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千古之道,何谓“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过去一贯的解释都是:道不可言,可言之道,不是永恒的大道。但在老子帛书中,这一句甲乙本中均写做: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一、道的词义变化

春秋之际,【道】字,可以表达的意思有:“道德”、“道路”、“遵从”、“引导”、“取道”、“取法”、“方法”、“宗旨”,等等;但就是没有“说”的意思。

到了魏晋之时,才有了近似“说”的意思。比如:不足为外人道也——语见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假如一定要把第二个【道】字解释为“说”,那么这句话也应该写做:若道可道,非恒道也。前半句应该是一个假设句。

可是《老子》帛书中,既没有“若”,还多了两个“也”字。

“也”字出现在句末,不仅有断句的作用,还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一般来说,加强语气,只应存在于肯定句、否定句以及感叹句之中,不应出现在假设句之中!

所以,这个“也”字,它提示了读者,这句话其实应该这么读: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二、何谓:非恒?

“非”字,可以做“反对”来解释,这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种常态。《墨子》中就有诸多篇章,名字就叫《非攻》《非儒》《非命》《非乐》等等,都是反对的意思。

但在《老子》中,“非”字一般多做“并非”、“不是”解,比如: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所以,“非恒”,也应该理解为:并非永恒不变。

如果将“非恒”,做“反对永恒不变”来理解,意思也通,只是语气有点过于强烈,稍嫌过分。

三、道,为何非恒呢?

老子作为周天子之征藏史,不可能没有学习过《周易》。《易》为群经之首,万学之源,讲的就是变化之道。事实上,老子的思想也是从易学中演化而来的。《老子》高度提炼并深度发展了易学中的思想。在事物的变化之道中,老子发现了事物自身所存在的对立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将这个规律拓展到了整个宇宙之中。

所以,在《老子》中,不可能存在某种永恒不变的道!就算是【道】本身,也要道法自然,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变化之规律而不断进行变化发展。

所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只能断句读作【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意思就是:道,是可以遵从的;道,并非永恒不变,永恒变化,才是道。

假如,还要固执于过去的那种解释,那必然要陷入一种悖论:既然【道】不可言,可言之道,不是永恒之大道;那么《老子》五千言讲的又是什么道呢?

===========================

全文完

===========================

欢迎点击作者(叶培盛)头像,进入作者头条号,点击关注按钮,订阅获取每日最新文章!

精彩好文不容错过!感谢您的关注、打赏、评论、及转发。

===========================

笑《老子》千古奇谈!无有入于无间?这不违反基本生活常识吗?

辩《老子》千古之机:祸福相依,孰知其极?转祸为福的方法是什么?

破《老子》千古之喻!何谓: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发现阴阳八卦的神秘真相七、一张图告诉你东亚阳气最盛的城市在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