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理解,做到行云流水要到什么程度?(仿)

书法精品文房 前天

文源 | 网络 · 编辑 | 思思
设计 | 晓洁

行书作品一定要写的行云流水是一种理解错误,实际上很多写的行云流水的行书反而属于野路子,乱画,要想行云流水,就会失去笔法的丰富性。

行书是由隶书发展而来的,最初由民间开始兴起,为了方便书写之用,后来发展到王羲之、王献之彻底成熟,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行书相对于草书比较好认识,相对于楷书来说有比较灵活方便,也比较好学习。

由于行书本身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参入篆书的笔法写的厚重,也可以参入草书的笔法写的流畅,所以为书法艺术开辟了广阔的艺术空间,一直流传下来,被历代的书法家书写和传承。

它的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其它的书体的用笔也都可以融入行书之中,使得行书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或迟重、或飘逸、或刚健,不仅仅限于题主所说的行云流水。

就比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它并不是行云流水啊,基本上相当于行楷,写的非常的稳重,同样的道理,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也没有非常的飘逸,反而比较厚重。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更多的融入了篆书、隶书的笔法,写的虽然全篇洋洋洒洒,但是用笔上却比较厚重,没有行云流水。

以行书著称的米芾,虽然行书写的飘逸潇洒,但也不能用行云流水来形容,苏东坡评价米芾的行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如果要是行云流水了,快速书写会漏掉很多的提、按、转、折,那么将失去很多笔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