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 学习知、仁、勇
1、(智)、仁、勇
古代知与智字通用,之是知识、学问和天才,无智便是愚痴。“仁”字,就是现代人所常讲的爱心、慈悲心,人如无爱心,无同情心,那就叫作麻木不仁。“勇”字,就是毅力和决心,还包括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和敢于决断等精神,过分缺乏勇气就叫懦夫。
论语说:(智)、仁、勇三者为天下的三达德。
对于知,孔子解释:有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不管哪种知,都必须经过学问的教养,才能启发知(智)、仁、勇的功用。
这三者在行为上,却各有差别的不同。“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只要他能具备知(智)、仁、勇三德的行为标准,他必然是会成功事业的。
孔子总结说: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不贰过
“不贰过”,就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孔子说只有颜回才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人若真能做到如此,不是圣人,也算是个贤人了。
事实上,“不迁怒,不贰过”,如果认真研究起来,这两句话概括了全部历史哲学,也概括了人类的行为哲学。人的修养若真能达到“不迁怒,不贰过”,是不太容易的。所以孔子再三称赞颜回,是有道理的。
譬如“怨天尤人”,就是迁怒的一例。
一个人在困境中怨天,这是很寻常的事。韩愈说“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这是自然现象。
司马迁《史记》中对《离骚》的评论:“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这里所指的“穷”,并不只是没有钱。一件事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就叫作“穷”。此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唉,天哪!”身体受了什么难以忍受的痛苦,往往就脱口而出:“我的妈呀!”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人到无可奈何的时候,心理上就逃避现实,认为这是上天给的不幸。
“尤人”,就是埋怨别人,诿过于人,反正是“我没有错”。古时平民文学中有一首詩:“作天难作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行人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像这样,哪一种天才是好天呢?做天都难,何况做人?
所以一个人为朋友效力,受人埋怨,是难免的。尤其是做领导的,受人非议,更是必然。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要我们有效法天地的广大包容的气度。
3、中西文化的对比
《圣经》第一篇创世纪,讲了上帝造万物,很专注的干了5天后,觉得自己造的不够理想,需要个园丁重新搞一下,于是在第六天加班造了亚当和夏娃。
对于人的态度,《圣经》是遮掩安排的:不让园丁亚当和夏娃有智慧且他们不能犯错误。
圣经说:撒旦引诱人类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子。触犯了神的规矩。 被神赶出了家园,流离失所。土地也受了咒诅。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思考,这惩罚就武断了,不是万能的上帝该有的样子,你雇佣亚当夏娃当员工,就应该了解员工的属性,知道人是会犯错的。尤其是还把这两人的智慧给剥夺了,让这两人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前提。
既然知道自己的对手撒旦一定会搞怪,也不提前做预防。那棵知善恶树也是故意种的。怎么看都是上帝的圈套。
对自己人都如此心机重重,这万能的神也够邪恶的。
站在西方企业管理的角度看:
人第一次犯了错,就给予最重的惩罚。这哪里是一位好的管理者,就算搁当下的企业中层,这种做法都知道是不可取的,你上帝总不能连个企业中层都不如吧。
在我们的文化里,人犯错是正常的,也是被原谅的,连孔圣人都犯错,且不止一次的犯错,我们文化的高明之处在于“不贰过”,我们认为人只要不犯同样的错误就很了不起了。
从文化的视角看。我们的古圣人比西方的上帝牛大了,万能的上帝连自己造的东西的属性都不了解,除了手中的权利别无良方,这叫什么全能? 这样的神在中国展不开,没群众基础不也是正常的。
你联系美国人当下的想法,跟那个自私的上帝多么想象。 把全世界看做自己的后花园,把世界各国人民都看作自己的园丁,且要求这样的园丁都不能有智慧,都是傻子。故意留下各种借口,抢占人家的家园。
4、内圣外王之道
如何践行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著名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说,中国儒家哲学的所有内涵,就是让人成圣的学问。也就是说提升道道德智慧的学问。儒家在道德境界上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那么,如何才能践行这些价值观?中庸给了答案。中庸开宗明义,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冯友兰先生的理解,天至少有五种意义,一个是“物质之天”,就是指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苍苍者与地相对应的天,也就是天空。一个是“主宰之天”或“意志之天”,就是指宗教中所说有人格、有意志的“至上神”。
一个是“命运之天”,就是指运气。一个是“自然之天”或”道德之天“,就是唯心主义哲学家所虚构的宇宙道德法则。
天命之谓性,也就是把人道赋予了“天道”的形而上学,“天”的超人格性变成了人的道德性,人之为人的“道”在“天”那里找到了根据,抛弃了天的神秘色彩,从而凸显人的主体性。
“天道”是世界万物、宇宙繁衍生息的运行规律,“人道”是人之为人的道德伦理内在要求,因此在这里“天道”和“人道”得到了统一,但“天道”和“人道”统一的基础是“修道以为教“,修的是人的本性,内在的伦理道德,使自己得到教化,修身实现的途径是行”三达德“,“五达道”、推而“治国九经”达内圣而外王,实现“修齐治平”,”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就是”致中和“的境界。
因此,命、性、道、教是“”天道“与”人道“的连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