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亲都会是“大厨”

每个父亲都会是大厨
文/朱多林

没成家前,我很少关注厨艺方面的事,一切都有父母操心。母亲擅长做面,却拙于炒菜;父亲不做面,却有拿手好菜。于是,但凡重要的场合,或是家里来了客人,或是年三十夜里,主厨都是父亲。母亲把面擀好后,就将厨房的“舞台”交给了父亲。

农家的饭菜都简单。可即使如此,父亲和母亲在菜品的选择、搭配以及放料的轻重上也总是“争论”不休。母亲嫌父亲用料重,浪费;父亲嫌母亲小气,舍不得放料。于是,母亲在锅边倒油的时候,父亲总是一个劲地喊多放点;父亲切菜的时候,母亲总会偷偷地瞄一下,看切得是否干净……在争论声和炝锅声中,饭香的味道就充盈了全家。

我和妹妹闻到香气,就夸赞父亲是大厨,菜炒得香。母亲听到了,并不生气,笑着骂我们是“白眼狼”。吃饭时,母亲吃了父亲的菜,免不了要点评。从她脸上的笑容里,我们知道她早已认输。认输的母亲自知刚才争吵无理,就请教父亲炒菜时该放多少油,放菜的顺序等等程序。待到下次做饭,母亲依然如旧,早忘记了父亲传授的经验。厨房里又是一阵斗智斗勇。

与注重穿的母亲相比,父亲则更注重于吃,父亲对吃的关注会在年底腊月最后的那几天里大放光彩。

天一亮,父亲就出门了。到家带回了两只羊头和几对羊蹄。我知道又有好东西吃了!这以前,我只是见过做好端上来的羊头羊蹄,而对于如何将羊头和羊蹄上密密麻麻的羊毛除掉,如何烹煮却没有过问过,自然充满各种各样的幻想。一根根拔掉?拿推子推掉?用胶带粘掉?……于是,我就盼望着亲眼目睹父亲如何收拾这些东西,好开开眼界。

吃完早饭,不见动静,羊头和羊蹄带着毛趴在院子里。中午也不见动静。我就着急了,催父亲赶紧收拾羊蹄。父亲看我着急,就叫我用手提了羊头和羊蹄,出门了。出门不远,便是大片田野。阶梯状的台地一块挨着一块向远处低落下去。早已被耱平的荒地空无一人,只有田埂上枯黄的芨芨草直愣着。找到一簇长势极旺的芨芨草,父亲将羊头和羊蹄放了上去,然后用火柴点燃。芨芨草一簇一簇地长着,间距很大,自然不存在引起火灾的担忧。火苗在风中窜得老高。刚一碰到火苗,羊头和羊蹄上的羊毛就被烧焦卷了起来,变得如黑炭一般贴在表皮上面。父亲不时用棍子翻动羊头和羊蹄,以让它们烧得更充分些。到家后,父亲将火棍放在炉子里烧红,烧红的地方拿出来紧贴在羊头和羊蹄的表皮上来回划动。伴随着一阵阵“刺啦”声,浓烈的青烟升起,空气中就弥漫着刺鼻的焦毛气味。等我后来在学校里上化学课,老师提及蛋白质燃烧会散发出焦羽毛的气味,我脑海蹦出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父亲用火棍烙羊头和羊蹄的情景。

如此反复烙上很多遍以后,才能算是完成了羊头羊蹄去毛的任务。但接下来的清洗工作仍旧是“颇烦(麻烦)”。父亲嘴上说着颇烦,却又不厌其烦。找来深盆,放上烙好的羊头和羊蹄,盛满水,再撒少许碱面让其浸泡。过上几天以后,用手一撮,锈积在头和蹄上的那些脏东西都会下来。羊头和羊蹄变得金黄光亮。

按照乡俗,除夕夜里锅不能空着,以示来年吃穿不愁。太阳刚偏西趴到山头上,父亲就找来铁锅,放好羊头和羊蹄,添水,放料,上炉。接下来的两三个小时里就是我最难熬的时期。我不停地往炉子里加煤,不停地揭开锅盖观察头蹄的变化,不停地追问父亲头蹄煮好了没有。父亲也时不时地拿筷子翻动羊头,尝尝味道,以此决定是否应该再加水或是放料。看着锅里那原本细瘦的羊蹄和干瘪的羊头在浓汤中变得粗壮饱满,我就不停地吞咽口水。

千呼万唤,美味终于好了!父亲挑出最饱满的羊蹄,将上面的肉剔除下来装盘,再配上母亲早已准备好的蒜泥酱油汁水,端过来让我们品尝。嘴巴被纯天然的胶原蛋白塞满,是那个年代最为幸福的时刻。父亲爱吃,却又吃不了多少。大部分时候都是坐在我们旁边,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吃。待我们吃完了,父亲就让我们再尝一尝羊舌头的味道。他特意嘱咐我要多吃点羊舌头,理由是“吃啥补啥”,多吃羊舌头能让我变得“嘴巧一些”。可从小到大,尽管我吃了不少的羊舌头、牛舌头,到如今却依旧笨嘴拙舌,在人多的时候说话甚至语无伦次,更不会逢场作戏。我不知道我吃过的这些舌头究竟去了哪里。

以前,我一次次地将父亲默认为我心目中的“大厨”,却从来没有仔细想过父亲的厨艺究竟从何而来。我一直认为是父亲爱吃,所以才会挖空心思去关注做菜的事。但后来才逐渐明白,原来并非如此。

去年,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变得挑食了起来。他总是不爱吃菜,理由是家里的菜没有幼儿园的好吃。看着他坐在那里干嚼白米饭,我就有些着急,生怕他缺营养,生怕他长得不及其别家的孩子。于是,情急之下,就开始关注如何做饭炒菜。周末只要有时间,我就早早去买了肉和菜回来,从网上搜罗各种饭菜的做法。先从简单的开始,慢慢地竟也有了几道拿手菜。看着饭桌前的孩子不再挑食,主动“光盘”,还封我个“大厨”称号,我的心里就乐开了花。

于是,我就更加乐意忙活在菜市场和厨房之间。此刻,当我站立于厨房中,看着铲头下那鲜嫩的青菜在锅中翻滚,想起了曾经的那些过往,我感觉我不自觉地成为了父亲的角色,猛地才明白了“大厨”父亲当初的那种心境。原来,每个父亲都会是大厨!


(作者简介:朱多林,生于1987年,甘肃人。爱好读书写作,作品散见于报刊和网络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