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水浒之七——关于排律的探讨与尝试
研究《水浒传》小说,写了几篇排律。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它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死板,历来极少名篇。比较著名的,如杜甫的《奉送严公入朝十韵》《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奉呈湖南亲友三十六韵》,白居易的《代书诗寄微之一百韵》,韩愈、孟郊等更用联句形式演为长篇(如《城南联句》),形式更加工巧,内容却日见贫乏。
排律之中,还有一种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排律中的对仗,可以用意对,如杜甫的“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参见杜甫的《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有人说,排律就是律诗的叠加,其实不然,这要看具体情况。在律诗的四种格式中,第一句平起入韵的和第一句仄起入韵的,因为首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对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平平仄仄仄平平,并不对仗,因而不能叠加接续进入排律。其余两种,首联皆对仗,可以考虑叠加接续。
七言律诗联句对仗的基本格式可以区分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两种。撰写七言排律,由“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转入下一联,既粘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接下来再粘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此“对”、“粘”,起承转合,这两种格式不断循环至五韵(即五联)以上,就是排律了。五言排律的道理与此相同。
我在“行吟水浒”一节中,尝试排律的写作。先后创作了《拜读水浒如读经八韵》《江湖好汉歌十二韵》《“水浒气”歌十六韵》《武松十二韵》《鲁达之侠义情怀六韵》等等篇什。附录一篇,以就教于方家:
水浒如经十一韵
拜读水浒似读经,字里行间看废兴。
展卷常悔识见晚,阖书难忘死生行。
炉锤今古通经史,浩演征材语有成。
字里行间皆是愤,言来语去总关情。
替天行道怀忠义,仗义为民抱不平。
赦敕本非深远计,招安却是一时行。
汴梁城里伤往事,山寨水泊吊遗踪。(拗救)
鸟尽弓藏英烈汉,狗烹兔死宋徽宗。
君臣昏佞忠良尽,父子共吟误国经。
历代存亡皆因果,古今兴替大道同。(拗救)
烹茶煮酒吊侠客,一曲悲歌唱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