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救命,新生儿也开始服中药,结果……

新生儿感染并高热惊厥
Vaccination

患儿,女,1天,初诊时间:2016年8月19日。

其母孕38周,胎膜早破15天,新生儿即重度感染,高热不退伴抽搐8小时。诊时见患儿急病面容,口唇偏紫暗,四肢时有抽搐,指纹透关射甲,高热不退已持续8小时,体温38~39℃。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 24.16×10^9/L

红细胞 5.15×10^12/L

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19.32×10^9/L

单核细胞绝对值 1.76×10^9/L

血红蛋白 168.00g/L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 61.20fL

红细胞平均体积 101.40fL

血小板 304.00×10^9/L

西医诊断:①新生儿细菌感染;②高热惊厥。

中医诊断:小儿急惊风。证属邪实正虚型;治宜疏风解痉,寒温合法。

药物组成:炙麻黄2g,熟附子4g(先煎),防风3g,柴胡5g,黄芩5g,党参8g,白术8g,茯苓8g,陈皮2g,鱼腥草6g,北杏仁5g,炙甘草5g。3剂,每日1剂,水煎喂饲。同时西医予吸氧、营养支持等治疗。

服1剂热减痉退,2剂发热消失、口唇转红润,3剂面色有神、指纹转常。

2016年8月28日二诊:改四君子汤加味以健脾胃,益肺气。药物组成:党参10g,白术8g,茯苓10g,怀山药10g,陈皮3g,苏叶3g(后下),麦芽8g,谷芽8g,炙甘草5g。6剂,每日1剂,水煎服。经上方调治后,患儿精神良好,纳食渐增,血常规指标转常,诸症向愈。

作者按:

新生儿感染是造成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其感染严重时,体温明显升高则可发生惊厥,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其症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甚至可威胁小儿生命。中医谓之“惊风”,又称“惊厥”,俗名“抽风”。

古代医家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如《东医宝鉴·小儿》云:“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释谜·惊风》曰:“小儿之病,最重惟惊。”一般认为,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气血未充,极易感受时邪,由表入里,邪气嚣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甚则入营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出现高热神昏、抽风惊厥、发斑吐衄,或见正不胜邪,内闭外脱。其主要病机是热、痰、惊、风的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主要病位在心肝两经。

本案中患儿出生仅1天,大脑发育不全,外邪入侵而不觉,故致此病。方中以小柴胡汤合三拗汤加鱼腥草从太阳、少阳二经施治,意在清宣毒热,使邪气外散而解。四君子汤有扶正固本,增强小儿抗病能力作用。在大热大惊之病而敢用附子者,一由于新生儿神经、免疫功能不健全,所谓先天之本不足,故需急护;二者,附子能够强心,防止高热诱发小儿心衰之变,以求“先安未受邪之地”。此案辨治“哑儿”,重视扶养太阴、少阴二经正气,寒温合法为当,经方合用为善,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令人击节赞叹!

本文摘自《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

……以下是广告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