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无止境,艺多不压身
人生感悟经典发布时间: 19-01-2222:06学习无止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人只有将学习当成终生不弃的习惯,事业才能成功,生活才会有质量,生命才会更精彩,这样的人生是最可贵的人生。而今这个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上升到了历史的最高点。时代呼唤人才,更呼唤复合型的人才。要想在竞争中常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在专一门的同时多学几门技艺。俗话说得好:艺多不压身。
学习是追求完美的过程,追求完美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境界的定位,完美是一个无止境的标准,因为个人在进步,时代也在发展,各个时期趋于完美的标准都会不一样。可完美是一个值得追求的方向,有了这个方向,才会对自己高要求,才会在这种渴望中获得奋斗的动力,才会不断地取得成功。
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之所以发展也是基于人们对生活的不满足,基于一种改造的欲望。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追求完美,对年轻人尤为重要,因为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年轻的群体将来所承受的竞争压力是最大的。追求完美其实是人类社会长盛不衰的主题。
宋朝的大学士苏东坡,年轻时就已经学识渊博,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以后,担心儿子过于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会伤了儿子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两个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回来,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最终有了非凡的成就。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觉得光阴可贵,沉湎于玩乐,等到年老的时候才觉得自己两手空空,一事无成,正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年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是人生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段。虽然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但是要从学习的效果来看,还是年轻时学习的效果更好。
年轻人思维活跃,眼光敏锐,接受能力强。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从前,有一个小和尚自以为学到了很多东西,便不想再继续跟着师父参禅拜佛了,于是就向师父辞行。老和尚并没有阻拦小和尚下山,而是让小和尚拿来一个钵子,然后让他往里面装一些石头,装满为止。老和尚问小和尚:“钵子装满了吗?”
小和尚答:“满了,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老和尚便抓了一把芝麻撒进去,然后晃了晃钵子,芝麻一会儿就不见了,接着老和尚又抓起一把芝麻撒进去,晃了晃钵子,芝麻又不见了。“钵子装满了吗?”老和尚再次问小和尚。小和尚惭愧地告诉师父:“看上去满了,可是还能装下很多东西。”这时,老和尚又取来一只杯子,让小和尚往钵子里面倒水。小和尚看钵子满了,就想停止倒水。
老和尚却说:“不要停,继续倒”,结果钵子倒满了水后,多余的水都溢了出来。老和尚这时候才让小和尚停止倒水,然后问他:“满了还装得下别的东西吗?”小和尚明白了师父的一片苦心。上述两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问很深奥,学习无止境,勤奋能成功。在学习过程中决不能自满自足、妄自尊大,决不能追求形式、做表面文章,决不能浅尝辄止。
而应该虚心向他人学习,正视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力求更好、更完善,否则,只能是一知半解,知之不多,达不到知识的渊博和事业的完美。完美,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习惯,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让人记住人生应该向着美好出发。追求完美,才能让人生渐入佳境。
艺多不压身,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复合型的人才。有一项专长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再多一样或两样技艺便能使人生有更多选择。因为,这个社会是要人去适应岗位,而不是岗位来适应人。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广泛,在接受新东西时就越能触类旁通。相反,知识浅薄且又无所用心的人,即使终生从事一种职业,也难以干出太大的名堂来。企业越来越需要一技多长的人才。虽然,不同专业的知识用处不同,个人应该精通自身专业,但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利用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完善现有的工作。
这是因为在同一个行业系统中,不同岗位的业务联系是紧密的,互补性较强。而且在实际工作管理中,岗位之间的转换调整,也是经常发生的正常现象。当某人从这一岗位调到别的岗位工作时,总有一个重新学习熟悉的过程。也许,原来熟练掌握的东西要搁置起来,而过去业余学会的知识技能却派上了用场。所以,有时间,年轻人多学点知识、多掌握些技能总是有益的。日本著名发明家中松义郎讲过一个故事: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当时至少进化出三种人类。
这三种人类中只有一种才是我们现代人的祖先,其他两种则灭绝了。原来,他们吃的东西不一样。第一种只吃草、树叶和野果,这可以从牙齿化石的形状判断出来。不过,他们灭绝了,第二种人类只吃动物的内脏,这从他们的化石中可以判断出来,因为动物内脏中有丰富的维生素A,所以大腿骨周围积存着石灰。可惜,他们也灭绝了。第三种人类什么都吃,既吃草,也吃野果,既吃动物的内脏,也吃肉,吃可以果腹的一切东西。
他们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延续着生命,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中松义郎的故事雄辩地说明,人类要生存必须吸取多方面的营养,才能保证体力智力的发展,单方面的营养再多也无济于事。这一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对精神食粮的吸收也应当是多方面的,既有文科的,又有理科的和工科的,博大精深,只专不博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专业面过窄已经成为人才发展的桎梏。所以,从物质到精神,大学生都必须防止“偏食。为什么单向的思维方式、单一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呢?
为什么专业面太窄的人将退出社会舞台呢?时代为什么呼唤复合型人才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结构性失业形成规模。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指出,随着新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的到来,全世界将出现七路有明显区别的失业大军,其最重要的一路是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不是你干得不好的问题,而是这个职业被淘汰了。你干得再好也没有什么用。结构性失业使许多造诣颇深的专门人才被挤出竞争舞台。
职业结构的变化将是长期的,所以一技之长只能管得了一时,肯定管不了一世,如果行业因结构性变化而消失,那么诸多行业专才顿时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未来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其二,人类文明由分解走向综合。随着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多门学科的交叉和多种技术的综合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显著特点。人类文明已由原来强调专业分工发展。为强调综合协作,以往细而窄的专业划分与社会发展趋势相悖。所以,大学生要努力训练复合思维能力。
其三,工程问题向“大工程”问题转化。现代工程问题已进入一个社会问题的时代。当代人面临的挑战主要起因于非专业因素。现代工程问题的社会化,就使得狭义的纯工程扩展到广义的“大工程”,采用过去那种仅靠本专业知识去考虑“大工程”问题的思路,要么出现偏差,要么力不从心。21世纪人才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每一个当代大学生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通才,不要再为自己仅有的一技之长而故步自封,沾沾自喜。未来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单一形式的思维方式已无法适应今后的时代,而有复合型思维能力的人将唱主角,当代大学生应专且博,一专多能,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社会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