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
01
有个词,叫宏大叙事。最近这个词比较高亢嘹亮。
我这两天在想,有庙堂文学,有民间文学,那么与宏大叙事相对应的,应该是渺小叙事,或者是卑微叙事?
于是想起来余华的《活着》。
据说,《活着》是最近十几年来最畅销的中国现代小说,在各种排行榜畅销榜上,始终排在首位,已经出版了3000多万册。
也因为此,作家余华一直是版税榜上的第一名。以至于连余华自己都说,他是靠《活着》活着。
如果3000万册的数据是真的,那就相当于每三个中国人里,都有一个人拥有这本书。
那么,《活着》是宏大叙事,还是卑微叙事?
福贵那么卑贱渺小的人生故事,应该算是卑微叙事吧?
02
如果《活着》是卑微叙事,那么,鲁迅的《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又是什么?
据说,是刘震云说过,鲁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父亲的形象,阿Q;一个母亲的形象,祥林嫂;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孔乙己。
其实,我倒更愿意认为,如果说父亲的形象,我更愿意应该是闰土,以及华老栓。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应该是夏瑜,还有在每部小说里都出现的那个曾经呐喊曾经彷徨的“我”。
03
有人在这幅图片下面调侃:
日本文学: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想死。
中国文学:我才不想死,我要活着。
网络文学:卧槽,笑死。
轻小说:关于我不想死但是转生到异世界这件事。
中国庙堂文学:臣该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向天再借五百年。
中国武侠小说:死道友不死贫道。
韩国文学:你猜我死没死?
拉美文学:我死了,我装的。
04
《诗经》是中华民族歌唱的先声,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这里面,风雅颂。风是国风,是民间歌谣,歌唱生活、爱情、仇恨。应该算是最早的民间叙事,卑微叙事,渺小叙事。
雅和颂应该算是宏大叙事,是庙堂文学的起源。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对比:
一条大河——在河之洲;在水一方。
风吹稻花——参差荇菜;蒹葭苍苍。
姑娘小伙——淑女君子;所谓伊人。
于是忍不住感叹:乔羽真聪明,乔羽太聪明了。
《诗经》开创了中国文学赋比兴传统的先河。一条大河,千年而下,我们都被这条大河滋润,养育。
你会发现,最后的最后,一定是卑微叙事的声浪盖过了所谓宏大叙事的喧嚣,所谓庙堂的歌吟。
因为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因为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敌人来了有猎枪。
因为对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来说,活着,就是生生不息。
05
网络上这一阵子最火的视频是这一段,被誉为是现实版的《活着》。
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以为是演员表演的。觉得编导真敢编啊。
但看最近这一段的势头,很多人都在讨论,又似乎不是编的。
很感慨,令人唏嘘。
我知道现实生活里,类似的苦难很多,那个跳钢炉瞬间汽化的人,那个不惜喝农药来自证的人,那个不惜自残自证的人........
视频里面这个饱受命运苦难折磨的大哥,很乐观,说他最喜欢看电视,看新闻联播。
写到这里,脑海里突然跳出鲁迅的《无题》诗: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