 心房纤颤 心房纤维性颤动为成人常见之心律失常病症,以惊悸.胸闷为患者主要自觉症状,房颤时心房发生每分钟350-600次不规则之冲动,引起不协调之 ...

  • 转摘:带状疱疹奇效方《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带状疱疹俗名"蛇丹",或称"蛇串疮".现代医学认为是水痘病毒感染于神经所致,故其体表病灶,与内在之神经走向相一致.其主证则为水泡成串成簇,晶莹饱绽,根脚皮肤潮红 ...

  • 龙眼壳核有妙用《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龙眼壳核有妙用 龙眼肉鲜者洁白晶莹,质嫩多脂,甘甜味美,素有骊珠之誉,堪称果中珍品.而干者养心安神.聪明增智.开胃益脾.补虚强身,又为医家恃重之物.然龙眼之外壳及内在之核仁,无论作果充药,皆弃而不用. ...

  • 带状疱疹奇效方《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带状疱疹俗名"蛇丹",或称"蛇串疮".现代医学认为是水痘病毒感染于神经所致,故其体表病灶,与内在之神经走向相一致.其主证则为水泡成串成簇,晶莹饱绽,根脚皮肤潮红 ...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内容提要

    本书系作者临证三十年间部分临床经验及理论认识的汇集,全书共八十一篇,分作九个部分.其中包括疑难杂症的治验病例:屡奏捷效的达药验方:独具匠心的诊脉方法:治疗癌症的心得体会等.尤其对带状疱疹.急性阑尾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