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后期...分8型用药...门成福
2.月经后期惯用方
(1)温经汤加减:
党参15克,当归25克,川芍、炒白芍各10克,官桂心、炮姜、艾叶炭各6克,丹皮10克,香附15克。3剂,水煎服,日1剂。
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适用于寒客冲任之月经后期。
症见月经错后,经血量多有块,小腹冷痛,喜热畏寒,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可伴不孕,舌暗红,苔白,脉沉迟。
若服用3剂后寒气去,经血畅,则续服3剂可愈。
学习和运用体会
该证血寒,寒则凝,凝则经迟有块,当以温经散寒为主,温经汤实为妇人经寒之良方,每用必效。然而应据兼症变化,本证中加炮姜加强散寒活血之功,香附以行气调血。血得温而散,滞得气则行,气血和调而冲任调畅,因本证而不孕者可愈而得子。
温经汤还常用于感寒致血虚寒瘀型月经后期患者,若病久,延期达20余天者,要先行活血通经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活血调经的同时,不要忘记加1~2味温经药物如桂枝、官桂、炮姜、艾叶等以改善其“过于阴”的病机。
门老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赤芍、白芍各15克,当归25克,川芎15克,益母草30克,三棱、莪术、枳壳、川牛膝、桂枝各15克)5~7剂水煎服以温经散寒、行瘀止痛。
此类患者有共同的辨证依据:
①有淋雨过食生冷等感寒史。
②有月经错后,色暗有块,痛经情况。
③舌淡,苔白,脉沉。凡符合以上情况者,即可运用《金匮要略》温经汤加减治疗。
(2)大营煎加味:
当归10克,熟地25克,枸杞子15克,杜仲10克,川牛膝15克,肉桂6克,艾叶、香附、吴茱萸各10克,3剂,水煎服,日1剂。
温经祛寒,养血调经。
适用于肾阳不足,血海不充之月经后期。
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时至盛夏亦不觉热,小腹坠痛喜按,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服用本方3剂后腹痛减,经血量增多时,方加山药15克,以护胃。随调2周左右可经行如期。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证患者多素禀不足,性格怯弱,阳虚生内寒,而致经期延期。以大营煎加艾叶、吴茱萸、肉桂温经散寒,调理冲任,肾气已充而经血自调。
(3)补脾肾阳方:
熟地、当归各25克,白芍、川芍各15克,丹参、益母草、菟丝子、淫羊藿各25克,三棱、莪术、枳壳、川牛膝、炒杜仲、红花、陈皮各15克。
培补脾肾,温阳调经。
适用于脾肾两虚,月经失调。
症见患者多为素体虚弱兼有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伴腰酸怕冷,二便可正常。经期头晕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服用2周左右,体质有增强,腰酸大有改善,白带偏多,余无不适,依上方加桂枝15克,改三棱、莪术量为25克,续服之。待月经再潮,无明显不适时,易方如下:当归25克,川芎、桃仁各15克,炙甘草、炮姜各6克,益母草25克,三棱、莪术、香附各15克,菟丝子25克,炒杜仲15克。经停后以初方加枸杞子15克,续服至正常。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例患者月经错后,伴腰酸怕冷,头晕乏力,不孕,舌淡,脉细证属虚寒。虚表现在精血亏虚,寒表现为阳气不足,故治疗时宜四物汤合菟丝子、炒杜仲、淫羊藿养血补肾,丹参、益母草、三棱、莪术、红花调经行血,诸药合用而收效。
*。此类患者多伴有排卵功能障碍而影响受孕,按以上治疗方法,临床多能获得痊愈。
(4)大补元煎:
党参、熟地、山药、当归、黄芪各25克,山茱萸、怀牛膝各15克,3剂,水煎服,日1剂。
补血调经。
适用于经血亏虚之月经后期,症见月经后期。
经血量少,色淡质稀无块,经行时小腹绵绵作痛,面色不华,神疲头晕,心神不宁,夜寐不安,舌淡苔薄,脉细弱不充。待服用本方至头晕减轻,体力增加,再续服6剂,最后以八珍益母丸善后。
学习和运用体会
该证患者血海不充,无血以时下,故经迟,治当生血,血有余则为经血,大补元煎大补元气,气生则血长,气血充足则月经适期而至。方中用黄芪增强生血之力,加牛膝以益肾行经通脉。
(5)八珍汤加减:
熟地、当归各25克,白芍、川芎、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炒杜仲、枸杞子、三棱、莪术、川牛膝、枳壳各15克。
补血益气调经。适用于血虚证月经后期。
症见自初潮即月经后期,量多偏少,无血块,经后小腹隐痛不适,若月经量偏多时,头晕眼花,少腹绵绵不适,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为方便服用,在服用本方汤剂待精神好转,面色较前红润,可转为服用丸剂,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30克,菟丝子25克,陈皮15克,大枣5枚,龙眼肉30克,以增加滋补分量和丸药的易服性。以上方10剂,打粉并炼蜜为丸,每丸重8克,每次服2丸,每日3次,坚持服用。至月经正常。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证患者初潮偏晚,加之月经错后、经量少、头晕等不适症状,临床不难诊断为血虚型。需要注意的是:
*①必需时行B超检查,了解子宫及卵巢发育情况;若偏小,则应合用紫河车其他补肾之品以促其发育。
②治疗时据病程偏长的特点,可予蜜丸常服,缓缓图之。
(6)乌药汤:
乌药、香附、柴胡、延胡索、王不留行、白芍各15克,水煎服,日1剂。
开郁行气调经。
适用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之月经后期者。
症见月经迟后日久,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胀满,经行时乳胀痛,不能挨衣。善太息,细究其数月前因怒而病。病后月经即延迟,不能应期而归,舌暗红苔白,脉弦。
服用本方3剂后,乳痛减而能近衣,加熟地25克以养血。3剂,水煎服,日1剂。服至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服逍遥丸以善后。
学习和运用体会
该证气郁在先,气滞而血不行,血不行则经期延后,治当行气为先,柔肝和血,乌药汤加王不留行以行气活血而不留瘀,气血畅经络通,乳痛自止,而经脉按期而行。
(7)活血通经方。
桃仁、红花、赤芍、白芍各15克,当归25克,川芎15克,益母草30克,川牛膝、枳壳、三棱、莪术、柴胡、香附各15克。水煎服,日1剂。
活血通经,适用于肝郁化火之月经后期者。
症见因怒而致月经错后,量少,色暗,有块,伴胸胁、乳房胀痛,口苦,腹中自觉有包块,会移动。甚则迟迟半年不来潮,自觉心烦,乳胀,小腹胀痛不适,面色红,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若服至月经再潮时,月经量多有块,色暗,乳胀及小腹胀痛方减,可嘱其畅情志,继续服药,并可易方如下:丹皮15克,栀子12克,醋柴胡、当归、赤芍、白芍、茯苓、白术各15克,益母草30克,枳壳、川牛膝、三棱、莪术、香附各15克,生甘草6克。至月经再潮,嘱患者畅情志,可续服七制香附丸以善后。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病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就其证型而言,除了以上所述,更常见的是后期合并量少。
*一是身体越来越胖即痰湿型,易形成闭经。
*二是身体偏瘦,伴心烦,口苦咽干,多见于人流术后合并慢性感染者。
*对于前者,可参照闭经的痰湿型疗法。
*对于后者,可用柴胡四物汤加味进行治疗,将治标、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循时用药坚持治疗,方能奏效。
(8)芎归六君子汤:
党参2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陈皮15克,半夏、当归、川芍、香附、白芍各10克。3剂,水煎服,日1剂。
健脾燥湿、调理冲任。
适用于脾虚失运,聚湿成痰,阻滞冲任之月经后期。
症见月经后期,经血量少,色淡伴有黏液,白带素多,形体肥胖,口唇多毛,头晕胸闷,舌苔厚腻,脉滑。
待服用本方至痰湿略减,上方可加路路通10克,续服至正常,待经行,量适中,可嘱忌食助痰生湿之品。
学习和运用体会
脾虚痰湿较盛,阻滞经脉而经血延迟,本症患者大多服用过益母草膏多无效。本方治以健脾行湿以调经,加路路通以助化湿通经之力。路路通行经通窍,能行十二经,非独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