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海口工作有六年了,感觉一年不如一年,大家有同感吗?
瞎说什么大实话,海南先是搞国际旅游岛,现在又在搞自由贸易港,怎么会一年不如一年呢?不过是政策越来越好,钱越挣越少罢了。
我是2010年上岛的,头顶着985硕士的光环来到海南,本有一份还不错的体制内的工作,但总觉得哪里不舒服,工资四五千,上班打卡下班睡觉,什么没啥奔头,索性离开体制公司就职。
但在海南,除了海航,还真的找不到几家像样的大公司。冲着咱头顶的光环,还算顺利地进了海航,有着还算不错的工资,人前人后也算是光鲜亮丽,但就是没法顾家。尤其是孩子还小,工作基本上就是朝八晚十,每天工作时长绝对超过12个小时,根本顾不上家。手机不能关机,随时待命,领导随时都可能拉个微信工作群,来个视频工作会议,真是牲口都不如。
没有生活圈的拼命工作是没有灵魂的,思量再三,出来创业了。
但出来创业这些年,总觉得浑身的力气使不出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那么顺畅。分析了原因,主要有几点:
第一、海岛经济不够繁荣,优质企业少,给从业者的就业空间小。
海南的经济结构相对比较单一,除了房地产和旅游业,能够支撑起来的大企业并不算多,头部企业更是屈指可数:海航、椰树、春光、南山旅游......而这些企业基本上围绕着旅游和房地产展开,结构过于单一,无法给多样化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就业空间,导致很多人才到海南后基本很难施展开手脚。
虽然近几年海南鼓励金融、互联网等产业的发展,但是百度、阿里等大企业落地海南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也并没有给从业者带来更多福音。
第二、海南市场空间有限,粥少僧多,很容易出现产业瓶颈。
海南的市场空间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比较小,产业的单一导致海南企业容易扎堆发展,很容易出现低价竞争、业态疲劳。以旅游业为例,海南以旅游为主业,于是很多旅游公司公开抢人,以低价的费用来抢夺市场,甚至一度出现入不敷出的旅游费,350元三天两晚游,还住四星以上酒店。但这样低价的服务费根本无法支撑全程的服务,故而出现高价购物、各种名目的消费等,被顾客诟病。
而对于更多创业公司来说,市场小也意味着很容易受到垄断企业的打压,很难获得长足发展。
第三、海岛效应:与大陆市场相对分离,海岛经济总是慢后一拍。
海南与大陆隔海相望,琼州海峡的北面是祖国大陆,南面就是诗和远方的海南岛。这里椰风海韵、碧海蓝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居。但从经济上来讲,这段短短的海峡分割却让海南岛几乎滞后于对面的广东省至少5年之久,即使是不分地域限制的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等产业也没能发展起来。因为越是先进的产业,越依赖高端的人才,而人才每每来到海岛就感觉到就业的局限,造成产业与人才的恶性循环:高端人才进来没事做,产业发展不起来,产业发展不起来,人才就更不愿意来,结果导致越来越落后。
结语
外界来看,海南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而身在海岛里的人却感觉日子越来越难熬,除了守着碧海蓝天、椰风海韵,腰包里的钱包却一年比一年少,不觉得有些失落。只是当年那些意气风发来到海南岛的“人才们”,后来慢慢结婚生子,也变得拖家带口了,想要离开基本上不太可能了,只有拼尽全力地去创业、去工作,尽量地让自己的小环境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