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1

六边形玉器庙底沟二期文化孔径6.7、孔深3.8 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146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钙化严重,有深褐斑。六边形,中间为大圆孔。三个边为直边,三个边略弧,管钻穿孔。形状与高领璧接近。

玉综庙底沟二期文化宽7.3-7.5、孔径6.2、高4.2、射高1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5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泛白,有黑斑。中心孔为管钻而成,四个外壁面各有两道凹槽。

玉璇玑庙底沟二期文化孔径6.2、中心厚度0.5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100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周边有钙化现象,抛光较好。平面为方形,中间为大孔。由孔向边缘逐渐变薄,断面为楔形,四牙边刃明显。两面均有线拉切的痕迹。中心孔为管钻,两面对钻而成。

方形玉器庙底沟二期文化长11.7、宽11.2、孔径6.1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150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玉,有黑色斑。整体长方形,中心有孔,在右上角有一个单面钻成的孔,右下角破损。

联璜玉壁庙底沟二期文化直径21.5、孔径6.8、厚0.4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155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玉质较好,抛光。由两个成形对开的玉璜拼合而成,两件璜纹理部位相同,结合部的两边有穿孔,分单面钻和双面钻两种。

玉环庙底沟二期文化直径10.3、孔径6.3、厚0.5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29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泛黄,有糖色,抛光。外缘不规整,两面均有片状工具的切割痕迹,内孔的边缘有打孔时留下的旋转痕迹,靠外缘有一个穿孔。

玉璧庙底沟二期文化直径16.6、孔径6.7、厚0.5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30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抛光。外缘不规整,内孔由管钻双面对钻而成。

玉璧庙底沟二期文化直径17-17.5、孔径7、厚0.5厘米 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96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抛光。由边缘向中心渐厚,外缘不规整。

石刀庙底沟二期文化背部长24.8、刃部长25.4、宽6.1-7.3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蔡地146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深灰色,磨光。背部平直,刃部内弧,靠背部有二个单面钻成的穿孔。一面有朱砂痕迹。

玉刀庙底沟二期文化宽24、中部高15.8、孔径2.5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110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象牙黄色,抛光。刀整体呈不规则凸形,背部微弧,刃部凸弧。靠背部有三个穿孔,均为单面钻成。

兽头形玉饰庙底沟二期文化高1、宽2厘米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87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玉,抛光较好。圆雕,面部轮廓不明显,背部平整,两侧有斜穿孔,中部有一个贯穿上下的直孔。应为缝缀的饰品。

玉钺陶寺文化长15.2、背宽7.8、刃宽9、厚1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墓地518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抛光。梯形,刃部呈弧状,右上部略残损。

玉钺陶寺文化长19.5、背宽7.1、刃宽8.3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墓地48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灰色,抛光较好。整体梯形,背部平直,刃部略弧,双面刃,上部有一个两面对钻的小圆列

玉钺离寺文化长11.2、背宽5.4、刃宽6.4、厚0.5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基地153号基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深退色,有白色沁斑。梯形,刃部较宽,双面刃,上部有一个双面对穿的圆孔。

玉钺陶寺文化长13.5、背宽8.3、刃宽9.3、厚0.8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墓地410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灰褐色,地光,一面有土锈。梯形,双面刃,刃部斜直。单面穿孔,孔上方有管钻错位游移痕迹。

玉环陶寺文化直径12、孔径7、厚0.4 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墓地47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有深蓝色斑、抛光较好。出十时有断碴,断碴两边有一对二穿孔,说明在当时使用的过程中就断裂并修复再使用。

联璜玉擘陶寺文化直径11-12、孔径6.2、厚0.2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墓地483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泛黄。由六块有穿孔的玉片组成,其中五块玉片为同一块玉料剖解而成,纹理、色泽、玉斑相近。整体抛光,穿孔均为单面钻孔。

玉刀陶寺文化背长20、刃长23.5、宽5.1-6.9、厚0.5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墓地153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有深蓝色斑。整体梯形,四边均有刃,双面刃,下边的刃部内弧,上部有两个穿孔,孔为单面钻成。

玉刀陶寺文化背长32.6、刃长33.8、最宽6.9、厚0.5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墓地358号慕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灰褐色,有白色沁斑。整体梯形,刃部较宽,直刃、上部有一大一小穿孔,大者单面穿,小者双面穿。

玉刀陶寺文化背长22.1、刃长22.4、宽5.6—6.9、厚0.3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墓地58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全部钙化。上下均有刃,靠近背部有两个对钻圆孔,其中一个圆孔上有一道装柄的痕迹。

压环陶寺文化直径4.5、孔径2.1、厚0.3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墓地136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色,抛光极好,晶莹温润。断裂后缀补再用,两端各有一个穿孔,孔为单面穿。

玉璜陶寺文化长6.7、厚0.4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墓地1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色,有黄色土沁。半圆形,两端各有一个双面对钻穿孔。

玉璜陶寺文化长4.6厘米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下靳墓地47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色,有白斑。应是以断裂的环再加工制成。两端有两面对钻的圆孔。

玉琮陶寺文化高2.5、孔径5.8-6.2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1267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豆青间白色,表面光润。圆琮,单节,无射。外周以竖向刻槽分隔为宽、窄相间的八段,较宽的四段弧面上各磨出横向槽三道。

玉琮陶寺文化高1.4、孔径6.1-6.2、射高0.5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1271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暗绿色,夹杂白色晶体。圆角方形,中孔圆形,只一面出射,或可称为"半琮"。

玉琮陶寺文化高3.2、边长6.8、孔径6.3、射高0.3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3168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褐间黑褐色,器表温润光滑。单节,外方内圆,四面微显弧形外凸,矮射,四面中部有竖向带状浅槽,其两侧有对应的横向线状槽三道。

玉钺陶寺文化长15.7、宽4.9-5.6、厚0.7、孔径1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2035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白色,杂有褐色或黑色斑纹。柄端稍窄于刃端,长方形,弧刃。孔为单面管钻。两侧近柄端与孔对社部位各磨出一个缺口。出土时,孔内、孔周及缺口处有红彩痕迹。

石钺陶寺文化长14.7、柄端宽10.5、刃端宽11.6、厚0.7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3073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灰色间白色,表面光滑,两孔内及孔周遗有红彩痕迹。梯形,刃部平直,但未出刃。近柄端的主孔,孔径1.3、外径1.5厘米;近中部一侧的旁孔,孔径1.7、直径2.15厘米,均为程钻单面钻成。

玉钺陶寺文化出家7.8、刃端觉出土,现藏于中国任端,长方形,弧刃,两侧长边磨成薄刀状陶寺文化长 16.8 柄端密7.8、刃端宽9、厚0.4 厘米业不发事必县陶寺遗址3168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四自我发式视色斑纹,局部呈墨绿色。柄端稍窄于功端,长方形,弧刃,两侧长边磨成来然后m外关孔为程钻单面钻成,直径1.2、孔径0.8厘米一侧还有三个稍大的散孔,亦角而状共完话为缘,另两孔在近中部套合在一起,孔径1.3-1.5 厘米。出土时,三散孔中都将成共一先r世成片同孔周钱体厚薄相当,颜色、纹理接近,合缝严密,套合的二孔中的嵌片也连光性寒

玉钺离寺文化我长19.2、柄端宽7.7、刃端宽9.4、厚0.35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1265号基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橙黄色,半透明。梯形,平刃,柄端稍残。有大小相同的三个孔,均用程钻单面钻成,紧靠柄端的一孔已残。

玉钺陶寺文化长12.6、宽4.7-5.3、厚0.3、直径0.9、孔径0.7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1265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引白色,半透明。近似梯形,惟左边缘略弧线形,右边缘内曲∶近柄端单面钻成一孔;刃部圆钝,不n 使用痕迹。

玉梳陶寺文化高10.2、顶宽5.75、下缘宽6.5、厚0.5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1267号基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灰绿间浅褐色,并杂有绿色斑点。梯形,上、下缘稍显弧形,下缘磨出竖槽10道,形成梳齿11枚。

玉圭陶寺文化高17、宽3.7-4.9、厚1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1700号墓出土,现藏于中目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乳白色,表面光润。上端呈等腰三角形,两翼相解作钝刃状;两侧边缘圆钝,底端略窄而平直。

玉璧陶寺文化直径12.5、孔径6.2、厚0.2-0.3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1423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侧呈深浅不一的褐色,另一侧呈白色杂浅褐斑纹,表面光洁,半透明。孔径相当外周直径的二分之一,璧面的内、外缘均作直边。

玉璧陶寺文化直径13.2、孔径6.8、厚0.25-0.3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墓葬区采集,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豆绿色间褐色,表面光润,半透明。孔径大致相当外周直径的二分之一,璧面内、外缘均为直边。

玉壁陶寺文化直径11.6-119、孔径6.6、厚0.4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慕葬区采集,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墨绿色,边缘半透明。孔径大于外周直径的二分之一。壁面的内缘刃状边,外缘直边。壁面上对钻一孔,且外缘局部对称部位呈斜线状,显现出同其他壁环不同特点。

玉环陶寺文化直径4.8、孔径3、厚0.4 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墓葬区采集,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淡绿色,半透明。形制规整,环体底面平,另一面呈弧状,内、外缘均作刃状边。

联璜玉璧陶寺文化直径10.9-12、孔径7-7.75、厚0.25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3033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浅褐间蓝色,表面光滑,半透明。由五节璜对合而成,每节璜的两端各钻出一孔,有二节璜的中部及另一璜的边缘又各出一孔,皆单面钻成。就整体而言,中孔及外周均近椭圆形。

玉骨组合簪陶寺文化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2023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半圆形穿孔玉片∶长4.9、厚0.55厘米;长条形坠饰∶高7.9、宽0.7-0.8、厚0.1-0.3厘米;"L"形穿孔玉片∶高3.3、宽1-1.2、厚0.2厘米主要组件出土于墓主颅骨上方,包括骨簪1件、玉饰3件,绿松石嵌片60余枚。其组合方式为∶骨簪端头从下方插入半圆形玉片的圆孔中,而半圆形玉片的上面另嵌入"L"形玉片,上、下两面堆积一定厚度的起固定作用的胶状物,在胶状物表面嵌满绿松石饰片。"L"形玉片上端的小孔穿绳,用以悬系长条形坠饰。

玉琮陶寺文化高2.85、边长5.1、孔径4.4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Ⅱ区2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青绿色,局部有杂色。正方形、无射部。中孔不甚规整。

玉钺陶寺文化网o刃宽10.8、有现二82号蔡出土,现藏于山抓边钝刃,无使用痕迹。背部直边。两长边长22.9、刃宽10.8、背宽8.8、厚0.7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Ⅱ区2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糖色,杂有波浪状纹理。出土时装有漆木柄。窄长梯形,弧边钝刃,无使用痕迹。背部直弧壁。两长边直壁。上部对钻圆穿一个。

玉钺陶寺文化长13.5、刃宽2.6、背宽3.4、厚0.6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ⅡI区2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多名色刃部杂褐色斑。出土时安有漆木柄。窄长条形,直边偏功,无使用痕迹。背部直边。上燃单钻圆穿。

玉钺陶寺文化长16.6、刃宽5.1、背宽4.3、厚0.3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ⅡI区2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售色,局部杂深褐色斑点,光泽油亮。窄长梯形,直边偏刃,除个别缺豁外几乎没有使用痕迹。正面微凸,背面平。尾端有两个单钻孔。

玉璧陶寺文化直径15.6、孔径6.6、厚0.75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I区2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黄白色,杂大量棕褐色杂质。内缘直壁,外缘弧壁。

兽面形玉饰陶寺文化高3.4、长6.4、厚0.2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Ⅱ区22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月白色,光泽如蜡。正面微凸,背面平。边框、眼眶、眉线有线条装饰,比较模糊。下端有一小圆穿。

璜形玉佩陶寺文化长9.25、宽3.05、厚0.15-0.18厘米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I区2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1对。白色,杂棕褐色。大小一样,形制完全一致。整体如璜,但仅一端有单钻圆孔。头端开槽如口,拱背部有扉棱四个,仿佛龙形。

玉圭新石器时代高21、宽4、厚0.1厘米山西省侯马市煤灰制品厂东周祭祀遗址132号坑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牙黄色,抛光极好。整体为圭形,上宽下窄,下部有一个圆孔。正面的圆孔上为两组弦纹、宽凹槽相间的纹饰,纹饰以上阴刻一只昂首挺胸展翅的鹰。背面平整。

玉钺新石器时代长20.6、背宽11、刃宽13.1、厚0.4厘米山西省黎城县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青玉,有沁斑。保存完好,整体呈梯形。两边内弧,有齿阑,平背,刃略外弧,靠背部的中间有孔。两面饰神面纹。

玉钺新石器时代长17.2、背宽9.7、刃宽10.5、厚0.3厘米山西省黎城县出土,现藏于山西博物院。青玉,有沁斑。整体为不规则梯形,背部倾斜,斜刃,两边略内弧,有齿阑,中间靠背部有一钻孔。素面。

三孔玉器新石器时代长36、宽3.2、厚0.67厘米山西省柳林县出土,现藏于柳林县文物旅游管理所青玉,有沁斑。整体长条形,有三个钻孔。素

鸮形玉佩商代晚期高7、宽4.2、厚0.4 厘米山西省浮山县桥北墓地18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色。扁体,高冠,勾嘴,尾与身、头向后弯曲,冠、翅、尾、足满饰纹饰。

鹰形玉饰商代晚期长5.5、宽2.4、厚0.5厘米山西省浮山县桥北墓地18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灰白色,浸蚀严重。扁体,高冠,勾嘴,竖长尾。

玉调商代晚期长7.2厘米山西省浮山县桥北墓地1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色。椭圆柱状体,柄首略细,近首处两面钻出一椭圆形小穿孔,孔下窄侧锯出一深凹槽,往下为一周意凹旋纹,下半部略呈弯锥体,尖部也在窄侧锯出一凹槽,另整个玉憾宽侧磨出四条浅凹槽。

玉饰高代晚期直径2.4、孔径0.6、厚0.65厘米山西省浮山县桥北墓地18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色。平底,顶部隆起,中有穿。

兽头形玉饰商代晚期高2.2、宽1.9、孔径0.5-1厘米山西省浮山县桥北墓地18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玉,呈褐色。作方形兽头,睁眼闭嘴,耳中有对钻孔。

鹿头形玉饰商代晚期长3.6、高3.2厘米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玉,呈墨绿色,圆雕。双角,圆眼,双耳向后,口微张,颈部有一孔。

(0)

相关推荐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部分2

    鸟形玉饰商代晚期 长3.3.宽1.65厘米 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玉.扁平体.尖喙,圆眼,双翅,宽尾.嘴部有一孔. 鱼形玉佩商代晚期长5.3厘米 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 ...

  • 【古玉精髓】古代玉牛欣赏,让您牛年转乾坤

    牛年行大运,牛气冲天.在中国历史上,牛对于农耕之人来说不可谓不是最重要的动物之一.元朝农业专家王祯在<农书>中说:"农为牛本,有功于世". 西周早期 玉牛 中国国家博物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5)河南部分3

    鹿形玉饰西周 高8.5.宽4.5.厚0.4厘米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基地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义成褐色.鹿呈片状站立形,抬头前视.橄榄形眼,耳向后,头顶角.角单枝,左侧三权,右侧二权,向上弯曲,鼻上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部分3

    玉束发器西周 直径3.7.高1.8.壁厚0.4厘米 山西省绛县横水西周套地1号幕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玉,有光泽.整器为圆管状,器表有四道较宽的凹槽.器内壁不平整,有打磨痕迹.出土时附着大量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部分4

    玉璜战国 长8.2.宽2.75 厘米 山西省路城县潞河墓地7号蔡出土,现藏于长治市博物馆.1对.浅黄白色,局部有浸斑.扁平体,边缘有齿,器体雕琢谷纹. 玉璧战国 直径6.8.孔径2.6.厚0.6厘米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4)陕西部分1

    玉刀 仰韶文化早期 长17.8.宽7.8.厚1.8 厘米 陕西省南郑县龙岗寺遗址355号墓出土,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灰白色,夹有黑色及青灰色斑.器呈近似梯形,器身中部雕琢出一道凸棱脊,两侧渐次变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部分2

    圆形玉饰 商代 直径4.6 厘米 甘肃省武威市磨阻子汉墓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青白玉,偏绿,局部有少量褐色沁斑.扁平圆形,中心对钻一小圆孔.正面减地隐起,浅浮雕,正视团龙纹,方首,阔鼻露齿,眼部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4)陕西部分2

    牛首形玉佩 西周 高3.3.宽3.2.厚1厘米 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9号墓出土,现藏于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青玉,灰绿色.圆雕.玉牛头顶两角竖起,并向内弯曲,两耳向左右张开,并琢磨出耳窝,以阴线雕出双目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4

    玉璜战国长8.2.宽2.75 厘米山西省路城县潞河墓地7号蔡出土,现藏于长治市博物馆.1对.浅黄白色,局部有浸斑.扁平体,边缘有齿,器体雕琢谷纹. 玉璧战国直径6.8.孔径2.6.厚0.6厘米山西省长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3

    玉束发器西周直径3.7.高1.8.壁厚0.4厘米山西省绛县横水西周套地1号幕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玉,有光泽.整器为圆管状,器表有四道较宽的凹槽.器内壁不平整,有打磨痕迹.出土时附着大量朱砂.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 部分2

    鸟形玉饰商代晚期长3.3.宽1.65厘米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青白玉.扁平体.尖喙,圆眼,双翅,宽尾.嘴部有一孔. 鱼形玉佩商代晚期长5.3厘米山西省灵石县旌介村2号墓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山西部分1

    六边形玉器庙底沟二期文化孔径6.7.孔深3.8 厘米 山西省芮城县清凉寺墓地146号墓出土,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青玉,钙化严重,有深褐斑.六边形,中间为大圆孔.三个边为直边,三个边略弧,管钻穿孔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春秋玉器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春秋玉器 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 审美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层次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2)+内蒙古+辽宁+吉林+黑... 部分4

    · 梅花形玉佩,辽代长3.10,宽3.9%.厚0.38一0.42厘米需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人民武装部院内墓葬出土,现上齐齐哈尔博物馆.1色.器体略呈梯形.中心部位雕琢一朵梅花,外围有化权坏绕,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