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

大星 火灾 水灾 僧一行 汪凤 僧普满 秦城芭蕉 睿陵僧 兴圣观 骆驼杖

  大星 

  唐开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夜,大流星如瓮。或如盆大者,贯北斗,并西北落。小者随之无数。天星尽摇,至晓乃止。(“止”原作“上”。据明抄本、黄本改。)七月,襄王崩,谥殇帝。十月,吐蕃入陇右,掠羊马,杀伤无数。其年六月,大风拔树发屋,长安街中树,连根出者十七八。长安城初建,隋将作大匠高颖所植槐树,殆三百余年,至是拔出。终南山竹,开花结子,绵亘山谷,大小如麦。其岁大饥,其竹并枯死。岭南亦然。人取而食之,醴泉雨面,如米颗,人可食之。后汉襄楷云:国中竹柏枯者,不出三年,主当之。人家竹结实枯死者,家长当之。终南竹花枯死者,开元四年而太上皇崩。(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开元二年五月二十九日的晚上,有一个大流星象瓮那样大,还有象盆那样大的,贯北斗星,都坠落在西北方。小的跟着落下来的有无数个,天上的星星全都摇动了。到天亮时才停止。七月襄王死了,死后给“殇帝”称号。十月吐蕃进入了陇右,掠夺羊马,死伤了无数。这年的六月,大风将大树和房屋都给刮倒了,长安街上的树,连根拔出的十棵中就有七八棵,长安城刚开始建设时,隋将高颖领头所种植的槐树,大概有三百多年了。到这时被连根拔出。终南山的竹子,开花结子,布满整个山谷,大小就象是麦粒。那年天下闹饥荒,那些竹子也都枯萎而死。岭南的也是这样。人们都拿它来吃,醴泉下了面粉,象米粒,人可以吃它。后汉襄楷说:“国里的竹柏枯萎时,不出三年,国主当死,人家的竹子结了子而枯死的,家长当死。”终南山的竹子开花而枯死了,果然在开元四年的时候太上皇驾崩了。

  火灾  

  开元五年,洪潭二州,复有火灾。昼日,人见火精赤燩燩,所诣即火起。东晋时,王弘为吴郡太守,亦有此灾。弘挞部人,将为不慎。后坐厅事,见一物赤如信幡,飞向人家舍上,俄而火起。方知变不复由人,遭爇人家,遂免笞罚。(出《朝野佥载》)

  【译文】

  开元五年,洪潭二州都发生了火灾。白天有人看见有火精红而干燥燥的,火精所到的地方就起了大火。东晋的时候,王弘做吴郡的太守,也发生了这样的火灾,王弘就用鞭子打他的部下,认为他们做事不小心。后来王弘在大厅处理事务,看见了一个东西红得象指挥行动的旗帜,飞到了人家的屋上,不一会就起了大火。才明白了发生的火灾不是由于人引起的。  遭点燃的人家,于是免除了鞭打的惩罚。

  水灾  

  唐开元八年,契丹叛。关中兵救营府,至渑池缺门,营于穀水侧。夜半水涨,漂二万余人。唯行纲夜樗蒲不睡,接高获免。村店并没尽,上阳宫中水溢,宫人死者十七八。其年,京兴道坊一夜陷为池,没五百家。初邓州三鸦口见二小儿以水相泼;须臾,有大蛇十围已上,张口向天。人或有斫射者,俄而云雨晦冥,雨水漂二百家。小儿及蛇,不知所在。(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开元八年的时候,契丹叛乱,关中派兵救援营府。到了渑池的城门,驻扎在穀水的旁边。半夜里突然涨水,淹死了二万多人。只有行纲夜樗蒲不曾睡,他就上高处才幸免没有淹死。村店全被淹没,上阳宫里水满外流,宫里的人被淹死的十个里就有七八个。那年京城的兴道坊,一夜之间就塌陷变成了池塘,淹死了五百家。当初在邓州的三鸦口看见有两个小孩用水互相泼洒。不一会,有一条大蛇有十围多长,张着大口向着天。就有人砍射它,不久乌云满天大雨倾盆,天昏地暗,大水漂流淹死了二百多家。那小孩和蛇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僧一行  

  唐开元十五年,一行禅师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后李林甫擅权于内,安禄山弄兵于外,东都为贼所陷。天宝中,乐人及闾巷好唱胡《渭州》,以回纥为破。后逆胡兵马,竟被回纥击破。国风兴废,潜见于乐音。时两京小儿,多将(“将”原作“小”。据明抄本改。)钱摊地,于穴中更争胜负,名曰投胡。后士庶果投身于胡庭。两京童谣曰:“不怕上兰单,唯愁答辩难。无钱求案典,生死任都官。”及克复,诸旧僚朝士,系于三司狱,鞠问罪状,家产罄尽,骨肉分散,申雪无路,即其兆也。(出《广德神异录》)

  【译文】

  唐朝开元十五年的时候,一行禅师临死的时候,曾给皇帝留下了一封信说:“有一天,千万不要用宗子做相,蕃臣做将。”后来李林甫在朝庭内独揽大权,安禄山在朝庭外发动兵变,东都被逆贼所攻破。天宝年间,那些乐人以及里巷都喜欢唱胡地的《渭州》曲,唱回纥为“破”音。后来逆胡安禄山的兵马,竟然被回纥所打败。因此说国家形势的好坏,在乐音里可以暗示出来。当时两京的小孩,大多数喜欢把钱摆在地上,在穴中争夺胜负。并把这种做法叫做“投胡”。以后士大夫和庶民果然投身到了胡庭。两京有童谣说:“不怕上兰单,唯愁答辩难。无钱求案典,生死任都官。”等到夺回了被占领的地方,那些从前的官吏及士大夫们被绑在了三司狱,审讯罪状,最后他们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无路申冤雪耻。这就是那童谣所预兆的啊。

  汪凤  

  唐苏州吴县甿汪凤,宅在通津,往往怪异起焉。不十数年,凤之妻子洎仆使辈,死丧略尽。凤居不安,因货之同邑盛忠。忠居未五六岁,其亲戚凋陨,又复无几。忠大忧惧,则损其价而摽货焉。吴人皆知其故,久不能售。邑胥张励者,家富于财,群从强大,为邑中之蠹横,居与忠同里。每旦诣曹,路经其门,则遥见二青气,粗如箭竿,而紧锐彻天焉。励谓实玉之藏在下,而精气上腾也。不以告人,日日视之。因诣忠,请以百缗而交关焉。寻徙入,复晨望,其气不衰。于是大具畚锸,发其气之所萌也。掘地不六七尺,遇盘石焉。去其石,则有石柜,雕镌制造,工巧极精,仍以铁索周匝束缚,皆用铁汁固缝,重以石灰密封之。每面各有朱记七窠,文若谬篆,而又屈曲勾连,不可知识,励即加钳锤,极力开拆。石柜既启,有铜釜,可容一斛,釜口铜盘覆焉,用铅锡锢护。仍以紫印九窠,回旋印之,而印文不类前体,而全如古篆。人无解者。励拆去铜盘,而釜口以绯缯三重幂之。励才揭起,忽有大猴跳而出。众各惊骇,无敢近者。久之,超逾而莫如所诣。励因视釜中,乃有石铭云:祯明元年,七月十五日,茅山道士鲍知远,囚猴神于此。其有发者,发后十二年,胡兵大扰,六合烟尘,而发者俄亦族灭。祯明即陈后主叔宝年号也。励以天宝二年十月发,至十四年冬,禄山起戎,自是周年,励家灭矣。(出《集异记》)

  【译文】

  唐朝苏州吴县有个农民叫汪凤,他的住宅在通津。在那里常常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不到十多年的时间,汪凤的妻子、孩子,以及家里的仆人等,几乎全死了。汪凤感到住在这里很不太平,于是就把它卖给了同城里一个叫盛忠的人。盛忠住了没有五六年的时间,他的亲戚又死了不少。盛忠十分忧愁害怕,就想降低价钱便宜卖出,可是吴人都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卖出去。城里有个叫张励的人,家里很有钱。跟从他的人多,势力很强大,是城里有名的坏蛋,他横行霸道,和盛忠住邻居。他每天到官署去上班,都要经过盛忠的门前。一天他远远的看见了盛忠的宅院里有两股青气,象箭杆那样粗,而且密接无间直贯长空。张励认为住宅的下面埋藏的全是宝玉,而年久无人知道,所以精气才往上升腾。但他却不把这种想法告诉给别人,自己天天的观察。一天他就到了盛忠那里,请求用一百缗铜钱买盛忠的住宅。不久就搬了进去。他又在早晨看见了青气非常的旺盛。于是就准备了簸箕和锹,挖那冒着青气的地方。挖地不到六七尺深,就碰上了一块大磐石。挖掉那磐石,就发现地下有个石柜,上面刻有图案,制造的工艺卡分精巧。四周还用铁索链捆绑着。都用铁水把四周坚固地焊上,又用石灰把它封得很严密。四面各有七个红色的文字标记着,那文字好象是写错了的篆字,而又弯弯曲曲的勾连着,使人难以认识。张励就用钳锤用力敲打拆开石柜。等石柜打开以后,里面有一个铜锅,可以盛下十斗的东西,锅口用盘盖着,又用铅锡将它紧锢保护,还用紫印九颗来回地在上面印着。但印文和前面的笔体不一样,全象石篆字,人没有能解释的。张励拆掉了铜盘,那锅口用红色的丝织品覆盖了三层。张励刚揭开,忽然有一只大猴从里面跳出来。人们都惊讶害怕,没有敢靠近的。过了很长时间,大猴跳越着不知到哪里去了。张励就看那锅里,便有石头上刻的字说:“祯明元年,七月十五日,茅山道士鲍知远,在这里囚禁神猴,有发现的,发现后十二年,胡兵就要大肆扰乱,天下烟尘四起,而发现的人不久也就要灭族。”祯明就是陈后主叔宝的年号。张励在天宝二年十月发现了神猴,到了十四年的冬天,安禄山起兵叛乱。从这时以后一年张励家也就都死了。

  僧普满  

  唐大历中,泽潞有僧,号普满,随意所为,不拘僧相,或歌或笑,莫喻其旨。以言事往往有验,故时人待之为万回。建中初,于潞州佛舍中题诗数篇而亡。所记者云:“此水连泾水。”双珠血满川。青牛将赤虎,还号太平年。”题诗后,人莫能知。及贼泚称兵,众方解悟。此水者泚字,泾水者,自泾州兵乱也。双珠者,泚与滔也,青牛者,兴元二年乙丑岁,乙者木也,丑者牛也。明年改元贞元,岁在丙寅。丙者火也,寅者虎也。至是贼已平,故云青牛将赤虎,还号太平年。(出《广德神异录》)

  【译文】

  唐朝大历年间,泽潞有个和尚,号叫普满。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受任何拘束,看上去不象和尚的样子。有时歌唱,有时大笑,没有能明白他的用意的人。他所说的事情,常常都能得到验证。因此当时的人待他为万回。(意为多转轮回)建中初年,他在潞州佛舍里题诗有好几篇而后就死了。所记下的诗说:“此水连泾水,双珠血满川。青牛将赤虎,还号太平年。”题诗后,人都没有知道的。等到贼泚采取军事行动,大家才理解醒悟诗的意思。此水就是“泚”字,泾水是指从泾州兵乱,双珠是泚和滔,青牛是指兴元二年是乙丑年,乙是木的意思,丑是牛的意思,第二天改元贞元年,那年属丙寅年,而丙是火的意思,寅是虎的意思。到这时逆贼已被平定,所以说青牛将赤虎,还号太平年。

  秦城芭蕉  

  天水之地,迩于边陲,土寒,不产芭蕉。戎师使人于兴元求之,植二本于亭台间。每至入冬,即连土掘取之,埋藏于地窟。候春暖,即再植之。庚午辛未之间,有童谣曰:“花开来裹,花谢束裹。”而又节气变而不寒,冬即和煦。夏即暑毒,甚于南中,芭蕉于是花开。秦人不识,远近士女来看者,填咽衢路。寻则蜀人犯我封疆,自尔年年一来,不失芭蕉开谢之候。乙亥岁,歧陇援师不至,自陇之西,竟为蜀人所有。暑湿之候,一如巴邛者。盖剑外节气,先布于秦城。童谣之言,不可不察。(出《玉堂闲话》)

  【译文】

  天水这个地方,离边陲很近,这里土凉,不出产芭蕉。戎师让人从兴元弄来了二棵种到了亭台中间。每年到了入冬的时候,就把它连土挖出来,埋藏在地窟里,等到春暖花开时再把它栽上。庚午辛未之年,有童谣说:“花开来裹,花谢来裹。”而节气变的不寒冷了,冬天和煦,夏天酷热,夏天比南方的中午还热,这时芭蕉就开花了。秦人都不认识,远近的男女前来观赏的人很多,主要的街道都站满了人。不久蜀国人侵犯我们疆界,从那时开始,年年都要来一次,都不错过芭蕉开花和花谢的时候。乙亥年,岐陇的援救的军队还没到,从陇的西面开始,竟然被蜀人所占领。夏天湿热的时候和巴邛一样。这大概是剑外节气先散布到秦城。童谣的话,不可以不考察。

  睿陵僧  

  睿陵之侧,有贫僧居之。草衣芒履,不接人事。尝燔木取灰贮之,亦有施其资镪者,得即藏于灰中,无所使用。出入必挽一拖车,谓人曰:“此是驷马车,汝知之乎?他日,必有龙舆凤辇,萃于此地。”居人罔测其由。及汉高祖皇帝,因山于此,陵寝陶器,所用须灰。僧贮灰甚多,至于毕功,资用不阙。又于灰积中颇获资镪。辇辂之应,不差毫厘。因山既毕,僧亦化灭。睿陵行礼官寮,靡不知者。(出《玉堂闲话》)

  【译文】

  睿陵的旁边,有个贫和尚住在这里。他穿着草衣草鞋,不接触人间的事。曾经烧木头把木灰都贮藏起来,也有施舍给他钱的,他得到了就藏在灰中,没有使用的地方。出门一定要拉着一辆拖车,对人们说:“这是四匹马拉的车,你们知道吗?有一天,一定有龙车凤车聚集在这个地方。”住在这里的人都猜不到他说话的意思。等到汉高祖皇帝,因为这是因山,把陵墓建在了这里,里边的陶器,需要用木灰处理,和尚贮藏木灰很多,到了工程完毕时和尚的灰也没用缺。又在积灰当中找到了很多的钱,龙辇凤辂的说法应验了,而且丝毫不错。因山建陵既毕,和尚也化灭了。去睿陵顶礼朝拜的当官的,没有不知道的。

  兴圣观  

  蜀城旧有兴圣观,废为军营,庭宇堙毁,已数十年。军中生子者,奕世擐甲矣,殊不知此为观基。甲申岁,为蜀少主生日,僚属将率俸金营斋。忽下令,遣将营斋之费,及修兴圣观。左徒藏事,急如星火,不日而观成。丹雘未晞,兴圣统师而入蜀。嗟乎,国之兴替,运数前定,其可以苟延哉。(出《王氏见闻录》)

  【译文】

  四川城里过去有座兴圣观,废后做了军营。这里的庭宇被毁坏淹没,已经有数十年了。军营里生的男孩,已经一代接一代的穿上铠甲当兵了。很多人不知道,这就是观基。在甲申那年,是蜀少主出生的日子,官属们都拿着薪俸来营斋。忽然传下命令,要把营斋的费用分派来修建兴圣观。左徙藏事官重修建任务,急迫如同星火,不几天就修建成了。还没等颜料干透,兴圣就率领军队进入了四川。(应了兴圣来观的意义)唉,国家的兴衰是先前早就定好的了,那里可以苟且延长呢?

  骆驼杖  

  蜀地无骆驼,人不识之。蜀将亡,王公大人及近贵权幸出入宫省者,竟执骆驼杖以为礼,自是内外效之。其杖长三尺许,屈一头。傅以桦皮。识者以为不祥。明年,北军至,骆驼塞剑栈而来,般辇珍宝,填满城邑,至是方验。(《出王氏见闻录》)

  【译文】

  蜀地没有骆驼,人们都不认识骆驼是什么样。蜀将要灭亡时,有王公大人以及亲近的贵族和有权的被宠幸的来宫省见时,竟然拿着骆驼杖作为礼物。从这时开始宫内外的人都模仿着这个样子做,那骆驼杖有三尺多长,一头弯曲,包上桦树皮。有学识的人都以为这是不吉祥的。第二年,北军到了,骆驼塞满剑阁栈道而来,各种车和珍宝填满了城邑,到这时才得到验证。

(0)

相关推荐

  • 调皮的福州传统童谣《砻砻粟》

    传统童谣<砻砻粟> 砻砻粟  粟砻砻 糠养猪  米养侬 冇粟养鸭牳 鸭牳生卵填主侬 主侬没着厝 骑牛骑马去祭墓 墓里蜀条草 股川顿青垢 墓里蜀条葱 股川顿两空 榕城改编的<砻砻粟&g ...

  • 童谣不老,记忆中的岳西童谣!有多少人还记得……

    [岁月易逝,童谣不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曾经的幼童渐渐长大,并慢慢变老.人可变老,但童谣不老,记忆中童谣依然可以清晰吟唱. 童谣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作为地方特色的童谣,一般很少载入文献,大多以 ...

  • 新编福州方言童谣《学讲福州话》

    新编福州方言童谣 <学讲福州话> --榕城为校园传承福州话而作 语 音:榕 城.小 丹 新编福州方言童谣 学讲福州话 --为校园传承福州话而作 文 / 榕城 砻砻粟.粟砻砻,日出鼓山面红红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

    刘德愿 李镇 柳元景 向玄季 滕景直 王晏 留宠 尔朱世隆 刘敏 李广 王氏 张雕虎 强练 李密 张鷟 唐望之 刘德愿 宋太始中,豫州刺史彭城刘德愿镇寿阳.住内屋,闭户未合,辄有人头进门扉,窥看户内.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

    吕群 朱克融 王涯 温造 李宗闵 柳公济 王涯 王潜 韩约 王氏 王哲 杜牧 卢献卿 卢骈 封望卿 崔彦曾 崔雍 庞从 吕群 唐进士吕群,元和十一年下第游蜀.性粗褊不容物,仆使者未尝不切齿恨之.时过褒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

    李钧 高骈 钜鹿守 陕师 严遵美 成汭 刘知俊 田頵 桑维翰 钟傅 顿金 湖南马氏 王慎辞 安守范 李钧 唐李钧之莅临汝也,郡当王仙芝大兵之后.民间多警.李钧以兵力单寡,抗疏闻奏.诏以昭义军三千五百人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

    宝志 史溥 耿询 尉迟敬德 魏征 娄师德 王显 张宝藏 授判冥人官 王无碍 宇文融 路潜 甘子布 李迥秀 狄仁杰 崔元综 苏味道 卢崇道 刘仁轨 任之选 宝志 梁简文之生,志公谓武帝:"此子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

    韦氏 张嘉福 宋恽 房瓘 孙生 张嘉贞 杜暹 郑虔 崔圆 韦氏 唐平王诛逆韦.崔日用将兵杜曲,诛诸韦略尽,绷子中婴孩,亦捏杀之.诸杜滥及者非一.浮休子曰:"此逆韦之罪,疏族何辜?亦如冉闵杀胡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

    曲思明 马游秦 萧华 一行 术士 杜鹏举 李栖筠 杜思温 柳及 韦泛 曲思明 赵冬曦任吏部尚书.吏部参选事例,每年铨曹人吏,旧例各合得一员外.及论荐亲族,众人皆悉论请.有令史曲思明一人,二年之内,未尝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

    孔子 萧士义 王导 谢安 庾亮 王仲文 诸葛侃 刘波 郑微 周超 谢南康 傅亮 王徽之 刘兴道 郭仲产 沈庆之 孔子 孔子谓子夏曰:"得麟之月,天当有血书鲁端门."孔圣没,周室亡.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

    徐庆 周仁轨 徐敬业 杜景佺 黑齿 常之 顾琮 路敬淳 张易之 郑蜀宾 刘希夷 崔玄暐 宋善威 李处鉴 曲先冲 吕崇粹 源乾曜 毋旻 杨慎矜 王儦 崔曙 元载 彭偃 刘淝 韩滉 严震 李德裕 李师道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一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

    谢晦 尼智通 王袭之 周宗 沈僧复 僧道志 唐文伯 崔平业 王镇恶 郭祖深 卫元宗 姜胜生 傅奕 并州人 薛孤训 巂州县令 丁零 唐武宗 王义逸 赘肉 西明寺 明相寺 僧义孚 开照寺盗 僧绍明 潼江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