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骑兵——二战期间无奈下促生的兵种,却直接改变了二战的结果
坦克骑兵 —— 二战期间无奈下促生的兵种,却直接改变了二战的结果
文 | 就爱说历史
在看二战相关的电影时,尤其是二战时期苏联的电影,经常会看到一种画面,几辆坦克搭载着数名苏联红军战士进行突击,这似乎成了关于苏联二战电影的一种经典形象。
其实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种经典的步坦协同战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机械化作战达到鼎盛的时期,也是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舞台。战场上从来都不是一种兵种独占天下,多兵种间的协同作战不仅极大地提高军队战斗力,甚至直接影响到战斗的成败。机械化作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行动缓慢的步兵与快速推进的装甲部队紧密配合。由此诞生了一个二战期间的最经典的——坦克骑兵。
坦克发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那个时候坦克因为技术不成熟,而且速度比较慢只是作为技术兵种出现,所以步坦协同还比较方便。但是到了二战时期坦克的作用与数量大大增加,坦克速度、活力也大大加强,步坦协同就成为各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直接用坦克搭载步兵进行突击,就成为最简便的一种步坦协同做法。虽然苏联的坦克骑兵形象成为二战的经典,不过这种战术的应用并非是由苏联发明,而且最开始苏联是不支持这种做法。
最开始使用坦克搭载士兵突击是由西班牙人发明。西班牙内战时期,西班牙共和国为了能快速占领战略要地,利用步兵搭乘坦克进行突击,不过在战斗中也出现了由于坦克高速突击将搭载的士兵甩下,最终导致坦克与士兵都失去战斗力。
苏联总结了西班牙内战时期的步坦协同做法,认为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巨大伤亡,因此并不支持,所以在1936年发布的工农红军野战条令中更是明文规定红军在突破阵地后,由卡车运载步兵。但是在苏德战争期间由于大量人员装备损失,卡车大量流失,部队水平大幅下降,步坦协同作战能力变的更差。在坦克与步兵协同作战时经常出现坦克高速突进,结果协同的苏联步兵根本无法跟上坦克的速度,没有步兵支持的坦克孤身闯进德军阵地被德国步兵消灭,而失去坦克支援的苏联步兵又被德军反击失去进攻机会。虽然盟国大量支援了如M2/M3/M5/M9半履带装甲运输车以及M15A1/M17多管自行高炮等车辆,苏联随着战争的推进,装甲车辆保有量也大大增加,但是对于庞大的战争需求来讲,依然是杯水车薪,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得不在1942年做出新的整改,新出的步兵营夜战条令中规定需要坦克搭载一定数量的步兵。到1944年更是限定轻型坦克载员5-6人,中型坦克载员8-10人,重型坦克载员10-12人。
坦克搭载步兵随着苏联的大反攻,越来越成为主流。甚至T34坦克的改进型特意设计了步兵扶手。当然并不是任何一个士兵都能随便搭乘坦克,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的,所以坦克骑兵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兵种,正规化了
这样子的做法一方面避免了坦克孤军深入被敌人步兵包围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部队的行进速度,虽然步兵的伤亡率依然很高,但是这样实现了最基本的步坦协同作战。
坦克骑兵的作用随着战斗的发展以及胶着,越来越明显。苏军刚开始通常用步兵集群作为第一攻击梯队,但是随着德军的防御能力增强,步兵集群突击难度增加,坦克携带坦克骑兵的突击方式越来越重要。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中,沃罗列日方面军就把2个坦克集团军加强到合成集团军下,以坦克搭载步兵的形式在主要突破地段进行快速挺进。
二战胜利后,苏联并没有立刻放弃坦克骑兵,甚至坦克骑兵与T55/T62还一度参与了匈牙利的十月事件。坦克骑兵作为二战时期无奈之下促成的产物,至今仍然不时被证实是非常有效的步坦协同方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军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坦克骑兵似乎可以进入历史,但是在俄罗斯的车臣战争中,甚至阿富汗战争中的美军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使用过这种做法。今日军队已经拥有各种平台的高机动投放能力,但是在二战时期,步兵战壕战向机械化部队快速转变的时代,坦克骑兵作为一种高效实现部队机械化的妥协办法,也是时代的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