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为什么孩子间的差距却很大?

同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在同一个老师的教导下,为什么孩子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
这是家长经常吐槽的话语,可教育哪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需要家长长期的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当孩子出现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或者贪玩等现象的时候,家长就会拿其他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却从不了解问题的根本之处在于家庭教育上。
这些才是拉开孩子之间距离的关键处:
父母不管,甩手掌柜
管孩子的父母和不管孩子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结局完全不一样,这也是拉开距离的关键。
  • 会管的父母,会在旁边启发孩子要有时间规划、学习计划、更要有自觉意识。
  • 不会管的父母,孩子放学回家后,任凭他放松懈怠,就这样在一天天的时间积累下,差距在无形中也就慢慢拉开了。
其实父母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比如你在市场上买了两盆一模一样的花,一盆你天天浇水施肥,沐浴阳光,时不时地进行修剪,自然也就越长越漂亮。
相反另外一盆,你把它放置在一个角落。不管不问,偶尔浇浇水,没过多久自然也就枯萎了。
其实有没有用心做一件事,结果很明显。
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孩子的教育家长是无法逃避的,必须花费时间正面应对。要知道父母的正面管教好比阳光雨露,孩子是有幼苗,离不开父母的关注和教育。
习惯懒散,缺少养成习惯
孩子成绩路上的绊脚石——懒散的学习习惯。要想了解孩子有没有懒散的习惯,仅仅从孩子的作业本上就能看出,语文本上有的孩子抄写得整整齐齐,有的孩子压根就不会写。
数学本上,有的孩子解题思路一清二楚,然而有的孩子只是一个答案,所以孩子如何对待作业,就会如何对待学习。
孩子养成懒散的习惯多半是和家长有直接的关系,学习中家长过度的帮忙,孩子就会形成依赖,慢慢也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这种懒惰都是家长的纵容造成的。
好的习惯从小就要建立,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妈妈只是一个配角,而自己才是学习生活的主角。
不会学习,一切白谈
孩子不会学习,就算家长再怎么用功也是白谈,我身边不少家长,在孩子没有上幼儿园时,就要求她认字、背古诗。
孩子上学后在学校作业还没完成的情况下,又给孩子报了一大堆的课外班。
这种“填鸭式”教学,让孩子为了学而学,孩子学不会的时候只能选择死记硬背,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其实引导孩子学习是需要科学方法和流程的,抓住孩子关键期,在记忆力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分析问题,孩子通过分析后自己来解决问题,一次的尝试操作,孩子会有出现近一步的理解和感受,这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归纳和总结。
这就是学习成果的呈现,通过这种方法让孩子对比以前的方法,孩子自然也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从不阅读,追求功利
很多家长太过追求功利,他们并不认可孩子看几本书就能把分数提高,就算买了几本书也是奥数练习册、作文选、词语大全等等,根本不知道阅读才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环节。
要想孩子语文成绩好,大量的阅读是关键,书读得越多,孩子的语言思维越发达,识字量以及好句子的积累,慢慢孩子遣词造句,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我们常说的“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因为每一个科目都是语文有关联的。数学中,读题、审题、解题哪一个环节都需要阅读理解能力。
往小的说阅读是各个学科基础的学习能力,往大的地方说,当孩子成长中遇到迷茫和痛苦的时候,励志的书籍可以帮助孩子重新建立价值观和人生观。
没有毅力,快乐教育
近些年来市面上,非常盛行快乐教育和放养教育,但这些教育成果也在逐步地影响到很多家庭。
我闺蜜就是这些教育的理念的追随者,孩子幼儿园期间从来不让孩子接触基础知识,导致孩子上小学后10以内的加减都不会,更是大字不识一个。
孩子上小学的半年里她说最多的话就是,我快熬不住了,辅导作业我真的要崩溃了。
其实在教育的路上,没有毅力的父母是养不出来能够坚持的孩子。
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离不开父母的管束、引导、和坚持,更需要孩子懂得思考和总结,让孩子彻底明白学习的真正含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