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批斗地主真实场景:图5地主老婆在哭闹,图9百姓准备分东西
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的土地制度。其中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农村人口有90%是贫农、雇农和中农,他们却只占有20%至30%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得不到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这张照片中老百姓听到土改的消息时高兴的手舞足蹈。
照片中是农民怒斥地主的场景。根据国情,《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此外,对小土地出租者也采取了保护的政策,不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时把农村阶级分为“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地主”五部分。曾经欺压剥削农民的地主,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被批斗的对象。
照片中人们从地主的夹皮墙中找到藏物的场景。旧时代,有些人家在建造房屋时会可以造出夹皮墙或者地下室,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躲藏或者堆放值钱东西。土改时期,有些地主不愿意财产被没收,于是就试图将它们悄悄藏起来。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这家地主可能也不是有钱的大地主,有可能是一位有一些土地的庶民地主。
照片中的物品都是从地主家搜出的,从照片中可以看到里面有大量的皮草、家具等物品,在这些物品的中间还有一个纸条,纸条上写着“地主阶级的剥削……”
在这张照片里,穿着锦衣绸缎的地主婆在土改工作小分队清点财物时,带着孩子一起坐在地上哭闹撒泼,旁边的队员为了防止她们反抗得更为过激,就拿长枪指着她们。但她们又有什么资格哭闹呢,她们在那些年里一直压榨乡里,如今也只能算是一报还一报了。
在批斗地主的时候需要挨家挨户都到场,一方面可以壮声势,另一方面可以让大家都看看地主如今已不能像以前那样作威作福了,这样以前被地主欺负的百姓也会鼓起勇气揭发地主昔日的恶行。照片中是批斗大会现场。
地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世族地主或者缙绅地主,他们通常有着较高的地位,也掌握着政治方面的特权,有的是世袭的,也有的不是。比如四川一带的刘文彩,他仗势欺人,由于家族力量雄厚,所以肆意抢夺甚至是打杀农民,让百姓又怕又无奈。照片中展现的川西彭县升平乡农民批斗地主的场面,此时的地主跪在台上接受百姓的批斗。
另一种就是被称作庶民地主。他们大多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不享有特权的中小地主。他们自己也是大地主欺压的对象,同时自己也要劳作、雇佣人手。照片中的妇女正在控诉地主当年的恶行,地主戴着瓜皮帽站在一旁不敢作声。
没收的财产后经清点登记,按照自报公议的方式分配给了百姓。当今的一些鉴宝相关节目上,不少人家中的宝贝都是在这个时期分到祖辈手中的。但是当时受文化程度影响,大多数农民都缺少对文物的认知,他们宁愿要一些实用的工具也不愿意要这些装饰用的瓶子。照片中是分东西现场。
地主家的所有财物被没收之后,会集中起来分给老百姓。这张拍摄于青海川口镇磨沟村,这位刚刚从土改中分到土地、牲口以及农具的老百姓高兴的笑开了花,不难想象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