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食物营养损失的烹饪5大忌,你都知道哪些?不知道的请收藏
烹饪可以使食物变得美味可口,让人感觉进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也有助于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是,如果烹饪方式不当,就会让营养素大量流失,使食物滋养身体的功效大打折扣,甚至使食物变成危害身体的毒物。下面介绍几种家庭常见的烹调方法,专家支招告诉你如何才能留住五谷蔬果中丰富的营养宝藏。
第一忌:久炒蔬菜
后果:维生素C变少
炒是中国菜肴烹饪的基本方法,分为干炒、软炒、生炒、熟炒等四种,多是将挂糊或者不挂糊的原料放入有底油的锅中炒至半熟,再放入辅料或调料翻炒而成,这种烹调方法制成的菜肴汤汁少,口感脆嫩。
炒对大部分营养素没有太大的影响,然而却对维生素C的破坏较大。如果是干炒,还会使蛋白质严重变性,从而降低其在人体中的消化吸收率。
专家支招
蔬菜中大多富含维生素C,因此炒蔬菜时最好急火快炒,即用高温短时间快炒,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
因为淀粉具有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炒菜时可用淀粉进行勾芡,使汤汁变得浓稠,从而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炒菜时不要过早放盐,过早放盐不仅会使加碘盐中的碘分解掉,还会使锅中出现较多菜汁,影响成菜的色泽和爽脆口感,同时一些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也会随着汤汁溶出。
炒蔬菜前应将蔬菜上的水沥干,一是防止溅油,二是防止炒制过程中水分越来越多,可溶性营养成分流到汤汁中,影响成菜的营养价值和口感风味。
第二忌:水煮蔬菜
后果:水溶性营养物质大量流失
煮是将各种材料放入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用不同的火候将其煮熟,煮的特点是食物口味鲜嫩、不油腻。
煮对糖类和蛋白质能起到部分水解的作用,也常使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解于水。例如,青菜放在水中煮20分钟,其中就会有30%的维生素C被破坏掉,30%溶解于水中;如果在煮的时候加碱,那么几乎全部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都会被破坏掉。
专家支招
绿叶蔬菜水煮烹调时,最好先将水烧开,再放入蔬菜,并尽量缩短焯烫时间,以免营养流失。此外,焖煮时间过长的蔬菜所含的硝酸盐会形成亚硝酸盐,食用后容易引发中毒或致癌,因此不宜食用。
在煮制根茎类蔬菜过程中最好盖好锅盖,防止水溶性营养成分随蒸气跑掉。
第三忌:高温久炸
后果:各类营养素被严重破坏
炸是指将原料经过挂糊或者不挂糊,投入油锅中使其快速变熟的烹制方法,不经挂糊者有外香酥、肉熟嫩、清香扑鼻的特点,经过挂糊者有酥、香、肥、嫩的特点。
由于油炸的温度较高,几乎对食物中的全部营养素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它会使蛋白质变性,使脂肪失去作用,因此它是造成营养素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烹调方法。此外,油脂反复使用会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甚至致癌的物质。因此,应尽量少食用油炸食品。
专家支招
油炸前可以在原料表面裹一层淀粉或面粉制成的糊,即挂糊炸制。这样就可避免原料与热油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保护原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这种方法炸制的食物不仅使营养有所保留,还会使食物呈现较好的风味和色泽。
第四忌:明火烤制
后果:多食易伤胃致癌
烤是指将原料经过腌渍或加工成半熟制品后置于烤具内,用明火、暗火等产生的热辐射进行加热的烹饪方法,由此分为明火烤和暗火烤。
明火烤即在火上直接烤原料,由于受热分散,烤制时间一般较长,因而对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以及脂肪的破坏性较大。明火烤的食物一般性质偏热,而使用孜然、辣椒等热性调味品会使食材辛辣刺激,人食用后会大大刺激胃肠道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损伤消化道黏膜,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此外,明火烤的食物中还会产生致癌物质苯并芘。
暗火烤又叫烘,将原料置于保持高温的烤具内,由于原料四周基本受热均匀,一般较易烤透,同时营养素破坏的程度较明火烤小些。
专家支招
烤制食品时温度不要过高,时间也不宜过长,可用铝箔纸将食物包起烤制,食用时撕掉铝箔纸,即可避免吃下致癌物。
一旦烧焦,一定要将烧焦部位扔掉,不可食用。
吃过烤制食物后1小时可吃些香蕉保护胃壁,香蕉含有的抗癌物质能中和烧烤中大量的致癌物质。
第五忌:多盐腌制
后果:多种疾病不请自来
腌是指用糖、盐等浸渍食品的法。腌制食品往往风味独特,可以增加人的食欲。
蔬菜在腌制过程中,维生素C会被大量破坏,制成后,维生素C的含量几乎为零。此外,在腌制过程中往往会加入大量的盐,常食不仅会损害胃肠道黏膜,还会对人的肾脏造成负担,增加罹患胃肠炎症和高血压的危险。而腌制食品中含有的亚硝酸盐还可诱发癌症。
专家支招
可以在腌制过程中加入大蒜、姜、鲜辣椒、洋葱等配料,降低亚硝酸盐水平。腌制完的食物最好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保存,不但可以延长保质期,还可以使其免受细菌侵染。腌制食品在腌制2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基本为零,所以应在腌制的一个月后再食用较为安全。
吃腌制食品时,可以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不但可以减弱腌制食品的致癌性,还可以为人体补充流失的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