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史诗——(九十九)圣人之路之王守仁(...

大明史诗——
(九十九)圣人之路之王守仁(续三)

8. 正心上下而求索,路修远兮道淹尘。
  正是从这一天起,王守仁意识到:朱熹可能是错的。
他开始明白,将天理和人心分开是不对的。人虽然有种种欲望,但有些欲望是人性中的正常欲望,是合乎情理的,强行用天理来压制这些正常的欲望不可能有任何效果。此时的王守仁不知道,经过十几年的思考和求索后,他已经突破了朱圣人的体系,正向着一个宏伟光辉的目标前进。
虽然不赞成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观点,也不认可人心和天理的分离,但“理”毕竟存在,所以他还得把这个“理”找出来。此时的王守仁同样不知道,只要找到这个“理”,他就可以彻底击溃朱熹的体系,成就自己的圣贤梦想。
  可是这个“理”不是猪肉排骨,上对门的王屠户那里花几文钱就能买到,而奇珍异宝之类的东西虽然不容易搞到,但毕竟还有个盼头。这个“理”看不见摸不着,连个方向都没有,上哪儿找去?剩下的唯一方法还是“格”。
王守仁只能继续今天“格”一个,明天“格”一个,他也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能“格”出个结果来。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可还是啥都没有“格”出来,王守仁十分苦恼。他开始意识到可能是方法不对,可他也没有别的法子。
尽管没有法子,王守仁依然坚定地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是能够成功的,所以他继续整日整夜地冥思苦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似乎隐约地感觉到,自己已经接近了谜底。
9. 路险阻兮引领望,鹧鸪左右而鸣晨。
王守仁不是一个只会整日空想漫谈的人,他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勇气。
少年皇帝朱厚照不理朝政,只晓得玩。身边太监刘瑾把势力扩张到文官集团,以文坛领袖李梦阳为首的六部九卿上奏折表示必须立刻杀掉刘瑾等“八虎”。由于吏部侍郎焦芳是刘瑾的内线,出卖了内阁的计划,最后刘瑾不但没被杀成,他反而把内阁成员刘健和谢迁赶出了京城。官员们因为上书挽留刘健、谢迁被刘瑾处以廷杖。这批上书的官员中,有一个是南京言官戴铣,在他被打死之前,大家都上书去救。
这第二批的上书里边,很多人的奏折上都只谈从宽处理,唯独这位仁兄王守仁先生,他不但要救人,还在奏章中颇有新意地给了刘瑾一个响亮的称呼——权奸。刘瑾气坏了,除了对第二批上书的官员全部予以打屁股之外,还特别关照了王守仁——不但打了他四十廷杖,还把他贬为贵州龙场驿的驿丞。
驿丞这个职位,用现在的话说,是贵州龙场招待所的所长。龙场在今天贵州省修文县境内,这个地方在当时压根就没什么人,说那里有个政府的招待所,恐怕连鬼都不去住。
  王守仁原先大小也是个主事,官位六品,结果这一下子变成了王所长,官位没品。也就是说,大明国的官员等级序列里根本就没这一号人物,基本算是清除出高级公务员队伍了。天资聪慧、进士出身的王守仁,就此落到了人生最低谷。

(0)

相关推荐