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七步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三孔“七步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是指利用腹腔镜技术,在腹壁放置3个戳卡,采用7个步骤,沿着胃大弯的曲度做一个袖状或筒状胃,减少胃容量,并利用胃的内分泌调节机制来减轻体质量或治疗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本文将结合手术视频详细介绍三孔“七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第一步,体位布局和戳卡位置 :
(1)体位布局:患者仰卧,呈“大字”分腿位。主刀站在患者双腿之间,扶镜站在患者的右侧,另一助手站在患者左侧。器械护士在患者左下肢旁,主显示器位于患者头部。
(2)戳卡位置:脐部设 10 mm戳卡作观察口。左锁骨中线平脐交界处设5 mm戳卡作为主操作孔,右锁骨中线平脐交界处设12 mm戳卡作辅助操作孔和切割闭合器的操作孔。注意左右手术操作孔的位置可根据患者的身高、腹壁厚度、原有瘢痕位置、术者位置、腹腔镜头长度、超声刀长度、器械长度等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步,确认幽门,分离胃结肠韧带:
进入腹腔,探查肠管是否损伤,腹盆腔脏器情况。在巡回护士协助下,用36 Fr胃导管将胃内气体或内容物排空,然后退出。确认幽门环的位置,在距离幽门环 2~6 cm处做标记,用超声刀开始行胃结肠韧带游离。注意可先从胃大弯中部进行,较易操作。进入网膜囊后,继续沿胃大弯向上游离至食管胃交界处,向下分离至标记处。注意游离时,在胃网膜左右血管弓内进行,勿损伤血管弓。
第三步,分离胃底,暴露左膈肌脚:
往上游离胃结肠韧带至胃脾韧带,凝断胃短血管。注意避免太靠近胃壁,同时避免造成脾脏损伤或出血。继续向上游离暴露食管胃交界处和左膈肌脚。注意避免损伤或切断膈肌底部膈血管。
第四步,分离胃后壁:
分离胃窦后壁时,注意勿超过距离幽门的标记处,勿损伤胃网膜右血管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分离胃中部后壁时,应在胃后壁和胰腺体之间的膜结构进行,勿损伤胃左动脉。
第五步,切割胃大弯,制定袖状胃:
在主刀协助下,巡回护士将 36 Fr胃管插至幽门部标记处,即起始切割点在距幽门 2~6 cm处。为减少狭窄,切割时保持胃外侧对称牵引。最后的切割应在食管胃交界处的脂肪垫外 1 cm;食管胃交界处的血供差异,太靠近食管,会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注意根据胃壁的厚度来依次选择不同高度的钉仓。
第六步,加固胃切缘,复位大网膜:
从胃底切缘开始,从上至下,用可吸收倒刺线连续缝合胃浆肌层并包埋,以减少出血或术后胃漏的风险;注意缝合时,勿钩到胃壁的血管,进针不能过深,以免出血或胃内出血。加固缝合胃切缘时,勿拔出胃管,以免引起狭窄。
第七步,取出标本,缝合戳孔:
在观察孔取标本时避免污染脐部切口,应用标本袋装好标本再取出。为了防止胃内出血、狭窄或胃漏,术中可行胃镜检查明确。在腔镜直视下通过10 mm脐孔取出 12 mm戳卡并用疝修器缝合,以防止戳卡孔疝的发生。直视下取出戳卡,关腹缝合皮肤,手术结束。
总之,三孔“七步法”的优点是比传统的四孔和五孔,应用更少的孔,可减少术后切口疼痛以及具有美观等优点;整个手术步骤清楚,不容易出错,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手术过程流畅,手术时间缩短;步骤清晰明确,过程简化,有利于缩短学习曲线。
●术 者 介 绍 ●
王存川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暨南大学微创外科研究所所长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国际外科医师学院院士
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会员
国际腹腔镜内镜医师学会会员
亚太疝学会终身会员
美国代谢与肥胖外科学会会员
卫生部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广州)主任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培训基地(广州)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候任主委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微创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20余种专业医学杂志编委与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