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京城地头蛇——顺天府尹

如果一个清朝的北京人想报官,他要找谁呢?

理论上,可以接受诉讼的相关部门(官员)有九门提督,直隶总督,宗人府,大理院,刑部还有顺天府。与现代人报警去公安法院不同,古人报官的衙门显然更丰富一些。

但如果这个人对官场比较明白的话,他应该直接去找那个最有用的官员——顺天府尹。

顺天府尹,相当于北京市长,在上面所说的诸多官职中,他并不是级别最大的,确实北京城中最好使的。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官职的官衔级别:

九门提督,直隶总督,刑部尚书属于从一品,宗人府总领一般都是皇家成员担任的,大理院卿和顺天府尹是正三品官职。从这些部门的官衔上来看,顺天府尹属于最低的一等。。

那么,跟顺天府尹同级别的正三品的官职有哪些呢?

文职有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有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等等。武职有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冠军使,王府长史等等。武职外官有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么多官职,基本都是一些部门的副手或者次级部门领导,那么级别并不高的顺天府尹,是凭借什么成为职权最大的呢?我们得接着往下看。

县官不如现管,顺天府尹,就是现管

除了顺天府尹之外,其他的官职都有自己的垂直管辖范围。

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守卫和治安,虽然是个军职,但也可以开堂审案。只不过九门提督虽然名义上可以管理民政,但其工作重心是缉查盗匪,处理严重的治安事件。其职责更多的是为了维护皇帝在京城的统治,至于小老百姓的零零碎碎,人家是不管的。

宗人府在影视作品中都是管理着有罪皇家内部人员,但其实它是管理旗人的部门,满族和其他民族之间发生的事情也是归它所管的。但宗人府的职责仅限于管理旗人,汉人的事务,不能找宗人府,宗人府也不会管。

大理院和刑部相当于全国最高法院和公安部,虽然也有权管理北京(北京毕竟也是全国的一部分),但让全国性机构常年盯着北京治安,也不太现实。

只有顺天府尹,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城“现管”。

顺天府尹的职责就是管理北京城内和城郊政务,以及京城下辖的二十四大县城。对于北京城墙以里的事,顺天府尹有绝对的管辖权,因为他没有领导,可以自己直接决断。

说顺天府尹没有领导,其实也不完全正确,因为他有一个名义上的领导——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位列清朝九大总督之首,管理着整个河北和京津一带。但直隶总督有两块地方管不了,一是避暑山庄所在的热河,二就是北京城里。

清朝官场规矩,北京城内的事件,顺天府尹不需要向直隶总督汇报。除了重大的事情,比如战争一类的,顺天府尹要和直隶总督商议,京城内部的事,还是顺天府尹说了算。京城外的事,两者一同去办,互相监督,相互合作。所以说,顺天府尹和直隶总督其实只有名义上的上下级关系,皇帝下诏书时,一般会把两人并列,这是全国任何知府都没有的待遇。

顺天府尹之所以这么叼,主要是因为“上面有人”

除了职权范围比较核心之外,顺天府尹之所以能够掌控北京,主要是因为他有一项特权——顺天府尹可以直接面见皇帝。

接近权力的核心,就等于自己拥有了权力。有的人可能本身地位不高,可是能接触到权力核心的人物,就能让自己也拥有权力,太监就是其中的典型。而顺天府尹虽然级别不高,但他有权经常面见皇帝。与之相比,哪怕是地方的总督,也智能通过书信奏章与皇帝交流,这一项特权,在官场如战场的清朝,可不是一项普通的优势。

为什么顺天府尹会有这个特权呢?清朝和其他朝代不同,皇亲贵族不是下放到每个地方,而是集中在京城中,这些皇亲贵族可不是小人物,所谓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在中国等于一句屁话。这些天皇贵胄们犯事了谁敢管?如果不能直接面圣,没准这些人跟皇帝几句谗言下来,顺天府尹就脑袋搬家了。

再加上在皇帝眼皮底下,管着整个京城,不把顺天府尹盯紧一点,那皇帝睡得着觉吗?所以皇帝为了加强顺天府尹的能力,同时也为了监控顺天府尹,赋予了顺天府尹不同于以前的声望和地位,否则他们根本无法管理这片复杂的地域。虽然官阶比不上九门提督和地方总督,但是顺天府尹的职权是和其相当的,

一个三品的顺天府尹,能够在达官显贵多如牛毛的北京城中脱颖而出,管理这些特等公民,靠的就是皇帝特殊的权力设计。从这个官职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权力架构的最大特点——地位官职不重要,谁接近权力核心,谁才是权力的主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