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ouse模式升级,传统代理公司还能行吗?
前不久,全球广告投放大户可口可乐成立了北美社交中心,该社交中心虽然受传播大佬阳狮和哈瓦斯协助,55名成员有可口可乐自己的员工也有代理公司的伙伴,大家各有分工,但却隶属于可口可乐自身,它的任务是管理旗下子品牌的社交营销事务、第一时间获取用户反馈并作出反应,也就是说为了做到实时营销,可口可乐开辟了In-house另外一种模式——代理商入驻品牌方(并非短期成立项目组哦)!
广告营销圈的风向标可口可乐如此支持In-house,代理公司是要被K.O.了吗?
我们来分析下In-house利弊,再去捉急。
In-house之所以能被大家熟知并开始意识到品牌自己完全有能力持续产出上乘广告作品,离不开极限运动补给者红牛,它在2007年就成立了一个叫红牛媒体室(Red Bull Media House)的机构,持续生产足以挑战专业创意公司的高质量传播内容。
TOP君挑选其中一支《极限多米诺》,大家感受下In-house团队的实力:
红牛之后,陆续也有强势品牌宣布成立自己的In-house团队,继续威胁传统的代理模式,比如大名鼎鼎的万豪、IBM、耐克、惠普还有苹果。
不过,凡事都有利弊,对于In-house模式,自它产生起质疑也没间断。
简单说几条,首先是人员配置,代理公司从文案到创意再到设计、技术都是业内老手,经验丰富,In-house团队如果也配备如此阵容花费也将不小;
其次生存动力,代理公司如果案子没做好,随时有被换掉的可能,所以为了不被炒,他们会竭尽所能打造经典,In-house团队因服务内部,没比较没伤害,缺乏竞争的刺激,工作积极性相比可能不足;
再次主观性作祟,In-house虽然对自己的产品、公司足够了解,但这也是羁绊他们的所在——主观性太强,总觉得自己公司、自己产品好,做出来的内容容易自说自话;
最后眼界狭窄, In-house偏居公司一隅,没有代理公司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而这会影响到它作品与受众的贴近性以及作品本身的专业性。
Anyway,即使传统的甲方乙方代理模式要开始不太流行了,广告人也不必担心,谁让人练就了一副好身手,时代变了,创意能力不变;模式变了,专业实力不变,走哪打哪,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