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系列15:怎么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今天我来讲下幽默的一个技巧——比喻,也就是怎么有趣的描述事物。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幽默的重要载体,如果你能用一种比较形象,有创意的比喻,就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制造幽默的效果。
林语堂有一句话说:演讲就像女孩的裙子一样,越短越好。这就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比如我以前调侃女孩抽烟时,我会说:你知道吗,你抽烟的样子很好看,像一个人。女孩一般会好奇问像谁?我会回答她说:像鲁迅。
再比如调侃女孩跳舞的时候,我会说:“你舞跳的很棒啊,有没有人说你跳舞就像在做广播体操,非常的标准。”
再比如和人去吃饭,我一般会调侃对方说:“那筷子就算是你儿子,你也得让它歇会是不是,咱们多聊聊天不好吗”。
从上面这些例子能看出来,幽默的比喻,能让死板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让人感到别具一格,出乎预料。
如果提高比喻的能力,建议去看钱钟书的《围城》,里面有许多精彩幽默的比喻。
比如写方鸿渐回国初次拜访苏家时,“他把客堂里的书画古玩反复看了三遍,正想沈子培写'人’字的捺脚活像北平老妈子缠的小脚,上面那样粗挺的腿,下面忽然微乎其微的一顿,就完事了,也算是脚的”。
如写李梅亭要去见公路站长时的衣着,“那根充羊毛的'不皱领带’,给水洗得缩了,瘦小蜷曲,像前清老人的辫子”。
类似幽默的比喻还有很多,我就不多举例了,大家自己去欣赏。
我把比喻单独列出来,作为幽默的一个技巧,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些比喻是没有幽默的效果的?
之前我们说过,人是有习惯和思维定式的,运用比喻的手法也有这个习惯,我们平常比喻的时候,就是以美喻美,以丑喻丑,都有一定的规律。
幽默的比喻就是利用本体和喻体的错位,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了不协调感,让人感到矛盾可笑,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比如这个段子:“上课铃响了,我看见一颗安眠药走了进来。”
这里就是把老师比喻成安眠药,说明老师讲课无聊,或者自己不喜欢上课,一听课就犯困。
老师在我们的印象里,是受人尊敬的,古时候的说法就是天地君亲师,除了前面四个,就是老师最受个人尊敬了,可见这个地位。老师这个职业也是神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嘛。
这里把老师比喻成了安眠药,就把老师的神圣和安眠药的形象形成了落差。
再比如老舍《赶集》里写的一段:爱情的进程是须有柔有刚,忽近忽远,一味的缠磨,有时会惹起厌恶,因为你老不给她想念你的机会,她自然对你不敬。反之,在相当时节休息个三天,你看吧,她再见你的时候,管保另眼看待,就好像三个星期没有看电影以后,连破片子也觉得有趣。
爱情本来也是美好的,神圣的,按照我们常规的思路,大家脑海里肯定是用一个美好的比喻描述它。老舍却用破片子来比喻爱情,神圣美好和粗俗粗糙就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把距离产生美的这个心理现象,描述的非常幽默有趣。
同样的,我们把不那么美好的事物,描述的高大上,也能形成强烈的反差,达到幽默的效果。
比如搬砖叫“长方体瞬间移动师”;
理发的叫“”人体无用副组织群体切除师;
给手机贴膜的叫“智能高端数字通讯设备表面高分子化合物线性处理”。
晒被子叫“利用核聚变放出的高能粒子流,穿过天文单位级别的距离,精准地击杀了数以万计的虫族”
再说个经典的段子,你们以后就知道怎么幽默的描述事物了:
网友问:本科、硕士和博士有何区别?
网友答:儿子写日记「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
爸爸检查时,很不满意地说:「日记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
孩子马.上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赌钱,爸爸在网恋....」
爸爸更不满了,愤怒地说:「看看报纸是怎样写的。一定要提倡正能量,以正面宣传为主!」
孩子再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研究经济,爸爸在研究互联网+生活....」
爸爸看后说,这还差不多,但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你长大了成了硕士研究生,你就知道应该这么写了:「妈妈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动态博弈,爸爸在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供给侧的新兴组合。」
爸爸接着说,要是你打算成为博士,得这样写:「妈妈在研究复杂群体中多因素干扰及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新型「囚徒困境J」 博弈;爸爸研究的是:大数据视角下的六度空间理论在情感供给侧匹配中的创新与实践。」
想用比喻的手法达到幽默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就是要形成这种反差感,归根结底还是想不到的因素。
技巧上来说,本体和喻体反差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美好和丑陋的,神圣和庸俗的,真理和谬误、智慧和愚蠢、严肃和荒诞的等等,然后喻体基本上都属于负面的、荒诞的、禁忌的等等。这个大家在分析段子或者练习写段子的时候,可以多多体会。
想要用好比喻,前提还是得有丰富的阅历,强大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做支撑,以后我们可以聊聊想象力和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