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燕矶燕双飞
龙王烟墩双侍卫,万里长江绕燕矶。
燕子矶是耸立在长江南岸边的一块巨大礁石,远看像燕子的剪刀尾,这里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早在东周时期,这里就是重要的水运码头,是有名的商品集散地,交通便利,港口繁荣,集市兴旺。但每逢汛期,大水咀与上矶河常被水淹断,形成十几米长的口子隔断了东西交通,行人过往很不方便。居民中有一位叫姚宗的青年,带领村民堵口筑堤,以便通行。
由于水深浪急,堵了垮,筑了冲,溃口怎么也不能闭合。当时有位叫燕子的姑娘,以卖红石为生,看出了个中端倪,并提出建议:“只有土石混合筑堤,石挡浪、土拦水,才能不怕水冲,还能成功筑堤。”姚宗采纳了燕子的建议,溃口果然被堵住了,集市又恢复了往日繁华。
在筑堤过程中,姚宗和燕子姑娘相互倾慕,慢慢产生了爱情。但姑娘的父母棒打鸳鸯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忠贞于爱情的燕子姑娘很无奈,从礁石矶上投江自尽。人们为了表达对燕子姑娘的崇敬之情,将燕子姑娘投江的礁石取名为燕子矶。
燕矶北依长江,西连鄂城,东接黄石。燕矶街是依傍在燕子矶东南面的一条古老小街,俗名矶湖街。古时的燕矶街,东西长约百米,南北宽不足60米,两边多是木质小平房,商号多以前店面后作坊为主,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
历史上,燕矶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志·吴主传》中就有记载:吴王重兵之地,烽火以炬孤山顶,旨缘江相望,五十或百里贯至则举火相告,一夕可行万里。也就是说,燕矶在三国吴王孙权时期是一个重兵之地,那时在燕矶街东北角的小山上建有烽火台,老百姓称烽火台为烟墩,建烟墩的小山便称为烟墩山。直到现在还用这一称呼。
此烟墩与东面车湖、西面龙王矶的2个烟墩互为犄角,遥相呼应,一有敌情,狼烟四起,信息立马传到武昌。
燕矶也是文人墨客流连的地方。
宋代大文豪苏轼贬谪黄州,曾多次从黄州过江到燕矶,与客居刘郞洑(现车湖)的四川人王齐万、王齐愈兄弟相聚。明代诗人黄凤翔写有《同赵濲阳习豫南武昌燕矶夜宿》诗:危矶缥缈斗牛边,极目空江拥暮烟。天上德星今夜集,尊前明月几回圆。松梦凤里传僧磬,芦苇云深泊钓船。对尔长吟招隐赋,寒衾藉草正堪。诗人万虞凯《宿燕矶》诗曰:蟠龙回泽国,飞燕落江乡。阁道沉沉夜,岩花细细香。经声传碧殿,渔火照沧浪。良夜宁忘寐,高歌一酒觞。
燕矶还是革命圣地,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燕矶街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要地,当年的燕矶街是李先念、张体学、罗通、何亚东、鲁明键、陈大发、柯逢年等新四军领导的落脚地,高庙是秘密联络点和交通站,燕矶渡口是新四军、长江武工队的水上飞桥。
燕矶凭借人杰地灵的优势,把一个个人才输送给社会,又凭借物华天宝,把巨大财富招纳进来。从上世纪80年代起,燕矶金刚石刀具企业风生水起,金刚石刀具成了燕矶的支柱产业,是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
现在,燕矶集镇已建成金刚石工业园,园区面积2500亩,总投资5.37亿元,入驻企业59家,主要打造金刚石刀具研发生产、加工制造、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2016年金刚石产业总产值近30亿元,外汇1000万美元,实现税收近1000万元,初步形成金刚石刀具产业集群。
古镇燕矶燕双飞。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落户燕矶,作为国际航空大都市核心区的燕矶将焕发出新的活力。燕矶将围绕临空经济核心区、科教研发培训聚集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航空都市区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以航空产业为引领,打造一座产城融合、功能多元、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航空特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