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竞争的恶果:卑劣者胜出,高尚者倒下

有几种鸟类,从出生开始就在竞争,它们或者将自己的同胞兄妹从鸟巢里推出去,或者将它们杀死甚至吃掉,这样做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我们会觉得它们很残忍,但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这么做。

比如有些公司的“996”。很多人单方面地批评企业和公司,但有多少人想过,如果不是由于一部分员工自发的过度竞争行为,“996”是搞不出来的。倘若所有人都拒绝无偿加班,或是抵制加班成为一种风气,那么企业无论如何也搞不成“996”的。

一开始,一部分员工一心要搞竞争,他们能力不行,就通过肯吃苦肯玩命,自觉无偿加班以提高竞争力。这就和资方不谋而合。其他员工感到了压力,也开始无偿加班,最后,不加班的人就生存不下去。

行业里也是这样。为什么加班的公司越来越多,加班时间也越来越长了呢。只要一部分公司开始加班,那他们的用工成本就低一些。其他公司也只能跟着加班,尽可能地挤压员工的剩余价值。

这就是“电影院效应”:第一排的观众如果站起来了,第二排的观众只能跟着站起来,然后是第三排、第四排。最后,所有的人都在站着看电影,腿发酸,咬牙坚持。但他们都忘了,电影原来是可以坐着看的。

过度竞争从来就不是静态的,它不会永远停留在同一个竞争程度上;反而,它是动态的,竞争只会沿着更严重、更激烈的方向延伸。所以,今天是“996”,明天就是“007”,最后就是“白加黑”。

本质上,所有的过度竞争,都是因为机会太少造成的。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谁的手段狠、心机深,才能分到蛋糕。这就是所谓的“狼性文化”,它表面上是竞争文化,实质上是“卑劣文化”:拼的是命,靠的是不择手段。

到最后,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同类相残的雏鸟一样,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下存活下来的,都是残忍和卑劣的人。有同情心的、有骨气的、有风度的、有教养的、正直的人,都将成为倒下的失败者。

这种结果是“多输”:员工疲于奔命、企业变成血汗工厂、行业失去技术优势,整个环境就变成了高压炉。何况,现在的竞争早已弥漫到所有领域,甚至在娘胎里的孩子都在拼起跑线。过度竞争之下,所有人都是输家,包括始作俑者。

谁在鼓励竞争,谁就没安好心。打个比方,家里的食物不够吃,孩子又多,不想着增加食物总量,只想着让孩子们相互竞争打破头。对于失败者,家长就说他没出息不肯吃苦。疲于竞争的人,必然目光短浅;乐于竞争的环境,必然乌烟瘴气。最后的结果是,蛋糕越做越小,水平越来越差,竞争越来越激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