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10寺:在云南边境线上寻缅寺

位于中缅交界处,德宏、普洱与西双版纳一带是中国唯一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地区。与东南亚诸国相似的信仰,在十几个世纪以来参与塑造了这片土地的面貌,赋予了它们迥异于汉地的异域风情。

作者身为历史建筑迷,亲自去当地寻找隐藏其中的南传佛教寺庙,当地人称为“缅寺”。

1.菩提寺

📍芒市

在德宏,人们称缅寺为奘房,“奘”来自缅语,意为寺院。按建筑风格,德宏奘房可分为楼奘与地奘两类。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首府芒市并非热门的旅行目的地,这里有着类似西双版纳的气候与风土,城市面貌却像10年甚至20年前的景洪,少了游客带来的精致商业化,多了些悠闲与质朴。

楼奘指的是傣族传统干栏式建筑风格的佛寺,多见于西南边陲的瑞丽。

芒市菩提街的菩提寺大殿,也采用了干栏式结构,将殿身高高抬起,可惜正在维修缘悭一面。我只好继续往东,来到一街之隔的佛光寺。

2.佛光寺

📍芒市

看寺的大姐看我进来,反而拧亮了殿门前的灯,冲我笑笑然后自去忙碌。我这才想起缅甸的佛寺,也是开放到很晚的,无论何时人们都可以到寺中求取庇护与安宁。

从布局上看,曾是清代同治年间土司官邸的佛光寺与汉地的院落式佛寺很接近,都建有围墙与山门。

但我很快发现大殿是坐西朝东的,跟汉地坐北朝南的习 惯很不一样。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佛陀面向东方悟道成佛,属于南传佛寺的重要特征。

大殿东北方耸立着金色的塔群,16座小塔团团环绕着一座主塔。这种形制汉地少见,在傣族地区却很普遍。

3.五云寺

📍芒市

更能体现德宏地奘风格的是五云寺。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几经沧桑重建,依然保留着汉缅结合的特色。

大殿前门的中心位置有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这是神圣贡品的专门入口,在暮色中透出殿内辉煌的灯火。

和东南亚的寺庙一样,进寺是要脱鞋的,光脚踩在大殿柔软的地毯上。

看着殿内琳琅满目充满家常风味的赕佛贡品以及墙上挂满的僧侣、信众合影,我开始体会到信仰在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分量。

☞实用信息

芒市交通方便,旺季时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发都有直飞航班,与昆明则全年通航。城区不大,菩提寺、佛光寺与五云寺都在市中心的老街上,步行即可到达。

4.勐卧总佛寺

📍普洱市

在南传佛教的寺庙体系里,总佛寺是本地等级最高的官佛寺,统领全境的中心佛寺与村寨佛寺。勐卧则是景谷的旧称。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在南传佛教信众心中,这座普洱深山里的小城是朝觐佛迹的圣地,他们相信佛陀云游四方时曾到过此处。普洱的全国重点文保“傣族南传佛寺建筑群”,全部分布于景谷,所以它也是此行重要的缅寺打卡地。

这座景谷的头号佛寺自1660年起就雄踞于城北的山巅。脚下的寨子虽已换成了钢筋水泥楼房,寺庙也曾多次重修,但庙里依然保留着昔日的氛围。

镇日庙门大开,老人在菩提树下闲坐、打牌,小孩追逐玩耍,就像在家中后院一般自在。

在傣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里,人们生来就与佛寺相伴,男孩子到了七八岁还要到佛寺生活学习,成人后方能获得承认与尊重。

如今佛寺依然承担着传承本族文化的职责,在勐卧总佛寺大殿的回廊上,便挂着学习傣文字母的黑板板书。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送孩子出家为僧的家庭越来越少,寺庙也大都面临着人才荒。

总佛寺最吸引人的建筑是大殿前的两座佛塔,有趣的是一为树包塔,一为塔包树。区别在于前者的塔身被菩提树紧紧包裹,与树干融为一体,后者则是从塔顶上长出了一棵菩提树。

在婆娑的树影下,由一块块被植物根须撑开散落的砖石上,我辨认出了人物与动植物浮雕依然生动鲜活的眉目。

5.雷光寺

📍普洱市

另外两座“国保”缅寺就没那么好去了。它们位于距离县城80公里的永平镇上,到了镇子还得继续往山里钻。

我在永平客运站外找了一辆车,先顺路去了雷光寺。寺里供奉着传说中佛祖留下的脚印,以及泰国老国王供奉的袈裟。

十年浩劫期间寺庙曾被毁,近年重修的大殿已看不出太多古意。

景谷的缅寺大都经历过这一劫难,另一劫是2014年的6.6级景谷大地震,各处寺庙都有不同程度损伤。

6.迁糯佛寺

📍普洱市

深藏于僻静村寨, 迁糯佛寺的牌坊式山门一出场就很隆重。进入寺中,大殿更是富丽, 三层重檐歇山顶在汉地也不多见。

大殿整体是汉地风格,繁复小巧的斗栱遍施青绿油彩。而四周遮阳的围廊以及可以四面开窗的通透殿身,则是适应炎热气候的本地改良。

绕着围廊走一圈, 檐下布满彩金漆木雕,透出清雅的淡金色人物、花草图案,这是傣族传统的金水漏印工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在僧房的廊下歇息的一位老和尚发现了我, 颤颤巍巍走过来打开了殿门,我连声道谢,脱鞋随他进入殿内。大殿狭长而幽深,明显进深大于面阔,这也是南传佛殿的特征,与汉传佛寺大殿正好相反。

佛台是一座十分精致的楼阁式木塔,一层正中端坐着披红色锦袍的释迦牟尼佛。

老和尚看我很感兴趣,似乎也很高兴,用不太流利的普 通话告诉我,佛台曾经被砸坏,这是1983年重建的,只保留了一块原来的木雕板,“但大殿是以前的,地震的时候换了椽子, 梁架都是以前的。”

回到殿外, 我趁机向他请教围廊上摆放的竹扎白象是做什么 用的,比画了半天总算搞明白,原来这就是著名的“赕白象”。 可惜来晚了几日,错过了这年度盛会。

赕白象是南传佛教中重要的法事仪式,举办时间是每年的傣历12月15日之后。活动要热热闹闹持续3天,信众抬着竹扎白象、敲着象脚鼓走村串寨游行,再将白象和其他赕品供奉给寺庙。景谷的赕白象活动在整个傣族地区都很有名。

7.芒岛佛寺

📍普洱市

虽然建筑年代比迁糯佛寺晚了120年,但芒岛佛寺感觉更为古朴。或许是由于地处偏远,经历的破坏与翻新都更少。

殿内外木板壁与藻井上都是贴金漏印图案,从一侧的僧房回望大殿,二三层檐下的彩绘壁画依然保存完好。

正方形的戒堂则是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十余根木柱抬起朴素无华的殿身,与深受汉风影响的华美大殿形成了鲜明对比。

寺庙的布局也很有特色,那就是——没有布局,根据地形地势自由发挥。寺内道路只是简单铺设,一任花木生长,围墙也明显是后来新修的,以前便是与周围的田野、村寨连成一片,无分彼此。

这种不拘一格的佛寺布局,迥异于汉地的规整,契合了热带的丰沛与勃勃生机。从德宏一路至此,能感受到缅寺 在多种文化与建筑风格的合力作用下,变得越来越丰富糅杂, 而芒岛佛寺则是这种融合的最佳例证。

☞实用信息

从普洱(思茅)去景谷最为方便,由普洱五一客运站发车。勐卧总佛寺就在景谷县城中,步行即可。雷光寺、迁糯佛寺 和芒岛佛寺都位于永平镇,可先坐班车到镇上,再包车前往。

车程约3小时 价格大约200~300元,需要大半天时间。

8.西双版纳总佛寺

📍西双版纳

当我来到更南端、历史上距离中央政权更遥远的西双版纳时,发现缅寺中的汉式建筑风格隐约退到了幕后。

甚至连“缅寺”这个称谓都已不太准确,因为西双版纳的佛教并非由缅甸传入,而是早在7世纪时经泰国北部舶来。

版纳的佛寺受泰北影响最大,此外南邻老挝的影响也很明显,连版纳傣语中佛寺的叫法“洼”,也与泰国、老挝的“wat”一致。

景洪市内的西双版纳总佛寺游人如织,这是版纳地区第一座佛寺,有1400年历史,可惜原始建筑已荡然无存,最近一次重建于10年前完成。

对我来说,它实在太过簇新了,想看原汁原味的老建筑,还是得去到乡间田野上。

9.曼宰龙佛寺

📍西双版纳

它的寺塔是我此行所见最漂亮的佛塔,属于南传佛教中少见的亭阁式塔。

塔身共有两层楼阁,每层四面都设有佛龛。塔刹是一座覆钟形小金塔,造型挺拔俊美,白色、金色、红色与孔雀绿的配色摇曳多姿。

寺中大殿的外墙上还保留了7幅清末的彩绘壁画,被称为版纳傣族壁画的代表作,题材大都是民间传说,也有佛传故事。

10.曼短佛寺

📍西双版纳

曼短佛寺的确切建造年代不详,但历史建筑在细节上的考究用心,是后世难以比拟的。

大殿同样覆盖着宽大的重檐与多坡面的屋宇,装饰佛塔、飞龙等脊饰,两端高大的山花墙上描绘着精致的花纹。

檐下长长短短的斜撑尤为可爱,细看是一种象首、 凤身、龙尾的异兽,身上还披着细致的鳞片。

如此珍贵的一座木构古建,不过是当地生活中的寻常背景,围廊下摆着桌椅、茶具,殿外的空地上晒着菜干,竹篓随意搁在一旁,如一幅天成的静物画。

一路行来,缅寺中这种亲切、安宁的氛围,让人最是眷恋。

☞实用信息

景洪的西双版纳客运站有直达勐遮的班车。曼宰龙佛寺就在勐遮镇上,有的地图标为“中缅寺”。勐遮与勐海之间有农村客运小巴往来,可在大路上拦开往勐海方向的车,告诉司机你要去景真八角亭或曼短佛寺,他们就会在相应的路口放你下车。回程可继续搭小 巴到勐海镇上回景洪,车次很多。

不收门票,可随喜一些功德。进入佛殿需要脱鞋,看到佛爷与僧侣要礼敬。

文|谭川遥

图|沐昀

💬

你对云南的印象怎么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