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子十法有道理

  “养子十法”记载于南宋御医陈文中所著《小儿病源方论》。“养子十法”内容全面,简单易行,养护效果好,受到了历代医家的推崇。

  背暖 陈文中指出后背有肺俞穴,背若受寒则伤肺。《黄帝内经》云:“背为阳,腹为阴。”人的后背属阳。背部毛孔较多,汗常从这里排出,冷风也可以从这里吹入。背部受凉可以表现出很多症状,比如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脖子不舒服、颈痛、咳喘、头痛等等。把孩子的后背暖起来,才可以很好地抵御外邪,减轻症状。孩子若背部受凉,家长可以使用热水袋暖背、电吹风暖背等方法,帮助孩子驱散外邪。

  肚暖 “肚”是脾胃所在的地方,保持肚暖就是保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胃乃“水谷之海”。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赖以生存的能量运化中枢。保持肚子温暖就是为了保护脾胃不受凉。肚子一旦受凉,孩子会出现肚子咕噜咕噜不停地叫,腹痛、腹泻等。睡觉时围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 “寒从足底生,百病凉上起。”足在人体的最下面,中医理论认为“下属阴”,足部非常容易遭寒邪入侵。现代研究表明,足位于肢体的末端,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发凉。足部是许多经络汇聚的部位,穴位众多,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关系密切。如果寒邪由此入侵,就会引起腹泻、呕吐、尿频、尿床等。所以孩子下地行走必须穿袜、穿鞋,不能在地板上光着脚丫走路;另外,睡前用温水给孩子泡泡脚也是暖足的好法子。

  头凉 中医理论有“头为诸阳之会”之说。古语道:“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相对于脚而言,头部的温度较高,宝宝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经头部发散。头部是孩子出汗较多的地方,许多孩子一奔跑就会出现满头大汗的情况。头部易热、不易凉,应保持头部适当的凉爽,有利于为身体散热。

  心胸凉 中医将心归为五行中的火,认为心本就有火的特质。如果穿衣过多,心胸部过热,外热接内火,会导致口干舌燥,腮红面赤。现代研究认为心脏在胸中不停地跳动,肺脏也在随着呼吸而运动,胸部代谢非常旺盛,产热较多,心胸凉能帮助散热。

  勿令忽见非常之物 尽量不要让孩子忽然见到“非常之物”。“非常之物”就是一些孩子平日不常见、容易引起孩子惊吓的人和事物。《诸病源候论》指出“小儿神气软弱”,容易受到惊吓。孩子脏腑稚嫩,不但身体发育不全,心神也较成人怯弱。《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亦认为“(幼儿)或见未识之人,或闻鸡鸣犬吠,或见牛马禽兽,嬉戏惊吓,或闻人之叫呼,雷霆统炮之声,未有不惊动者也”。惊吓会导致孩子精神不安,引发夜啼、癫痫等诸多病。

  脾胃温 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脾胃是喜暖畏寒的。就像自然界中的土地一样,没有足够的热量,万物是无法生长的。脾胃最怕寒凉,温养才是调摄脾胃之道。小儿脾胃常不足,怕寒凉的食物,这个寒凉不单单指生冷食物,还指食物的属性。冰镇饮料、冰激凌、香蕉、西瓜等孩子吃多了会影响脾胃的运化。

  儿啼未定勿便饮乳 孩子在哭闹时会不断地吸入冷空气,如果在这个时候喂奶,冷空气会与奶或其他食物混在一起,进入胃中。如果冷气久久不能消散就会导致宝宝呕吐、腹痛、腹胀。另外,宝宝啼哭时气道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喂奶,万一有乳汁流入气道,还会引起剧烈的呛咳和呕吐,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

  勿服轻朱 轻粉、朱砂虽然有下痰涎、镇静安神的作用,但轻粉、朱砂中都含汞,反复服用此二味药物容易积蓄毒素,引起肝肾功能损害,严重的还会有生命危险。平时不仅轻粉朱砂不能乱服,其他药物也不能给幼儿乱吃。“是药三分毒”,用药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儿科医生或药师。当然,也不能讳疾忌医,孩子真的生病了,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用药。

  宜少洗浴 陈文中在《小儿病源方论·卷一·养子调摄》中提倡“频揉肚,少洗澡。”传统中医观点认为,孩子出生后一周岁以内,尤其是刚出生的第一周内应当少洗澡。明代万密斋《育婴家秘》指出“(小儿)如草之芽兮,贵于调养;似蚕之苗兮,慎于保全。”一周岁以内的小儿,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未经历寒暑,身体软弱娇嫩,无法承受反复洗澡带来的刺激,多次洗澡会增加孩子受凉生病的机会。当然,这种观点的形成与古代保暖措施缺乏是密切相关的,现在保暖措施以及条件大大改善了,洗浴的次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孩子刚打完预防针后不要立刻洗澡,以免洗澡使针口污染;出现频繁呕吐、气喘、气促或其他明显不适时暂时不洗澡;皮肤受损的时候暂缓洗澡,以免污染创面;孩子刚吃完母乳后或吃完饭后不要马上洗澡,建议最少休息半小时以上再洗澡。

  古人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意思是说,为人父母者,如果不懂医学知识,尤其是育儿知识,那不是真正的慈爱。孙思邈感叹:“医有十三科,最难莫于小儿也。”平时应注意对孩子进行正确养护,让孩子不生病、少生病。

  “养子十法”是古人在育儿方面的经验总结,其涵盖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到了小儿的穿衣、起居、喂养、内外调养、安全用药、精神调护等方方面面,时至今日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古人的育儿智慧令后人敬佩。“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倘若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认真遵循“养子十法”,孩子将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快乐地成长。(柯旭)

(GJM)

(0)

相关推荐

  • 古人“养子十法”你知道吗?其中蕴含着什么中医道理?

    LILI 红龙丹心幸福家 今天 古人云:"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意思是说,为人父母者,如果不懂医学知识.尤其是育儿知识,而盲目地去照顾.养育孩子,那不是真正的慈爱.笔者为大家 ...

  • 古人养子十法你知道吗?其中蕴含着什么中医道理呢?

    导读:"养子十法"记载于南宋御医陈文中所著<小儿病源方论>."养子十法"内容全面,简单易行,养护效果好,受到了历代医家的推崇. 背暖 陈文中指出后背 ...

  • 古人倡导的育儿“养子十法”是蒙尘法宝,收藏起来!

    父母遵循"养子十法",孩子将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祖国中医其独特的育儿方法,尤其以古人所倡导的"养子十法",实用.科学.而且经典 ...

  • 中国古人延年益寿十法!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 ...

  • 宋代著名医家陈文中在《小儿病源方论》提出“养子十法”,宝妈们必看

    宋代著名医家陈文中在<小儿病源方论>提出"养子十法",宝妈们必看. 玉衡中医宗柏已关注 0.2712018.06.27 20:29:14字数 1,214阅读 330 图 ...

  • 古人养生十法

    宋代养生家陈直著有<养老奉亲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老年病学专著.其中一篇文章名为<述齐斋十乐>,简述了老年人的10种保健方法.虽然其中一些方法不一定适用于现代人,但基本精神仍具 ...

  • 中医育儿的养子十法,必须收藏

    祖国中医医学有其独特的育儿方法,尤其以古人所倡导的"养子十法",精辟科学地总结出养育宝贝的实用经典,值得我们借鉴. 1.背要暖 俗话说:"要欲宝贝安,三分饥和寒" ...

  • 古人练功十法

    一 冷水鼻吸法 晨起站立,左手护于后腰,右手持水瓢(或茶缸),舀水至溢满,此后微微恭身,用鼻吸水,待水吸到眉间,头身朝后仰,略略停住,此聚气凝神.少顷,猛然将水从鼻腔喷出,连续三至五次.此法久练,可抵 ...

  • 养子十法

    养子十法 著名的养子十法,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极有现实意义. (一)要背暖 肺腧在后背,受凉之后特别容易引起小儿咳.嗽.喘.呕,故宜温暖. 中医认为背部为诸阳经所行之处,风寒之气易从背俞穴进入人体而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