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疼痛(四例)古方治验
例一 余某,男,28岁,农民。1965年8月3日诊。患者主诉:胃痛近3年,春秋两季疼痛时间较长。平时如饮白酒、吃红薯、吃酱菜便发病,痛一两天就吐酸水,胃脘胀气,背心沉重,全身无力。视其形色:面色黑黄,舌质红,苔花剥,有津,脉象细弦。辨证:脾阳不振,肝气犯胃。治宜疏肝健脾,行气止痛,方用香砂六君汤合金铃子散加减。
处方:党参24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9g,砂仁9g,香附(醋制)9g,延胡索(醋制)9g,川楝子9g,煅牡蛎15g,海螵蛸9g,煨木香6g,炙甘草6g,姜厚朴9g,红枣3枚引,3剂。
8月8日二诊。面色黄黑未变,而生气含于内可见,即稍有润泽也。切其脉,微见和缓,舌质原色,苔稍匀。患者自云:“上药服后脘胀,胃疼明显减轻,背心已不沉重,精神亦觉稍爽。”原法原方3剂,令其研细末,每服9g,日服2次,早、晚各用红枣三五枚,大米一撮,同煎汤送服末药,兼嘱患者忌辛辣、生冷、过酸、过甜、硬食半年。随访20余年,胃痛未见复发。
例二 秦某,女,27岁,农民。1990年4月13日首诊。患者主诉:2年前因胃痛在某医院做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贲门口炎”。经中西药治疗暂时好转,不久即发,尤以劳累过度、呕气、吃硬食时疼痛更甚。视其面色枯黄,唇色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精神萎靡,此症乃脾虚胃脘痛也。治宜培补根本,健脾益胃,理气止痛,用香砂养胃汤合金铃子散加减。
处方:党参30g,焦白术15g,云茯苓9g,炒薏苡仁30g,砂仁9g,陈皮9g,木香9g,金铃子9g,延胡索(醋炒)9g,海螵蛸9g,炒山药15g,煅牡蛎15g,补骨脂9g,炙甘草9g,红枣3枚引,3剂。
二诊。4月17日,患者精神稍振,舌苔、舌质无明显变化,脉象缓而无力,患者曰:“上药服头剂疼痛缓减,3剂服后痛去2/3,饮食稍增,精神亦好转。”原方续服3剂。
三诊。4月21日,患者精神明显好转,舌苔稍厚,质正红,面带光泽,脉缓。患者自云:“胃脘已不痛,饮食,精神都有好转。”原方去牡蛎易黄连6g,加蒲公英9g,续服5剂。
半年后随访,患者自述:5剂药服后胃痛全止,饮食、精神、劳作正常,只要不吃酸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不吃“气食”,胃基本未痛,体重亦有增加。
例三 叶某,男,41岁,工人。1996年9月10日来诊。患者主诉:胃痛10余年,于5年前在某医院做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食管炎、贲门口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处治疗,虽有不同程度减轻症状,但不久又痛,且越来越重,尤以午夜及饥饿时疼痛最为明显,痛时脊背亦胀痛,以致食欲日差,精力不及,影响正常上班。诊其脉、舌:舌质红,苔厚黄腻,呈花剥状,面色萎黄无光泽,脉弦滑而细,此乃胃阴不足,脾虚湿滞之胃脘痛也。治宜健脾化湿,养阴止痛,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人参9g,白术9g,茯苓9g,陈皮6g,山药9g,炒扁豆9g,生薏苡仁15g,延胡索9g,砂仁(后下)6g,木香(后下)6g,黄连9g,葛根15g,海螵蛸9g,石斛15g。3剂,水煎3次,每次煎药液约六两,早、中、晚各温服1次。
12月13日患者之妻来告之曰:我夫患胃痛10余年,上药3剂服之未尽,其痛全止。余曰:您夫胃病,尚须服药,虽暂时痛止,要谨防复发。因病程日久,虽用药对症立可见效,但离痊愈尚远。故应续治,更要饮食注意,切勿暴饮暴食,一切辛辣刺激胃肠之物及生、冷、硬食均宜避之,俗语云:“三分吃药,七分护养也。”其妻应诺,复以上方加量5倍,另加蒲公英60g,煅牡蛎60g,川楝肉30g,共研细末,每服9g,日服2次,早晚温开水送服。3个月内忌食蚕豆、豌豆、绿豆及以上所嘱,需谨忌1年。随访一年半,病未复发,工作、生活正常。
例四 余某,男,19岁,做生意。1980年5月6日初诊。患者因连续3年胃脘痛,曾在某医院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并提示多处有红肿、充血存在”。经中西药治疗均可暂时缓痛,停药便发,其症如旧,时日延久,几乎服什么药都无效。观其形、色、脉、舌几与常人无异。患者主诉:曾作多种检查,除胃病外,无任何他症,不知为何久治不愈?问及生活习惯,答曰:“烟、酒、茶、辣椒、荤、腥均喜好,且烟酒有瘾,吃饭事小,有时一天只吃一次饭,还不定何时,半夜、上午或下午,吃药也未按医生交待,疼了服,想起来了服,或不计时频服,或忙了忘服。原因明矣,此患者年轻,病亦不重,为何久治不愈?概括有二:一曰生活习惯、嗜好不良,即是所致本病重要原因,亦是影响治疗的主要障碍,反复发作与之有关;二曰服药方法,吃药如打仗,用药如用兵。余行医30余年,闻所未闻,打仗想打就打,用兵随意儿戏者。兵,不得已而用之;药,非有病而不轻服,服之必有的而放矢,对证而施方。“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见《素问·至真要大论》)用药、打仗必有疗程、方案,病变药亦变,必伏其所主,方得病愈康复,若恣情任意,病不能愈反自伤者,不鲜见矣。
辨证:患者年轻体健,唯独胃伤。治之要法,必先纠正生活习惯,同时谨遵医嘱服药,方可施方有效。患者恍悟允遵医嘱。随拟清热消肿、和胃止痛法,方用黄连解毒汤合金铃子散加减。
处方:黄连12g,黄芩12g,蒲公英15g,酒大黄6g,金银花15g,葛根24g,川楝子9g,延胡索9g,木香9g,佛手15g,生甘草6g,五灵脂9g。3剂,1日1剂,水煎3次,早、中、晚食远服。
二诊。5月10日,患者面带喜色曰:上药服后脘腹陡感宽舒,疼痛明显减轻,饮食知味。嘱原方续服3剂。
三诊。5月14日,患者曰:胃疼已止,饮食有增,精神觉爽。“其始则同,其终则异。”今胃腑积热已衰,疼痛已止,即应易其治法,以杜其患,巩固疗效。改拟清热利湿、和胃健脾法,用六和汤合金铃子散加减。处方:党参15g,茯苓9g,扁豆9g,白术9g,厚朴9g,藿香6g,砂仁9g,黄连(酒炒)9g,木香9g,川楝子9g,延胡索9g,海螵蛸9g,甘草6g,5剂。
上药服后未见患者再来就诊,2年后见之,患者曰:身体现在很好,体重增加,胃未再痛。准备彻底戒掉烟酒。
以上4例胃脘痛经西医检查病状不同,中医辨证各异,因而制订治则,施用方药时亦各有别,由于年龄、病程、禀赋、生活习惯等差异,故应在辨病与辨证上认真细致,方能用药对证。多年临床体会,胃脘痛发病率最高,甚至10岁上下孩童亦不鲜见。这与环境污染,加之膏粱厚味、烟酒过度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俗语云:“病从口入”,对于胃病而言,最为贴切。故纠正不良嗜好,注意饮食有节尤为重要,切勿单靠药物治疗。(周正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