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年 的 那 些 零 食
尘世一朵莲微刊233期
过年的那些零食
1 拧麻花来炸麻花
我家曾经经历的许多个春节,都会隆重地做一样零食麻花。成品麻花的形状,就像姑娘头上的不是很长的那种麻花辫子,只是稍稍放大两三倍而已。
做麻花使用的食材很简单,面粉,砂糖,油脂,鸡蛋,发酵粉,水。
麻花是否有好的口感,在于和面时的材料配比,在于下油锅炸制的油的温度。还在于面的软硬度。
和面时,放一定比例的砂糖,油脂(最好是猪油,没有清油也可),鸡蛋。这几样东西,若是掌握不好,炸出的麻花,不是太软,就是太硬。其中,鸡蛋,油脂起着酥软的作用的,得稍稍多一点。
当然也不是多多益善。记得我有一次和面为了麻花能酥软些,多放了鸡蛋和油脂,结果在搓条成形时,发现那面柔韧度较差,按着切好的条状面一上一下相反方向搓成细条上劲时,竟然会断裂,只好略略搓几下,形成较粗的面条,就开始上下搓上劲成形,结果麻花炸出来,模样胖大,一点也不清俊,让人吃它的欲望都减去了一半。
麻花,因为好吃,方便(过年忙着玩凑在一起打扑克,看电视,饿了,随吃随拿)。往往要炸很多,若非要有个准确的数据的话,那就是现在装苹果的那种大纸箱子,满满一箱子。
搓麻花时,我家的阵势很壮观。姊妹四个,加上母亲,一起围坐在桌子旁边,一边说笑,一边切条的切条,搓条的搓条,摆放的摆放。心情极为愉悦,感觉浑身的细胞都是轻盈的,飘逸的。
近几年,因为街面糕点店铺里有做麻花卖的,且味道还不错,平日里馋了,随时就买着吃了,过年时,就少了对麻花的期盼,细想一下,我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在过年时和面炸麻花了。
2 奶糖,爱你没商量
那日到超市采购年货,看到琳琅满目的糖果,买那样呢?我一时间失去了主意。
事情往往是这样,没有可选的余地时,很简单,不用费思量,想也不用想,去做就是了。有选择的余地时,却是复杂了,很费脑筋,买哪种,都觉得有道理,买哪种又都觉得不是发自内心的意愿:糖果不就都是甜的嘛!
围着花花绿绿的糖果,转了好几圈,结果就选了一样:德芙巧克力。不多,仅仅占了食品袋的小半个空间。但,价钱让一向节俭的爱人咂舌:这么点东西,这么贵?我反驳一句:贵?有你的命贵吗?!咱们平日里又不好吃糖,过年了,吃几块巧克力,还嫌贵,真是死脑筋,OUT了!爱人呵呵笑着,俺们开个玩笑,说个笑话不行吗?
说笑间,我又想起曾经的那些年,过年时吃的糖了。
那时,糖的品种不是很多,常见的就是水果糖,高粱饴,奶糖。
水果糖里边属黑糖最便宜,普通人家,多是买这种糖,哄哄孩子开心就是了。我总是喜欢把这种糖,放在火炉上再加工。糖纸垫在糖块下面,放在热的炉盖上,然后用食指压在糖块上,看着糖块一点点在消融化成一滩褐黄色的液体,仅仅剩下手指可以捻起的一点糖块时,迅速拿起,扯出长长的丝来,然后伸出舌头一点点舔到嘴里,唆着,嚼着,享受着这甜,脆。
这种吃法,一是可以吃的时间长些,二是觉得这样吃有意思好玩。
那种包着玻璃纸的,上面压着菱形花纹的,扁扁的,方形奶白色糖最贵(我们叫它压板糖)。每次母亲派我去买糖时,母总是再三嘱咐,压板糖少买点就行了。
再就是高粱饴,淡红色,软软的,像现在的果冻,但比果冻有韧劲,弹性。我不大喜欢高粱饴,总觉得它像融化的塑料。
奶糖,是孩子们那时最高的向往,虽然那时的奶糖制作工艺的原因,吃起来不像现在的口感那么舒适,但浓浓的奶香味,让人难以忘怀。
记得我刚刚工作的那年,家境好些了,过年买糖时,多买了点奶糖。一伙伙集结起来走家串户拜年的孩子,来家拜年,端出来糖来招待。他们走后,我惊讶地发现,混杂在各种水果糖中的奶糖被挑走吃了,一个也不剩。
3 亲手做的糖,更香,更甜
时光飞逝,对于糖,成人的我,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那种向往。
但,网络发达的今天,糖是如何制作的工艺,方法大幅度曝光。每每看到食材来源方便,制作简单的糖的做法,便萌生了自己动手做糖的想法。
看到过花生粘的做法。尝试做成功后,年年过年时都想做一点,除了自己食用外,还多做一些,分成若干包,馈赠给亲朋好友。看着亲友们吃着糖,眼里闪着新奇激动的光泽,心里很受用。
花生粘的做法很简单。花生粘,实际就是外边挂了一层糖霜的花生。
把花生米慢火炒熟,晾凉后,把红色的皮搓掉。然后,用砂糖熬制糖浆。
熬制糖浆,得有一定的耐心。少量的水在锅里烧开后,把砂糖放进去熬煮。火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雪白的砂糖在滚沸的水中像雪一样融化后,我就不断地用勺子舀起来观察,待舀起来的糖水流动速度缓慢下来,质感逐渐浓厚,糖浆就算制好了。
这个时候,把火关到最小,再把花生倒进锅里,用铲子翻动,争取所有的花生颗粒都沾上糖浆。翻炒一会儿后,透明的糖浆,渐渐泛白,花生上边仿佛铺了一层霜,就可以起锅装盆了。
捡一颗放进嘴里,细细嚼碎,品尝。甜香的味道便溢满口中了。曾吃徐福记的芝麻酥,花生酥,杏仁酥之类的糖,味道也不过如此。自制的花生粘,除了包装,味道可以与之媲美了。
发散性思维的结果,我依法炮制过核桃粘,芝麻粘,吃起来味道都很不错。
那日,办公室同事小申,根据网络里的知识,做了花生牛轧糖,还装进专门买的糖纸包装袋,封口。俨然街上店铺里买的。拿来分给大家品尝。
吃着花生牛轧糖,有同事说:这肯定是王老师做的。好吃。小申一脸无辜地望着我叫道:王老师,你来说吧。我只捂嘴笑,不去澄清这个错误的判断。
咳,可爱的同事们,对于我做的美食,实在是印象深刻啊。却不知道被思维定势所困,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
眼下准备过年的零食,我打算做一些花生粘,核桃粘,自己吃,分点给亲友品尝。我把这视为过年时一种隆重的仪式。
浏览微信,看到圈里的朋友有做花糕的,有做枣馍的,有亲手烤制各种小点心的......那些食物形状,那些色泽,看起来是那么美,那么诱人,心里会升起温馨的暖意。帖春联,一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品尝亲手做的美食,聊天,看春晚,我想,这就是年味吧。
谁说年味消失了呢?无须寻找,年味其实就在这些平凡的细节里,在我们兴趣盎然地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