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丁敬,结体端庄,笔法萧散飘逸
丁敬(1695—1765)清代书画家、篆刻家。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梅农、清梦生、玩茶翁、玩茶叟、砚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独游杖者等,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出身贫苦,但生性耿介。干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不赴而归,在江干市肆酿酒为生,以布衣自乐。晚年家道衰落,贫困交加,但仍洁身自好。嗜好金石文字,工诗善画,所画梅笔意苍秀。尤精篆刻,擅长切刀法,为“浙派”开山祖,“西泠八家”之一。有《武林金石记》、《砚林诗集》、《砚林印存》、《寿寿初稽》等。丁敬好金石,工篆刻,篆刻宗秦汉印篆和前人长处,又常探寻西湖群山、寺庙、塔幢、碑铭等石刻铭文,亲临摹拓,不惜重金购得铜石器铭和印谱珍本,精心研习,又不囿成规,因此技法大进。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独树一帜,别具风格,开“浙派”之先河,世称“浙派”鼻祖,与蒋仁、黄易、奚冈等并称“西泠八家”,丁敬居首。他的印谱,海内奉为圭臬,日本名士也争相高价购买。善写梅,亦擅兰、竹、水仙,清新有致。嗜书博学,有“于书无所不窥,嗜古耽奇,尤究心金石碑版”之谓,有“博古好学”之名。善诗文,有“诗国”之称,造语奇崛,最工长篇;与金农友善,常相唱和。喜藏书,精收藏,也是当时着名的藏书家和文物学家。
《隶书五律诗轴》释文:远塔见亭亭,晴光满北垧。茅檐缘竹翠,桑路映人青。古树社团神树,平桥带野汀。归来还淡荡,一叶纵蜻蜓。首夏北郭同包梅垞、何春渚、陈曙峰分韵。龙泓外史丁敬身录稿。
《隶书挽鲍敏庵诗册》从此册看,风格比较接近《曹全碑》。此作笔法较细,但瘦而劲,线条有毛涩感,体端庄又有萧散飘逸之姿,波磔修长、外耀、精神振奋。
丁敬《行书七律诗轴》 纸本 127×30cm 西泠印社藏
丁敬《楷书七言联》纸本楷书 115×25cm×2释文:衣帢蕴藉多风貌,几研清严见性情。丁敬。丁敬书法存世量极少,此幅对联是目前丁敬传世作品中最为着名的之一。此联曾被国内外多种出版物收入,早在民国时期就有珂罗版初版。丁敬十二首论印绝句及译文译文这组绝句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第一首诗是浙派印人丁敬唱和之首,以九字秦印发端,描述其字迹笔画之细致,仿若蟠丝一般,此九字玉印内容为“灾疾除,永康休,万寿宁”,可见是一枚吉语印。诗歌下联聊以王延年与顾从德之趣闻,给诗歌增添了活力,也为读者留下了疑问。顾氏忠爱藏书,辑古印谱,王常为其印谱作序,透露出自己的一时糊涂。但是本诗中始终不见有任何责备之声,均系款款道来,不卑不亢,体现了十足的大家风采,以及对前人持有的宽容客观的态度。
九字镌鑱法相斯,①健蟠精铁细蟠丝。②如何王顾夸淹雅,③开卷流传昧所知?④注释①九字:指九字玉印“灾疾除,永康休,万寿宁”。鑱:雕刻,凿刻。法:仿效。②健:此指强有力的线条。精铁:优质铁,也指用精工锻炼过的铁制作的器物。丝:即丝发,言线条瘦劲。③王顾:系东汉王常、顾从德。④昧:糊涂,不清楚。译文这首诗没有具体讲述某一印章,但是泛指了古印的巧夺天工,纯熟的技艺使古印成为不败的参照典范,这是在赞扬古印工的灵巧,亦是在褒扬古印不朽的历史价值。为追求艺术的纯真,后人多模仿古印,后起之学压群芳,以致“阿谁双眼辨真龙”,后代的技艺亦娴熟可贵,价值颇高。明时徐官与周愿都有以印为主题的着作,他们对古印的描述,亦不能达到古意,所以诗人发出如此之感叹——何殊梦呓。由此可见,作者崇古之心切而深,对于后代的辨伪工作,有了担忧。古印天然厉落工,①阿谁双眼辨真龙。②徐官周愿成书在,③议论何殊梦呓中!④注释①历落:疏落参差的样子。工:精良。②阿谁:即疑问代词谁,何人。真龙:此言真,非其他。③徐官:明代人,着有《古今印史》。周愿:着有《印说》。④殊:区别。梦呓:梦话。译文这首诗以一代印豪文彭为中心展开唱和,展示了文彭在印史上的巨擘地位。诗歌首先通过文彭创始的印派开题,整体大气磅礴,接着在具体到小细节上,也即文氏派别在篆刻时的情趣相投,诗歌甚至更加细致的刻画了印人们作印时的从容稳健,以及镌刻时的刚劲果断。诗人以一个问句承接出下联,自问自答,文彭氏取得如此成绩,乃是承家学。这首诗似为文彭作的小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评价了文氏的派别学术,体现他的历史地位;又从学术的角度肯定颂赞了这位大家的丰功伟绩,揭示其被尊为金科玉律的内涵所在。三桥制作允儒流,①步骤安详意趣遒。②何事陶庵《印人传》?③不知待诏先箕裘。④注释①三桥:文彭之号,此指以文彭为首的篆刻流派——三桥派。允:受人敬重;使人信服。如《左传·文公四年》:“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于鲁也。”杜预注:“始来不见尊贵,故终不为国人所敬信也。”儒流:儒士之辈。②步骤:步为缓行,骤为急走。此为行刀的缓急。安详:沈稳,从容。遒:刚劲。③何事:为何,为什麽。陶庵:周亮工别号。《印人传》是其名作。④待诏: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先:前人。箕裘:此言文彭之子文征明继父亲之业,在篆刻方面颇有成就。《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因此,后世常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译文这首诗记述了明代才子唐寅的一枚印章。诗歌起首就描绘出唐寅本人的性格特征——清狂,如此放逸不羁之人拥有一枚姓名印“柏虎”。整首诗便围绕该印展开,“柏虎”本为名,诗人巧用其音,将二字分开,与“魍魉畏虎与柏”通,如此便将普通的一枚姓名印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该印具有驱邪化吉之功效。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作者没有直言而是通过拆字的方法将一个新个功能附加在一枚普通印上,这就避免了平淡叙述的寡淡,为诗风的活跃奠定基础。
六如居士最清狂,①两字曾传“柏虎”章。②想见罔良遮白日,③疾邪聊示铁肝肠。④注释①六如居士:唐寅之别号。清狂:放逸不羁。②柏虎:唐伯虎自刻印曰:“柏虎”。③罔良:通“魍魉”,传说中鬼怪名。④疾邪:即愤世嫉俗之意。译文这首诗一改描摹篆刻精道的印章,而是新谈辨别印章的能力。诗歌称颂了明代书家张丑辨印的本领,诗人不吝运用“掩仓、沮”、“判鲁鱼”等来表现张丑辨印的功夫。诗歌表现了作者对米公无限钦佩的情绪。米公辨印掩仓、沮,①疑似真能判鲁鱼。②一笑清河矜的嗣,③斋徒硬截古时书。④注释①米公:即明代书画家张丑(1577-1643),其字米庵,其人善鉴藏。掩:超过。《国语·晋语五》:“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韦昭注:“掩,盖也。”仓、沮:相传始创书契的仓颉、沮诵二者。②判:分析、判断。鲁鱼:言二字字形易混,书写刻印经常出现错误。③清河:《清河书画舫》。④斋徒:即“困学斋徒”,语出米庵《鉴古百壹诗》。译文这首诗褒扬了苏黄二者高超的鉴赏力。诗歌起首以“卫青玉印”发端,指出此印寻常无殊,一般的文人墨客少有就其穷尽,品鉴其优劣之势的冲动。下联转而强调鉴赏者的独具慧眼,尤其指出苏东坡与黄庭坚二人眼光独到,善于发现此物的优秀品质,所以诗人引用陈仲醇《苏黄题跋》句“惟苏、黄,乃具天眼耳”来称扬苏黄大家,且强调作为鉴赏者必须拥有开阔的胸怀,足够的专业知识,此二条是必备,否则便不能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卫青”玉印本寻常,①砚北先生少较量。②洞鍳端须胸次阔,③合将天眼让苏、黄。④注释①卫青玉印:为陆友仁所得。②砚北:所谓几案的朝南,人坐砚北从事着作。③洞鉴:彻底了解。胸次:胸怀。④天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还有未来。苏、黄:即苏东坡(1037-1101)、黄庭坚(1045-1105)。陈仲醇《苏黄题跋》言:“惟苏、黄,乃具天眼耳”。译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遗憾之心情。通过描述过去珍贵奇特的印玺没能流传至今,实在是令人惋惜,诗人通过此诗来抒发自己的怅然无奈之苦。作者亦没有一味的嘘叹,而是一转话题,直言若将云台级级刻印,杨氏与邓氏孰分高下呢。这首诗中所提到的人物杨克一,史上一直存在错解为晁克一,据作者原注言,笔者认为杨克一更为妥贴。从此处看,这首诗又具有十分重要的校勘价值。道君诸玺真瑰古,①可惜曾无一谱留。②若把云台镌印级,③杨郎应是邓元侯。④注释①道君:实施仁道的君主,此谓宋徽宗(1082-1135)。瑰:珍贵,珍奇。②谱:图谱。③云台:当指东汉二十八将的供奉场所。④杨郎:指杨克壹。邓元侯:东汉二十八将之壹。译文这首诗系作者自谦之作。丁敬系浙派开山祖,西泠八大家之一,他的篆刻成就斐然出众,然而我们读完此诗,却感受到其中浓浓的谦虚态度。“只恐庸鑱玷名迹,莫将微技诮前贤”,如此谦恭的语言,也提示读者,大家之风范不言而喻。在篆刻界,丁敬已是人人推崇的骄子,但是其本人从不满足,从未显示自己的成绩,就连作诗,亦是对古人毕恭毕敬。整首诗笔调清扬,一派谦和恭敬之象,给人一种温婉上进的心情。襄阳六印出亲镌,①白字能攻白玉坚。只恐庸鑱玷名迹,②莫将微技诮前贤。③注释①襄阳:在湖北省。亲:亲自。②庸:平凡的,平庸的。鑱:凿刻。③诮:嘲笑,讥刺。译文这首诗品评了周亮工《印人传》的优劣。诗人以客观的态度描述了该书的成就,汇集印人小传,保留印存等等,为后世研究历代印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是作者也毫不客气的指出其不妥之处,也即措辞多杂,不明晰。从此一书扩展开来,诗人感慨,印谱类着作的兴盛不可低估,它是印谱的集合,是篆刻的再体现,一本印谱可当是云门之意,因其汇集了众多优秀的篆刻成果。诗人在诗中如此描述,体现了他客观的历史态度,以及对前人对后世中肯的评价和谦和的引导。周家小篆印人存,①措语徒多眼自昏。②清玩裒然真谱在③,那将郑、卫当云门!④注释①周家:应为周亮工,其着有《印人传》。②措语:即措词,指表达时选用词句。③清玩:供赏玩的精致之物。裒然:聚集之义。④郑、卫:国名,此取其豪奢之义。云门:喻富贵之家。译文这首诗将金石文字选入题,当时学界把对金石文字的研究与篆刻艺术等同起来,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此种偏颇观点的否定态度。诗歌首句便表明自己的立场, “《说文》篆刻自分驰”,既是二者各有其道,又何为大小篆与篆刻相约束?本诗作者语气谦和,缓缓道出金石与篆刻二者间的关系,篆刻以金石为基础,但是一味的摹古,泥古,只能是将篆刻艺术拘禁在一个小天地中,扼杀了其发展。正如诗人所言,大小篆,篆刻有各自的发展轨迹,但也相辅相成,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创造艺术领域的奇迹。《说文》篆刻自分驰,①嵬琐纷纶衒所知。②解得汉人成印处,当知吾语了非私。③注释①《说文》:即东汉许慎所着《说文解字》。②嵬琐:自谦之词,可理解为鄙陋。纷纶:众多的样子。衒:通“炫”,炫耀之义。③私:即自己的谦称。译文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篆刻态度,即不恪守,不泥古,勇于创新体。诗文先赞古人篆刻,揭示出古人中创新者亦独具匠心,新书体舒展变化,仿若岭上云朵。下联作者接着暗示读者前人亦能做出优秀的作品,但是他们也不一味的仿照前代,譬如历代大家崇汉但是不摹汉,而是在汉的基础上求发展,求新颖。这也是作者的制印之观点。古人篆刻思离群,①舒卷浑同岭上云。②看到六朝唐宋妙,③何曾墨守汉家文?④注释①离群:超群。②舒卷:舒展与卷缩。浑同:等同。③看到句:言前朝篆刻亦精微。④墨守:拘泥。汉家文:指汉印治学。译文这首诗亦体现作者的创作观点。作者针对当时篆刻创作以及印谱的编辑存在的问题进行针砭,毫不客气的指出印之拘束窠臼,无新无变,死水一潭,即便是谱录的编撰亦无大的价值意义。如此的作品流于世,不仅不会给学界带来新鲜空气,反而会以讹传讹影响新人的学习创作。这首诗诗人语气强硬,态度坚定,不容落后死板的伪艺术占据印坛,这也表现出作者对此艺术领域的美好期盼和该篆刻艺术蓬勃发展的迫切心情。三玺累累密并窠,①居然成谱意如何?②憎他谬种流传处,③满眼奸邪佞态多。④注释①三玺:未详待考。窠:篆刻时,为求字体大小匀称,用横直界线分的格子。②谱:此指字谱。③谬种流传:指荒谬的东西代代流传。④奸邪:奸诈邪恶。妄态:狂妄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