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赛道现在的状况

1.可乐情况:去年营收370-380亿,今年目标400 ,增长15%。①品类全线覆盖,汽水60%,水饮15%-20%,美汁源10%,其他如咖啡、植物蛋白、运动饮料等。②可供覆盖的800万终端(含餐饮),可乐300-350万,其中50%是经销,50%是101分销与自营渠道。③渠道线上2%,线下98%,其中现代渠道15%-20%,传统渠道60%,特渠20%不到。④做新品较弱,一是饮料行业本身求新求变,消费者需求非常的细分化;二是可乐的分销加盟模式意味着,中粮太古偏好推品牌力好的老品,如可乐芬达雪碧,但推新品的动力较弱;三是可乐本身推新流程传统周期长,缺少D2C的基因和要素。但收购的网红品牌纯乐D2C做的更好。
2.能量饮料:Monster7-8亿左右,过去不起量是因为一定价较高,高于红牛,所以本身限定了中高端市场;二渠道之前自己做,近两年才开始借可乐系统去铺,售点在不断打开,但新售点的动销仍需消费者教育。三是Monster打的是生活方式-Lifestyle,不是打的纯功能性方向,国内消费者接受有限,主要是一二线城市。但美资品牌的调性与卡位一贯如此,打本土化和功能性拼不过国内品牌,所以monster未来并不会转做功能性方向的产品转型与宣传。
3.行业新趋势:①气泡水:汽水21年增长很高,核心原因是在饮料里口感最好,消费者过去担忧不健康,但无糖化趋势吸引了很多伪健康人士。YTD增长20% ,但份额掉了一个点。掉给元气了。②植物基饮料:一是本身有很多细分赛道,大部分细分赛道品牌即品类做的很好,核心在于需要做大品类;二是燕麦奶能不能做大要看消费者能否接受卖点,OATLY在国内做成的只有一款单品(咖啡大师)一个渠道(精品咖啡),且从成分上看并不是清洁配料表。燕麦奶未来仍能成长,但大不过豆奶,豆奶品类出现大单品的概率更高。
4.餐饮渠道:市场小但高盈利,且不同渠道对品牌方的诉求不一样(小餐饮要快周转的标品,中高端餐饮要高毛利的单品;周转情况看西式快餐如肯德基很快,但酒店类周转更慢)。对饮料厂商而言,永远是流通在首位,餐饮占消费场景比重较小,可乐餐饮渠道占比不到10%。但视企业基因而定,在弱品牌力情况下可先餐饮后流通,竞争相对不那么激烈,但是是苦活。
5.社区团购:本质上是渠道跟品牌的博弈,对可乐而言影响极小。饮料是重货,意味着短期内不可能在社区团购的生意体量增长非常高,大部分团购厂商在社区团购占比是个位数。厂商态度一是要控价(控制在批发线)。二是厂商不一定愿意去做社区团购。/
品类:除了碳酸外,还包括水、运动饮料、植物蛋白、果汁、咖啡、茶饮、乳制品。
营收及份额:目前到去年可口可乐的营收370-380亿,年化增长10-15%,饮料全品类(包含乳饮)市占率占到10-11%,汽水占到50%。
营收结构:整体60%来自汽水,包括可乐雪碧芬达怡泉,可乐雪碧各占20% ;
水饮:纯悦和冰露,也有高端线,但主要以纯悦和冰露为主,占15%-20%;
果汁:美汁源10%。
咖啡:乔雅,costa(2018年被可口可乐用39亿英镑全资收购)
功能性饮料:monster,魔爪7-8亿人民币,双位数增长,处于第二梯队,天丝和华彬官司纠纷,未来市场格局可能发生很大变化,也有很多新进入者。
酸奶:乐纯(2018入股的中国网红酸奶)
茶:唷茶、淳茶舍
植物蛋白:粗粮王、AdeZ
运动饮料:爆锐
渠道:全中国可供饮料售点800w ,其中餐饮渠道350W左右。目前可口可乐铺到300-350万之间(包括餐饮),直接覆盖的占到一半以上(八廓101模式和自营模式),另一半以全服务经销商模式 B2B平台铺到线下。
渠道种类全覆盖,线上(电商)占比2%,线下98%。
线下现代(卖场、商超、mini、便利店)占比15%-20%之间,夫妻老婆店、单店、小店等传统网点60%;学校、餐饮、夜场特渠和B2B占到线下的20%不到。
O2O和到店业务,在MT(现代渠道)饮料品类能占到O2O的15%,卖场100块,15是到家业务,我们目前大部分平台都能做到O2O,MT覆盖40%,TT(传统渠道)覆盖60%。
Q:饮料行业渠道端的利润率怎么样?
不同品类毛利率不一样,茶饮厂商毛利率基本在50%,二三线品牌40% ;渠道商各个区域不太一样,10%是正常水平,但维他可能高一点,取决于产品价格带好不好,最好的能到25%。但目前整个渠道利润在下滑,因为受到O2O和新渠道的挤压。
Q:可乐是多少?
汽水毛利率接近70%(65%-70%),非核心品类茶饮50%不到,果汁在50%,功能饮料70%,水饮会低一些。基本上行业平均50% 。
Q:渠道毛利和周转?
毛利各个渠道差不多,传统网点20%左右,便利店在40%,弱势品牌可能45%,卖场前台在20%,后台看强不强势,返13个点。电商在20%左右,社区团购一个点也能进去。
Q:怎么看社区团购对饮料行业的影响?
饮料是重货,意味着短期内不可能在社区团购的生意体量增长非常高,大部分团购厂商在社区团购占比是个位数。以牛奶为例,1-8月份,蒙牛卖到20亿左右,伊利30亿,一个平台,把几个平台加起来估计是50-60亿,占到行业体量3%-4%。厂商态度一是要控价(控制在批发线),经销商直接在平台拿货,再去卖给终端,比经销商拿货还要低,是困扰点。二是厂商不一定愿意去做社区团购。
但是要参照过去电商渠道的发展看,如果社区团购被证伪,那可能不愿意去做;如果被证实,对渠道的改变会很大。但是对在线下没有网点、线上做的很好的的网红品,可能会借助社区团购运营,能够帮助新品牌做到快速占据流量和分发,会牺牲一些价格的平衡。但比较好的做法是通过做社区团购的特供品,去绕过社区团购。
Q:可乐如何操作社区团购?
管理不了,没有一个大品牌能管理到,大如蒙牛、伊利还是会出现这类问题。有三类,经销商,托盘商,厂商直供(控价的条件)。
Q:调味品只有5%在社区团购卖,但感觉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社区团购对饮料的冲击大吗?
冲击的核心点在渠道,而不是品牌方这边。价格体系更大的是压缩渠道利润,经销商、分销商、卖场的利润分配会出现很大扰乱。但对品牌方还好,取决于品牌度如何,社区团购的问题是可能会缺货,没有跟厂家直连的话,供货不稳定。所以本质上还是渠道与品牌的博弈。
Q:能量饮料魔爪7-8亿,原因是战略上没有发力对吗?
所有的饮料品类都是金字塔状态,越高端的市场占比越低,魔爪是后进入者,华彬红牛定义了这个品类,消费者认知没有这么强。二是魔爪定价较高,相对于风味红牛、安奈吉红牛、华彬红牛定价6元,魔爪7-8元本身就约束了体量。前期是魔爪自己在铺,所以渗透网点有限,最近一两年在利用可口可乐的中粮体系铺货,铺货售点增长很快,短期问题在于魔爪在新售点的动销还没起来(整体生意在增长)。因为消费者认知需要时间,功能性饮料不是网红品,需要不断变,但消费者从认知到接受需要过程,消费者会对对头部品牌有记忆。魔爪打法:打的是生活方式,Lifestyle。不是打的纯功能性方向,消费者接受有限,主要是一二线城市。下游消费者不太接受,现在国潮是主流。
Q:新品成功率不是特别高,是企业自己的问题还是行业属性?
饮料行业的需求变化非常快,媒体信息分发很多元,消费者的需求碎片化细分化,以前无非是可乐百事冰红茶,现在可乐百事遇到的对手是群狼,元气森林不是我们的对手,有一堆对手。源于消费者细分化的需求被细分化满足,新品哪怕是元气森林,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对传统饮料来说,如果是短周期产品,如果不是直接能做到D2C,就做不到C2M(倒追消费者周期)
Q:怎么判断元气森林已经树立了品牌心智,其他人模仿很难再超越。这个临界点怎么找?
新品上市看两年,尤其是第二年能否做到持续增长是非常重要的。新品牌第一年通常会做很多投资和曝光,费用收缩后看消费者这边的动销能不能持续的稳定做起来。如果动销越来越低,在执行力和产品相同的情况下,就是消费者心智没有做好。
Q:健怡和0糖为什么在国内做的很好,但在国内之前做不起来?
无糖化趋势可乐还是走得很好的。真正受到挑战的是雪碧,可口可乐系统里雪碧是第一大品牌,但真正受到气泡水冲击的是雪碧而不是可乐,消费者以前觉得雪碧是无色透明的,比较健康。但现在反应过来发现雪碧还是含糖的。
大家在华东地区感受元气做的很好,卖场还是可以的,但在全国看并不是这么回事。元气的边际增长空间很大,可乐把所有商业化能挖掘的东西都做完了(口味、品牌、包装、售点、渠道、定价),元气就一个SKU-气泡水,出了几个口味。区域上还有外拓空间,大包装小包装,品类、口味还有做的空间,但可乐已经做完了。空间比较大,看元气怎么玩。
Q:运动饮料起的很快,和功能饮料之间有冲突吗?怎么看这块的发展?
专业运动需求量比较小,运动饮料第一二大品牌还是脉动、水动乐(可乐),打的是轻补给概念,真正像专业运动的,如佳得乐、爆锐市场份额仍然比较小。场景是运动后补给,跟功能性饮料如牛磺酸有互补,但互补性没有那么强。我们在上市爆锐的过程中从来没想过去红牛挖人,除了卖场,TT有选择性的铺,热力图在消费者运动场馆和运动路线周边,跟运动是强相关的。但往其他地方铺用处不大,运动饮料跟能量饮料有重合的点,但是重合不大。
Q:不同渠道打法不太一样,餐饮渠道占整个流通额的比是多少?有没有特别独到的玩法或方式?
餐饮渠道:后做的渠道,餐饮菜单有限,啤酒只能上3-4款,相对有限。核心点是,餐饮是B2B2C模式;按照消费者层级分,不同餐饮端不一样。
中低端餐饮(客单价20-30),需要的是标品,低价格高毛利能转的起来的,餐饮对毛利要求更高,至少5成以上;二是卖的不能太贵,中低端餐饮这边,部分品牌为了卖的更贵,会推一些差异化的特定包装,如玻璃瓶,定制小包装。
中档餐饮:30-80,更希望推更高毛利产品,越大品类的标品,因为消费者要喝,必须要有,但商家不见得会推。再怎么卖一瓶可乐,30到头不能再往上走,所以反而会推一些非标的、毛利率更高的,比如自制的或者新式饮料。再往上走看现调的部分,做这种渠道会变成2B的原料,比如做鸡尾酒、调味饮料的成分,各个渠道要求不一样。
Q:不同品类在餐饮渠道占比不一样,是由品类特征决定还是企业打法决定的?
跟品类有很大的相关性,也跟厂商推不推有关,饮料是佐餐角色,不是所有品类都可以佐餐,火锅类植物蛋白豆奶解辣,汽水口渴。还要看厂商前期团队和推广的方向,有些品类本身跟餐饮不相关,但比如加多宝王老吉也能做到很好,高峰时期餐饮占到零售额一半,凉茶比较甜,适合餐饮场景。但饱腹感的产品也不太好推。
Q:元气进入快速铺货的阶段,终端陷入货架之争,如何看待后续对元气森林新消费品牌是不是一个致命打击?
不会,货架固然是有限的,对终端来说,谁的动销多我买谁的货架,卖场是不激烈的,但便利店货架更激烈。元气跟农夫的打法不太一样,农夫是产品驱动型公司,从产品和品牌着眼,很少人说农夫的东西不好喝,产品和品牌做根基,再加上深度分销。但元气是互联网打法,快 试错迭代,元气如果成功了,同时动销比较好的情况下,会挤占传统动销差的部分(传统厂商的边缘性产品),很难因为元气把可乐下了,但可能把可口可乐的茶下架。
Q:元气森林稳态能做到多大体量?
元气20年27亿,今年75亿。可乐目标21年400 亿,增长15%。公司内部开玩笑:可乐和元气只有一家能做到。元气如果要增长,要过两三道关,一是后端供应链做好,越往下铺产能是不是能稳定,二是成本能不能降下来,如果铺到三四线城市卖5.5是很难的。三是如何将品牌从网红品做到大单品,品牌怎么立得住。气泡水才火了两三年,康师傅冰红茶卖了20年经久不衰。如果元气能过这三道关,增长还是能很快的。
Q:传统饮料巨头在资金、团队和渠道上占据很大优势,行业内以前也发生过光明的莫斯利安被安慕希、纯甄超越。未来这种情况会不会在新消费领域发生?
会,饮料是一个高毛利、高周转、低杠杆的行业,毛利高到一定程度不需要外生性融资,可以一边扩张一边进来,不需要投资的行业。高达50-60-70毛利,20-30的净利,核心点是谁能抓住消费者心智,后端那些东西都是能搞定的,资金、产能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谁能抓住消费者并且守住。
Q:高毛利、高周转、低杠杆比较像的是预调酒,但它非即饮渠道占比非常大,怎么看预调酒跟饮料在渠道方面的差异性?
可乐今年也要上两个预调酒,一个是墨西哥的预调酒,官网还在卖单销量比较差,年底会上一个在日本卖的预调酒。渠道端,预调鸡尾酒定位相对高端,比如白骨精,如果看渠道会有比较大的区别,预调酒在电商和现代通路O2O比较高,再加上部分餐饮和夜场需求,但传统的TT需求量没有那么高。但这个品类趋势相对明显,RIO火了很多年,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前两年,日系的三得利进来后也在快速的抢份额。新进入者玩法很多,比如加不加果味,加不加气,我们能看到很多预调鸡尾酒的初创品牌都在往里挤,但为什么百威、嘉士伯不做,或者为什么它们做不好,传统厂商有大量的资源。所以产品不是核心优势,具体要看怎么玩。消费者喝RIO鸡尾酒,看的是口味,而不是功能性诉求,跟白酒玩的是两回事,也不像啤酒,用并购、产能把别人挤掉。
Q:通常的饮料企业做餐饮渠道和流通渠道的利润率?
前台的毛利率差不多,可能餐饮低一点。但净利率可能餐饮高一点。2B生意永远是量小,但净利率高,经销商端餐饮毛利会高一点,因为进入的壁垒会高一点,净利率经销商在餐饮端也会高一点,但不会高很多,因为做流通就是搬砖,餐饮周转的快慢也要分不同渠道,酒店周转很快,西式快餐肯德基很高。需要看什么餐饮类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